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業片劇本這麼爛,寫出好劇本真的很難嗎?
原文為「寫出好電影劇本真的很難嗎?商業原因?為什麼大多數電影都不願意在劇情上仔細斟酌?」的回答。
電影劇本創作規律已經很明確了,關於好劇本到底難不難寫這個問題也是頗讓人糾結。
首先技術上應該不存在問題的,當然為什麼國產電影劇本爛,這個下面在展開。
故事類型其實就那麼十幾種甚至更少,但是用什麼方式去講述或者包裝故事就千變萬化了,正是這個千變萬化的過程中決定了劇本的好壞。當然國產商業片做到技術成熟的劇本都不多,更別談這個「千變萬化」的過程了。
舉個例子,大鵬的《縫紉機樂隊》,誰都知道講搖滾講理想的,當然誰也知道最俗的就是那些套路,好像不死磕就沒活路,不絕地反省就不夠深刻。包裝的俗套上,《縫紉機樂隊》全中了。技巧方面,節奏的把握不足導致情緒營造比較尷尬,自然就不好看。
看看今年奧斯卡雷劇《水形物語》,把邊緣人、愛情故事包裝成什麼樣,這就叫手段。當然也是天雷滾滾,沒法看。以及去年口碑挺好的《小丑回魂》,也是把一個講爛的故事包裝出花來了,電影倒不見得都牛逼,但至少讓人看完能發出:「我去,還可以這樣講故事」的感嘆。
要說為什麼國產商業電影這麼爛,道理很簡單,市場決定的。
中國這麼大的電影市場,一年才上多少院線電影,2015年的時候,你是個電影上了院線都賺錢,誰還有功夫好好打磨作品,三五個月就生產出來最高效。再者,一方人糟蹋一方水土,中國熱錢、土豪、門外野蠻人那麼多,幹完一票就走,行業怎麼發展干他屁事的心態,不光是電影行業,其他行業這種現象也不少,這也是催生爛片和流量明星的原因。當然這部分人無意中給國內互聯網行業帶來的變革也是要肯定的,這是題外話。
但是這種現象,在2017年下半年有改觀,你不好看的再多流量明星都不管用,這也是觀眾審美提高倒逼市場,市場再倒逼電影行業的必然結果。
但是,被市場倒逼著改變的人頂多也就是撿點殘羹剩飯的主兒,現在多如牛毛的影視公司都是這樣的。
文化行業,也需要眼高手低。格局不夠,永遠是邊角料,一上來下手不夠低,不是餓死就是自己犯彆扭軸死。
好在至少編劇這行最沒門檻,理論上誰都能做。我見過好多業內人純粹是因為一句「卧槽,這麼爛都行,我也要試試」轉行做了編劇,結果也還不錯。
所以我一直說,誰既有對電影藝術的拳拳之心,又有清晰認識和眼高手低的手段,選擇坐了冷板凳,專業知識和靈氣,外加點運氣,總會在這個you can you up的世道里冒頭的。
推薦閱讀:
※網大劇本《東悍風雲》(4)
※唐人街探案3劇本
※北京電影學院戲文系主任劉一兵談電影劇作分析及其要領
※網大劇本《東悍風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