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真的可以交到朋友嗎?
1
朋友最近特別鬱悶。公司上層本來推薦她去外地工作半年,回來後可以轉去她的意向崗位。她拿不定主意,就去諮詢了一個資深的同事。然後,外地工作的機會被那個同事奪去了。
「江湖水深,我果然太年輕。」她憤憤道。
心疼朋友之餘,我想起去年和一個同事史前大撕逼後,她對我說過一句話:知道嗎?工作中是沒有朋友的。
這句話像一記重拳,打碎了我所有的美好記憶和幻想。
我還記得曾經的我們像姐妹般親密,下班後出去聚會做頭髮,聊規劃,聊人生,聊美妝。
我以為我們是朋友,最起碼有著朋友間該有的尊重。然而工作間逐漸開始產生的利益衝突,最終還是讓這塑料般的「友誼」一擊即潰。
2
《我的前半生》中的資深職場人賀涵說過:「在職場中交不到朋友才是正常的。」因為職場上,不存在最純粹的朋友,只有最純粹的利益交換。
職場關係的形成本就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上。我們進入職場,通常是為了賺錢,抑或為了提升能力,在與公司利益互換的過程中,同事只是不可避免的協作或競爭對象。
所以,當我們抱著交朋友的心態與同事共處,會很容易越過同事界限,造成情感或利益衝突,最終,受傷的必然是自己。
這是否代表著我們沒辦法在工作中交到朋友呢?
3
在我看來,未必如此。
知乎上有句話說:「朋友是交心的,工作是交能力的。」後半句是實話,但前半句不一定是現代人對朋友最全面的詮釋。
要想在職場上獲得尊重,最有效的方法是提升自身能力。但是別忘了,除了心靈上的契合,不少朋友也是建立在勢均力敵的基礎上的。基於能力背景的相互吸引,讓雙方的互動更有意義和價值。這種對彼此能力的惺惺相惜,這不也是另一種「職場」形態嗎?
調查研究顯示:僅有52%的人每周與家人在一起的時間超過30小時,卻有91%的人每周與同事在一起的時間超過30小時。這意味著,我們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是與同事度過,而不是家人,更別說朋友。長時間的互動,會讓我們對認同(再次強調:認同)的同事產生更強烈的信任感。
因而,我們是可以通過職場交到朋友的,關鍵是如何分清工作時的界限。
1. 切勿過於患得患失
在千百個公司中兜兜轉轉尋尋覓覓,能成為同事本就是一場緣分,要成為朋友,需要某個契合點,要維繫友誼,更需要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工作中的情誼其實很脆弱,可能在某一段時間你們關係很親密,你以為這就是友誼,可突然有一天,發生了一件涉及彼此利益的事情,你們不歡而散,從此可能形同陌路。亦或是,某次崗位變動後,你慢慢發現,兩人好久都沒約飯了。
這時,請別難過。你可以努力去挽回,但請別太計較得失。
進入社會,才發現,一切隨緣,是如此難得的心境。
2. 對事不對人
保持清晰的界限感,是職場人最需要具備的素養之一。
從職場親密關係的角度,我們需要努力做到對事不對人。老闆請你到TA的公司工作,不是為了讓你交朋友的,而是讓你為他幹活產生利益的。
通過親密關係推進工作自然是好,但很多情況下,親密關係會惡意模糊人際界限,影響工作,這是不專業的表現。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職場友誼的產生通常是在雙方沒有利益衝突產生抑或是某一方離職的情況下。
3. 真誠待人
這大概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吧?朋友除了講能力,更重要的是交心。
都說職場上防人之心不可無。的確,人在利益的誘惑下往往會喪失道德底線,所以自我保護非常必要,別輕易讓人留下把柄或爭奪你的利益。
你可以防人,但請別害人。這是做人的底線。
4
宮崎駿的作品《千與千尋》中的湯屋,就是一個眾生百態的職場。在那兒,不勞而獲會變成豬,青蛙們都是利益趨向,湯婆婆對千尋嚴格至極,這就是職場最真實的生態。同時,在那兒,也有和藹的鍋爐爺爺和關鍵時出手相助的白龍。一路披荊斬棘,收穫友誼和湯屋所有人的認同,僅是因為千尋幸運嗎?
我看到的,是她努力調整自我,適應環境以及在嘈雜的聲音中依然保持著那顆純粹的心。
職場生存不易,磕磕絆絆好幾年,收穫不小,感觸良多。
知易行難,一直在努力。願與大家共勉。
推薦閱讀:
※初入職場怎樣增加職場自信心?
※美少女戰士,人類已經不需要你的拯救了
※文案焦慮:今天躲開上司,我們說個悄悄話
※職場英語:外企求職,如何留下好印象
※學會這3點,幫你成為領導喜歡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