這也太烏托邦了!
托馬斯·莫爾(英國人)在他的名著《烏托邦》(全名是《關於最完全的國家制度和烏托邦新島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書》)中虛構了一個航海家--拉斐爾·希斯拉德航行到一個奇鄉異國"烏托邦"的旅行見聞。在那裡,財產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實行著按需分配的原則,大家穿統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廳就餐,官吏是公共選舉產生。
什麼是烏托邦呢?
烏托邦說白了就是我們的共產主義社會,聽起來一個很遙遠,似乎永遠也實現不了的社會。事實真的如此嗎?
很多人一談到共產主義,就自然的想到一個世外桃源,人們的綜合素質大大提高,不再為了吃喝住行發愁,每個人都產生自己的價值......大部分人都說,不過個幾萬年這種社會很難出現,事實真是這樣嗎?
大二的時候,一個為期三天的活動,到一個地方去學習,或者,準確的說應該叫學習傳統國學。是的,是一個仿烏托邦的地方,剛去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世外桃源,免費領取統一的制服,免費上課,免費的三餐......似乎真的是人人平等,財產公有,但是後來才知道是一些社會慈善人士為了弘揚傳統國學,每年都會給這個機構募集善款,不過拋開這個不提,還真的是有一番與世隔絕的意味。但是成員的素質真叫一個參差不齊:有真心來學習的,有好奇來的,甚或有純粹蹭飯來的...
相信隨著社會發展,世界範圍內的教育水平會有一個相當大的提升,但是人畢竟是一種動物,素質不可能會達到完全無我的境界,那麼無產階級的夢想應該怎麼去實現?
我認為應該建立一種根本不需要每個人都成為雷鋒,不需要人的精神境界達到超高水平就可以實現共產主義的制度,因為沒有完全理想的世界,同樣也沒有完全理想的人格。
那麼這種制度的關鍵內容應該是什麼?
解決社會公信問題。
我們目前所知的社會公信力是指國家機關或公共服務部門在處理社會公共關係事務中所具備的為社會公眾所認同和信任的影響能力,也是公民在社會生活中對社會組織體系、社會政策實施以及其他社會性活動的普遍認同感、信任度和滿意程度,是公民對社會組織及其政策的一種評價。
但是就算是目前最先進的制度,也同樣會發生欺詐,偷盜,惡意傷害等一堆的社會違約問題,究其根本,我們始終都脫離不了一個中心,任何的問題都必須由一類機構(比如公安局,居民委員會)來處理,而普通公民並沒有權利去處理這些問題。
如果現在把這些中心化的機構撤銷,取而代之是建立一個網路機制,無論社會產生了什麼問題,這些問題就像在一張巨大的網裡,牽一髮而動全身,全世界的人都會知道發生了什麼,其中過程不需要通過中間機構來解決,哪裡出了漏洞,就由哪裡補上。
而實現這一條件需要大範圍人群的共識,正是由於人群間的共識不斷實現,造就了高度發展的生產力,使人們從生存基礎勞動中不斷被解放出來,投入到不同需求的創造性勞動中。舊的共識不斷被打破,新的共識不斷產生,造就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不同群體間的共識隨之產生了差異和分歧,同時也產生了不同的矛盾,不同稱謂。所以達成共識成為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
沒有中心,也就不需要階級,社會裡沒有階級的存在,這是說這種發展的形式在社會的關係中並不會有集體固化形式的產生,社會的任何形式的組織都不是為了組織為自身進行服務的事實發生,任何單個的人或單個的集體都會也最終會在整個發展的現實環境中得到逐步有序的發展和提高,社會存在關係並不會阻礙這種發展關係的進行,在進行的發展關係中,處於弱勢的勞動群體自然地越來越少,並且和發展了的提高了的人處於一個相當的能力具備層次,最終實現人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社會沒有階級的出現,沒有一個階層的人與另一個階層的對立關係,也不存在著階層這樣的社會現實發生。它是人類發展的方向。作為一種運動,它"正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磅礴於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
未來或許不再遙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