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寺庫造物:重啟中國品牌計劃?

這幾日,最熱鬧的新聞莫過於滴滴外賣、美團打車、摩拜的故事。但若僅僅聚焦於此,未免掛一漏萬,錯過一些精彩。比如,業界颳起了一股「中國品牌」風。

3月26日,京東超市將攜超300家中華老字號和地方老字號上線。而沒過幾日,天貓為眾多中華老字號品牌舉辦了一場千牛直播,推出「天字型大小」升級計劃。更為有趣的是,一直低調的寺庫,在3月底和4月初,相繼推進了一系列和品牌相關的舉措,先是推出自有雞尾酒品牌,然後進軍農業推出定製版褚柑,繼而簽牽手ontimeshow/top100簽約超300名原創設計師入駐寺庫......

中國品牌塑造似乎瞬間被激活。

中國品牌失聲

有人說上海灘的酒店不能用星級來評。比如,外白渡橋北堍東側的浦江飯店。論星級也就三星,但老上海人都知道,這裡曾是號稱「遠東第一飯店」的禮查飯店。

1920年,羅素來滬訪學住在「禮查飯店」310;兩年後,愛因斯坦下榻旁邊的304;十四年後,剛拍完《摩登時代》的卓別林帶著新婚妻子住到了科學家樓上404。中國人民的朋友斯諾禮讚理查飯店為「最有歷史意義」的飯店。至今依然有不少海外旅人慕名而至。

歲月如梭,時光機里沉澱下來的這些人,這些事才是物理世界中得以流傳的經典,這也是品牌孜孜以求的廣度和深度。

聊起品牌,腦海滑過的那道光中想必有四瓣花的LV,英倫格子的巴寶莉,法布街24號的愛馬仕......這些誕生於上個世紀巨星品牌。從說文解字上看「品牌」,其中的「品」離不開兩個維度,一是品質,二是秩序。品質是支撐產品的基座,另外,秩序道出的是產品的功用之外的文化特性,文化帶出了產品的貴賤尊卑,而由此匹配不同的群體,當然,秩序的形成需要時間的打磨和錘鍊。

反觀國內,搜遍孤腸要麼是全聚德,同仁堂,內聯升等不溫不火的老字號,要麼是茶葉、絲綢、瓷器等純物質初印象。

中國品牌失聲久矣。

以茶為例,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而目前在市場上大行其道的卻是英式紅茶或者日本抹茶,據悉,2014年中國7萬個茶企業出口總額為12億美元,而這個數據不及立頓全球銷售總額(30億美元)的一半。

沒有品牌的支撐,中國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處於下游,一部蘋果手機,在中國生產加工僅僅盈利25億美元,這個事實如此不堪和殘酷。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品牌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依然很低,最高年份的貢獻率僅有4.03%。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經濟增長與品牌塑造的剪刀差效應愈加明顯。

最近,在科技圈滴滴、美團、摩拜的故事如日中天,儘管中國互聯網企業發展也就20年光景,如今科技公司已經作為中國崛起的創新力量在海外名聲大噪,也湧現了華為、聯想、海爾、吉利等知名品牌,但在國際市場上能夠閃光的「中國名片」依然廖若星辰。

其實,歐洲奢侈品品牌起源於王室和貴族,正因為溫莎公爵對卡地亞豹紋胸針的青睞,使卡地亞豹紋系列成為暢銷百餘年的經典之作,正式因為拿破崙三世皇后欽點嬌蘭為御用香水專家,一衣帶水,也成就了嬌蘭百年的奢華傳奇......

實際上,中國不乏品牌塑造文化和工藝,然而,品牌塑造出現了不可逆轉的斷層。

「中國製造也有根基,有很多技藝精湛的手工藝同樣流傳至今。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出現過斷層,導致很多產業都要重新啟動。現在企業家們意識到這個問題,並開始挖掘並重新發揚光大一些中國自己的文化產品,做品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市場營銷學副教授王婧表示。

塑造品牌需要時間的積澱,沒有捷徑可走。但是,目前在相當活躍的互聯網經濟的氣氛中,一股造物潮撲面而來。

造物運動

中國互聯網的活力前所未有,從年度熱詞中可略窺一二。比如說2011年是團購元年,2012年迎來垂直電商熱,2014年被稱為O2O元年,2015年則迎來共享經濟盛宴,2016年輪到了人工智慧,2017年是新零售元年。

「春江水暖鴨先知」,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在縮短經濟增長和品牌塑造的剪刀差中,互聯網企業保有獨特的敏感,率先走在前面探路。

其實,2017年網易嚴選帶動了有品、淘寶心選等一系列電商的崛起,「嚴選模式」也是其中的一大熱詞。它代表的是一大新電商趨勢。

「嚴選模式」通過流程再造,直連工廠和消費者,同時嚴控品質,率先開啟了ODM新電商模式,這種模式也引來了阿里、小米、京東的跟隨。做手機的雷軍一直藏著顆做永輝的心。去年7月,米家有品發布,吹響了做綜合電商平台的號角,吸引了很多原創品牌進入。

在造物的角度看,簡單的說,網易嚴選更偏向於家居,而小米更青睞於家電,在創造自有品牌的熱潮中,還有淘寶心選、京東京造的跟進。儘管各家的模式和切入點不同,但品控是這些平台造物的共性。

「嚴選模式」之所以得以快速跟進,與消費升級息息相關。從消費者的品質訴求出發,「嚴選造物」更側重在選料、製造、物流、質檢等供應鏈環節實現品控,也就是追求品質理念的更新和迭代。

此外,在這股造物潮中,值得注意的是寺庫模式。

寺庫作為奢侈品電商第一股在納斯達克敲鐘上市,它的名氣和活躍度在圈內才漸漸升起。寺寺庫成立於2008年,創業之初從二手寄售的模式切入市場,然後,從垂直電商平台升級為精品生活服務平台。

寺庫在造物的角度並不局限在供應鏈的品控上,而是多管齊下。

首先,培養、打造自有品牌。日前,寺庫聯合全球知名酒集團保樂力加推出了高定高端預調雞尾酒「24|7 by SECOO」,據寺庫CGO任冠軍介紹寺庫在自由品牌上還會有更多的動作。據

其次,類ODM模式,但聚焦在對中國文化的挖掘和深耕。寺庫名物於2016年上線,如今囊括了不同風格、不同領域的本土設計師品牌和中國元素精品,國內知名的手工藝大師、獨具特色的小眾工坊、成熟的商業品牌、設計師品牌,甚至極具個人特色和文化內涵的音樂家、藝術家。

例如,4月1日預售的寺庫定製版褚柑。寺庫農業不僅為用戶帶來海拔一千多米高地,山泉水灌溉的尚品褚柑,還帶來褚時健和馬靜芬60多載相伴相守的故事,產品中蘊含文化的力量;

第三,扶植和孵化更多原創品牌。去年,寺庫成立2億美元美好生活基金,為旗下庫客提供跟多的激勵和平台環境,例如內聯升等特色品牌。另外,上個月寺庫聯手ontimeshow/top100簽下了超300多名新銳設計師入駐寺庫頻道,在造物上寺庫不斷挖掘和推陳出新。

寺庫在造物、品牌塑造上成為行業新銳。

中國品牌否能從這波造物潮中孕育而出?王婧認為,對於中國製造而言,互聯網經濟就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低成本數字營銷給很多中國中小企業帶來發展機遇;可同時又讓中國製造太浮躁,看短線缺少長遠的戰略打算。

「做品牌必須要沉得下心來,有定力,甚至是近乎偏執的堅持,打造品牌和把生意做大並不是同一件事,有時甚至互相矛盾。」王婧如是說。無論是嚴選模式還是寺庫模式,在品牌塑造這條路上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由於歷史原因,中國品牌文化的傳承需要時間去彌合,當下,即使面臨消費群體、理念、習慣的變化,品牌文化的內核沒有發生改變。例如,無印良品推崇的並不是品牌,也不是產品,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和理念:大道至簡,樸素實用。如今,這已經被認為是日本當代最具代表性的「禪之美學」。從這點來看,寺庫在文化上尋根、推出精品的同時圍繞精品生活理念等方面同步推進。寺庫在文化溯源上具備內生基因。

未來中國品牌能否會從寺庫誕生?很難下定論,但如今,在這股造物運動中,寺庫似乎走在了前面。


推薦閱讀:

TAG:寺庫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