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有七套房的家庭,孩子還需要努力嗎?
在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比七套房子更多的財富,也看到了歷史的積澱和家族的傳承,更看到了每一個個體的謙遜、平和、創新及進取。
他們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家族傳承與個體創新在他們家族裡實現了完美的融合。
在上海有七套房的家庭,孩子還要努力讀書嗎?
前不久我剛回國一次,當時我在機場用叫了一輛車。
在車上,這位司機朋友就和我天南地北地聊了起來,當談到國內經濟發展和孩子教育現狀的時候,他告訴我說,家裡之前因為拆遷的原因分到了七套房,所以,他並不苛求孩子能有很好的成績。
他笑呵呵地說:「我兒子就算考最後一名也沒關係,因為家裡的錢夠我們家花一輩子的了。我現在開車拉客也是為了體驗新事物,打發時間。」
當聽到他這麼說的時候,我沉默了很久。
沉默的原因是:金錢不是生活的全部,擁有金錢的多少和是否學習進取不應該是非此即彼的關係。
歷史上無數的事例都告訴我們,金錢不會是永恆的,而精神和文化才能傳承千百年。
中國改革開放已經三十多年,期間成就了很多優秀的企業和企業家,而最近十多年房地產的高速發展,讓不少普通人也享受到了巨大的增值紅利,隨之而來的就是中國居民個人資產也發生了幾何級的增長。
按去年年底瑞信研究院(Credit Suisse Research Institute)發布的最新全球財富報告顯示,中國中產階級(指擁有5萬-50萬美元財富)的人數已增長至1.09億,其總財富達到了7.3萬億美元,中國成為了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富有國家。
然而在家庭財富增長的同時,很多人顯然沒有意識到我們的眼界和規劃也需要相應的增長。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去歐洲,去美國,去發達國家旅遊、留學、工作甚至定居,然而我們常常看到的卻是負面新聞,例如中國遊客在當地把奢侈品搶購一空,留下的卻是各種不文明的舉止行為。
我在美國也經常看到一些華人「富二代」甚至「富三代」,他們在當地留學或居住多年,卻沒能講上一口流利的英語,對美國的主流文化知之甚少,對吃喝玩樂等消費卻十分精通,這些都讓我感到非常的遺憾和惋惜。
那到底什麼是美國的主流文化?
也許很多人馬上會說出幾個關鍵詞,例如宗教、自由、獨立、創新……這些都對,但也比較宏觀,而我會聯想到之前「擁有七套房,孩子讀書無所謂」的現實案例。
如果把這個案例拿到美國主流人群里最精英的家族裡,他們又會怎麼看待和處理這個問題,他們又有著什麼樣的家族文化呢?
在美國白手起家的富一代,最重視子女教育
由於種種歷史原因,美國東西部有著很大的文化差異。
我一直居住在美國西部,之前是洛杉磯,目前在斯坦福大學附近,這裡背靠矽谷,是著名的創業之城,它吸引了很多美國人包括外國居民來到這裡開拓創業。
我很多大學同學的父母都是白手起家,不斷創新,一路將公司發展壯大起來。
他們經歷過從零到一的艱難,體驗過創業的痛苦和挫折,所以尤其重視對子女的教育。
他們覺得,留給子女最好的財富並不是金錢,而是精英文化的傳承。
我記得我有一個高中同學,她的父親畢業於耶魯大學,對她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她後來也追尋父親的足跡考入了耶魯。
在那一年耶魯大學的新生歡迎會上,她的父親作為耶魯南加州分校學友會的會長,自豪地親自迎接了自己的女兒入校。
這種「名校世襲」的例子在美國比比皆是,可以說是美國精英文化中的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受父母輩的影響,精英階層的子女往往在很小的時候就走上了「名校之路」,不過不要以為這條路是一條坦途,這些名校的名額並不會特別為他們預留,反而他們要為此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與汗水。
家族傳承了什麼給後人?
進入Intel工作之後,我去哈佛商學院讀了兩年MBA,在那裡,我對「精英文化」又發掘了新的定義。
哈佛大學在美國的東部,和我一直居住的西部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這裡有著更為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很多歷史悠久的大家族的後代都來這裡求學,一代代的累積和傳承使他們每個人身上都鐫刻著深刻的家族烙印。
在剛到哈佛商學院的第一周,我認識了一個同學,他姓Fogg。Fogg是個非常優秀的同學,本科畢業於耶魯大學,曾在海軍服役過一段時間,之後考入哈佛商學院繼續深造。
有一次我們在一起閑聊,談到為什麼選擇來哈佛商學院的時候,他告訴我說, 「因為Fogg家族好幾代人都是哈佛的畢業生,所以我也選擇來這兒。」
我覺得挺新奇的,就問他說:「哦,那你對這個學校一定有很深的感情吧?」他說:「是啊,下次有機會的話你可以去佛格博物館(Fogg Museum)看看,這是我的曾祖父捐給學校的。」
不久之後,我才知道佛格博物館就是哈佛藝術博物館的一部分,全名叫威廉·海斯·佛格藝術博物館,這是一座包含了西方中世紀繪畫、雕刻等藝術珍品的博物館,始建於1895年,裡面的各種藝術品都是由Fogg家族捐贈給哈佛的。
100多年前,他們家族已經有那麼雄厚的實力可以向學校做這樣的捐贈,更重要的是他們家族還傳承並強盛至今,實在讓我敬佩。
所以,那是我第一次有機會認識到一個具有百年傳承歷史的家族傳人,他正循著自己祖先的足跡,來到哈佛繼續深造。
*註:哈佛藝術博物館(Harvard Art Museums)由Fogg博物館、Busch-Reisinger博物館和Arthur M. Sackler博物館組成。
所以從哈佛商學院開始,我對美國所謂0.01%的精英家族人群產生了非常大的好奇。
中國有句俗話,叫「富不過三代」,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一個家族財富的傳承,往往延續不了百年;而美國這些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家族,又是怎麼能很好地累積財富,並不斷培養出一代代優秀的繼承人的呢?
這些精英家族是如何教育和塑造下一代的
首先,在我和Fogg聊天的時候,我能感覺到他非常的謙和。
而當他邀請我去他祖先捐贈的博物館的時候,也並沒有絲毫的驕傲自大或高高在上的感覺。
他只是很客氣地邀請我去看看,就像邀請一個朋友回家做客那樣,非常自然平和。
Fogg這個特點不禁讓我想起了另一位同學,他是我到哈佛商學院第一天就認識的一個朋友,也是一個非常謙和的人,他姓Sanchez,家族在德州經營石油生意,就是有名的Sanchez Oil & Gas公司。
在和Sanchez的交談中,我發現有幾個特點和Fogg完全一樣,而且背後的原因也一樣。
第一,他們很謙和。從他們身上完全看不出一絲絲炫耀或高人一等的心態,當他們和我談到有關家族和企業話題的時候,只是告訴我,這是他們生命中的一部分。
或許他們家族生意已經做到很大規模,家族財富已經積累到很高的程度,但他們從小就受到很嚴格的教育,不要驕傲狂妄,不要看不起別人。
家族的確會為他們提供很好的教育機會,也的確比別人更多機會接觸到優勢資源,但這些機會是否能把握還是要靠個體自己去努力,家族也從不會告訴後代「這是你應得的資源」;
第二,他們很有家族使命感。Sanchez說:「我很慶幸我是這個家族中的一份子,我的責任和使命是確保家族榮譽和家族業務的延續,同時使家族財富能不斷壯大。」
培養家族使命感的最重要方式就是靠之前所說的父母引導,身體力行地帶著孩子去體驗好的學校、好的文化也包括家族理念,而從來不會靠父母的一面之詞或僵硬說教。
家族長輩認為對孩子來說,做到比說到更重要,就好比Fogg家族希望回饋給哈佛,他們一百多年前就付諸行動,捐獻了博物館,這樣讓他們後面每一代傳人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家族的言行合一;
第三,他們很有獨立精神、創新精神。與很多中國人的認知不同,他們認為延續家族榮譽和個人獨立發展並不矛盾。
在一定程度上,跳出家族的框架,自己做一些事情,反而能產生很好的創新結果,往往還能促進和延續家族業務。
第三點是我最感興趣的,也是我在這位姓Sanchez校友的身上看得最清楚的。他從哈佛畢業後並沒有回家族公司任職,而是向父親借了一筆錢,自己創立了一家用水力裂壓技術開發頁岩氣的公司。
當時是2006年,頁岩氣在全美的產量還微不足道,沒過幾年,隨著技術的突破,頁岩氣的產量劇增,尤其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奧巴馬總統全力發展頁岩氣這個非傳統性能源,開啟了點石成金的傳奇,也使頁岩氣減少了美國對外能源得依賴,為美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正是當初獨到的眼光和創業的不懈堅持,使Sanchez的公司後來也成為了當地非常有影響力的能源公司,與家族傳統企業已經不遑多讓。
後來我每次回學校參加校友聚會時,見到Sanchez都會和他聊幾句。每次和他的交談都讓我都清楚感覺到,他朝自己當初定下的目標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在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比七套房子更多的財富,也看到了歷史的積澱和家族的傳承,更看到了每一個個體的謙遜、平和、創新及進取。
他們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家族傳承與個體創新在他們家族裡實現了完美的融合。作為家族的傳承人,他們很清楚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他們有責任將家族的品牌和名聲做得更好。
但更重要的是,他們不只是一味複製或做守財奴,而是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理念,骨子裡希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所以他們會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地鑽研和創新。
我想這就是延續家族百年發展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吧。
本文又「深圳好房通」編輯發布
推薦閱讀:
※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9180萬的豪宅在這座城市算什麼檔次?
※信訪不信法,後果很嚴重!
※權威|厲害了!大馬多項「成績」全球第一!!!
※教你2018年如何在海南貸款買房,一般人可不知道的小竅門!
※首次買房,第一天看房就把房子買了下來,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TAG:房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