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伊·瓦傑洛斯博士的禮物:為了一個沒有乙肝的中國
? 2017年12月21日, 美國紐約,羅伊·瓦傑洛斯博士接受《知識分子》專訪
編者按:
1989年9月,在時任總裁羅伊·瓦傑洛斯(Roy Vagelos)的決策下,美國默克公司將最新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技術轉讓中國。1993年,中國成功生產出第一批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以當時中國每年2000萬新生兒計算,1993-2018年,25年間,中國至少有5億新生兒接種這種疫苗。然而,他們也許從來都不知道自己能接種這種疫苗的緣由,因為這一事實從未出現在中國的公共媒體上。
今天,我們講述這個令時任中國衛生部長陳敏章流淚的歷史一幕。
當北京生產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的生產車間(1993年10月)舉行落成慶典時,國家衛生部部長陳敏章因正在國外訪問而錯過了慶典。回國後,他通過秘書與我聯繫,希望訪問我們的工廠,讓我帶他參觀但同時不要打擾其他領導。我帶他參觀我們的生產設施並向他作了簡短介紹。之後,我問他:「您有什麼看法?」他沒有回答;我再問,他仍然沒有回答。我抬頭望他,我看見他眼中噙滿淚水。
——趙鎧 中國工程院院士、醫學病毒學家、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前所長
?趙鎧院士手持重組乙肝疫苗 圖片來源:Merck&Co.Inc
1989年,默克公司以700萬美元的價格將最先進的重組乙肝疫苗技術轉讓給中國,在這個商業決策中我們沒有贏利;默克培訓中國工程技術人員以及派遣默克員工到中國的費用,已經超過這個數目。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這是一件正確的事!我認為這是默克公司在20世紀做的最好商業決策之一,雖然沒有利潤,但它有望拯救的生命數量超過了默克曾經做過的任何事。50年後,中國將根除乙肝疾病。」
——羅伊·瓦傑洛斯 默克公司前總裁、首席執行官、董事會主席
撰文 | 王丹紅
責編 | 程 莉
●●●
二十九年前,1989年9月11日,美國默克公司和中國三家單位——中國技術進出口公司、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深圳康泰生物製品——簽署合同,以700萬美元的價格將世界領先的重組乙肝疫苗生產技術轉讓給中國,每年生產4000萬劑疫苗,確保中國為所有新生兒接種對付乙肝病毒的疫苗。
?1989年9月11日,默克公司、中國技術進出口公司、北京生物製品研究、和深圳康泰生物製品,簽訂了合同。圖片來源:Merck&Co.Inc
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在中國,乙肝是導致死亡的第二大疾病,僅次於煙草。合同簽署合之時,中國衛生部一位負責人說:「我們選擇同意這項(技術轉讓)合同而不是開發自己的生產技術,是因為我們迫切需要縮短生產時間。」
從1990年5月開始,來自北京和深圳兩家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先後到美國默克公司,在一年半的時間裡,購買測試設備、接受培訓;設備運回中國後,默克派遣工程師到中國幫助建廠,在中國成功生產出同等質量的乙肝疫苗後,默克公司完全退出,現在它們完全是中國的工廠。
1992年,作為國家計劃免疫項目的一部分,中國衛生部建議所有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2002年,乙肝疫苗被納入中國國家擴大免疫規劃(Expanded Programmeon Immunization EPI)。
1993年10月,中國生產出第一批重組乙肝疫苗,第一批接受中國生產乙肝疫苗的新生兒,如今已經25歲,他們的孩子在出生時也會接種乙肝疫苗。
以當時中國統計數據——每年2000萬新生兒——計算,1993-2018年間,中國至少有5億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然而,他們也許從來都不知道自己能接種這種疫苗的緣由,因為這一事實從未出現在中國的公共媒體上。
2019年9月,是默克公司和中國簽署轉讓重組乙肝疫苗技術合同30周年紀念,也是羅伊·瓦傑洛斯先生90歲誕辰,為了感謝並銘記羅伊·瓦傑洛斯和默克公司對中國人民的貢獻,《知識分子》特派專欄作者,於2017年12月聖誕節前夕,在美國紐約中央公園旁一座住宅大廈的圖書室,採訪瓦傑洛斯先生,回顧這一歷史事件,以及他在其中作出的卓越貢獻。
「
從病毒到疫苗
」
預防醫學是最好的醫學,對付傳染性疾病的最好方法是預防它。
——羅伊·瓦傑洛斯
?2017年12月21日,紐約,羅伊·瓦傑洛斯先生和夫人翻看2005年9-10月間訪問北京時的照片
羅伊·瓦傑洛斯1929年月10月出生在美國新澤西州一個希臘移民家庭;1954年,25歲的他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工作十年;1975年初,應默克公司邀請,他辭去伊利諾依華盛頓大學生物化學系主任職務,出任默克研究開發部副主任,一年後升為研發部主任。
從1975到1986年,從血源性乙肝疫苗到重組乙肝疫苗,十年間,瓦傑洛斯博士領導了這種疫苗一波三折的研發歷程,最終上市。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一種由乙肝病毒(hepatitis Bvirus HBV)導致的傳染性疾病,可引發慢性或急性肝臟炎症,是人類面臨的一大嚴峻健康問題。據估計,全球每三個人中,就會有一個人可能感染乙肝病毒。
乙肝的感染途徑主要是血液和體液,在乙肝流行地區,母嬰傳染和兒童時期接觸傳染為主要感染途徑。雖然大部分慢性乙肝患者感染初期沒有癥狀不發病,卻有可能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癌。在生產過程中被母親傳染的嬰兒,90%以上會成為慢性乙肝患者,而5歲後才感染的兒童,長大後只有不到10%會成為慢性乙肝患者。因此,對新生兒和兒童進行乙肝疫苗接種,是預防這種疾病的重要措施。
人類研製乙肝疫苗之路始於1963年。這一年,美國醫生、遺傳學家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Baruch Samuel Blumberg,1925.7.28-2011.4.5)在一位澳大利亞原住民的血漿中發現了一種抗原,他將之命名為「澳大利亞抗原」;1966年底,他和合作者發表論文,提出「澳大利亞抗原」與急性病毒性肝炎之間有密切關係;1968年,病毒學家阿爾弗雷德·普林斯(Alfred Prince)發現這個抗原是乙肝病毒的蛋白。1976年,布隆伯格因發現乙肝病毒抗原(HBsAg)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70年代初,布隆伯格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乙肝病毒(HB)檢測試劑盒,並與默克製藥公司合作研究疫苗。默克公司的病毒學家莫里斯·拉爾夫·西勒曼(Maurice Ralph Hilleman 1919.8.30-2005.4.11)領導了乙肝疫苗的研發項目。
西勒曼是一位成果卓越的疫苗專家,他1957年加入默克公司,任公司研發中心病毒和細胞生物部負責人。在他的領導下,默克成功地研製了一系列的疫苗,包括流感疫苗、麻腮風三聯疫苗等。1970年代末,經過多年的努力,西勒曼團隊從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血漿中,提取出一種表面抗原顆粒,勝利在望。但此時,默克公司面臨是否繼續投資疫苗研製的抉擇。
1970年代,儘管聯邦政府出資購買臨床用疫苗,並啟動對付如小兒麻痹症等特定疾病的大規模戰役,但極少有人注意到此時美國幾家主要的疫苗生產廠家已退出這一領域,部分是出於責任問題。疫苗由健康人群接種,極少數人會出現可預測的副作用,但是,當這種副作用出現在孩子身上時,結果則是災難性的;而且,政府購買,廠家利潤非常低。因此,幾家製藥公司中止了疫苗的研製和生產,選擇投資新葯的研發。
默克公司時任總裁約翰·霍蘭(John J. Horan,1921-2011)面臨艱難選擇。在公司管理層會議上,一方面是規劃部門提交的疫苗投資與收益報告,一方面是研發部負責人瓦傑洛斯堅持研究疫苗的決定,他強調默克歷來因承擔社會責任而倍受敬重,作為美國主要的疫苗創新者和生產者,公司有責任也有能力繼續履行職責,並在此過程中努力為企業贏利,他說:「預防醫學是最好的醫學,這是默克應該做的事。」
霍蘭總裁同意了瓦傑洛斯的意見,決定繼續乙肝疫苗的研究。1981年,默克公司研製的血源性乙肝疫苗(Heptavax-B)獲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
在美國科學家研究乙肝疫苗的同時,中國的科學家們也在攻關乙肝疫苗。
北京醫科大學人民醫院檢驗科生化研究室主任陶其敏(1931.10-2017.11),從1972年開始從事肝炎研究實驗,她率先在國內純化了乙肝病毒核心抗原。1975年7月1日,中國第一代血源性乙肝疫苗研究成功,但是當時中國不具備疫苗敏感性和安全性試驗條件,她便自己接種了第一支乙肝疫苗;1978年10月,北京醫科大學肝病研究室成立,陶其敏任主任。
為了遏制乙肝的傳播,中國政府在1981~1985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將血源性乙肝疫苗的研製及中間試驗列為國家科技攻關重點項目,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研究員趙鎧承擔了重任,他帶領團隊著手研製血源性乙肝疫苗的大規模生產工藝。1985年,他們的研究成果通過國家鑒定並推廣使用。
1986年,血源性乙肝疫苗在中國獲得批准,但只能小規模生產。
成功的喜悅剛剛降臨,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流行病席捲美國,血源性乙肝疫苗被捲入風暴中心。
「
從血源性疫苗到基因工程疫苗
」
在艾滋病危機爆發之前,我已開始推動公司用不同的方式研究疫苗。直到那時,每種病毒疫苗均源自滅活或活性消弱的病毒,或是病毒中的顆粒,但我認為可嘗試一種新方法——重組DNA技術——生產既有效又安全的疫苗。1962年夏天我在巴黎度過一年的學術休假時,我一直懷著極大的興趣關注分子遺傳學的最新進展.......我在華盛頓大學上分子遺傳學的基礎課,知道了重組DNA技術,設想能否用這種技術將乙肝病毒的DNA剪切到某種有機物如大腸桿菌中,表達出我們需要的乙肝表面抗原。
——羅伊·瓦傑洛斯
?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在默克公司接受培訓 圖片來源:Merck&Co.Inc
1980年初,當默克公司宣布生產出第一個乙肝疫苗時,艾滋病悄然侵襲美國。那時,沒有人了解這種新疾病,但醫生和患者很快開始懷疑血源性疫苗,乙肝疫苗首當其衝。
默克公司研製的乙肝疫苗取自慢性乙肝患者,這類患者中的許多人是同性戀者或靜脈藥物注射者,在美國,這是攜帶HIV病毒的兩類高風險人群,那時候由HIV導致的艾滋病幾乎等同於死亡。
羅伊·瓦傑洛斯說:「儘管默克公司的純化過程確保疫苗中沒有活性病毒,但仍缺乏足夠的科學證據說服公眾接種這種危害性微乎其微的疫苗。我們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當時,西勒曼已接近退休年齡,一個相對容易的辦法是讓他的乙肝疫苗研究項目也隨之衰減,直到公司關閉疫苗項目,但瓦傑洛斯決心堅持推進疫苗研究。
瓦傑洛斯在默克公司之外尋求幫助,他找到了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學家WILLIAM J. RUTTER(1928-)。Rutter是重組DNA技術的權威,當兩人談到默克公司的乙肝疫苗時,Rutter立即提議可以用重組技術為默克公司研製人用胰島素。但瓦傑洛斯堅持乙肝疫苗研究,他解釋說,「我們現在是從被感染者的血漿中分離乙肝表面抗源,這樣做的潛在風險很大,因為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可能會被感染,而且公眾也對任何血源性疫苗持懷疑態度。但是,如果我們在一種安全的有機體中生產這種抗原,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Rutter同意用大腸桿菌來「產生」或「表達」乙肝表面抗原,雙方建立了合作關係。經過一番努力,Rutter在大腸桿菌中成功表達出了乙肝表面抗原,但新抗原卻與自然表達的抗原略有差異。他們再次尋找新方法。
他們找到了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Ben Hall,一位傑出的酵母遺傳學家。Rutter和Hall開始合作,將乙肝表面抗原基因團置入酵母。這一次,他們真正成功了,酵母細胞所表達出的活性,能激發出製造疫苗所需要的免疫反應。
1986年,默克公司研製的人類第一支基因工程疫苗——重組rDNA乙肝疫苗獲FDA批准上市,商標號為Recombivax HB。工業化大規模生產的重組乙肝疫苗,成本價格比血源性疫苗低,攜帶乙肝表面抗原的母親所生下的新生兒,83~95%在接種後會受到保護。這一年,瓦傑洛斯已經成為默克公司的總裁、首席執行官、董事會主席。
在這一時間段,中國同時啟動了三個乙肝疫苗研製項目:重組酵母乙肝疫苗研發、重組CHO細胞表達的乙肝表面抗原研發、重組痘苗病毒乙肝疫苗的研發。但第一個項目因主要研發人員出國而中斷,第二、三個項目雖然成功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但尚無法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作為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所長,趙鎧在領導疫苗研究的同時,緊跟世界疫苗研究前沿。他向衛生當局建議,引進世界最先進的乙肝疫苗生產線是當務之急。
「
這是一件應該做的正確事情
」
1982年,在香港,我們與默克公司的科學家會面。1984年,中國衛生部派遣一個代表團赴美國,默克公司向我們展示了重組乙肝疫苗技術。回國後,我向衛生部領導報告:如果我們需要引進新技術,那麼就應該引進默克公司的重組乙肝疫苗技術。1988年9月,中國政府代表團赴美國,與默克公司談判引進乙肝疫苗技術。1989年,我們簽訂了合同。
——趙 鎧
?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和默克公司技術人員在一起 圖片來源:Merck&Co.Inc
史安利在1976~2002年是衛生部科教司計劃條件處、科技交流處長,他說:「當時,中國以酵母為基礎的乙肝疫苗研究已經相當成熟。因此,對中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來說,默克公司的技術比較容易學習和掌握。此外,默克公司的重組技術能大規模生產乙肝疫苗,可以服務於更多的中國人民。」
瓦傑洛斯了解到了中國的具體情況:為了保護每年2000萬新生兒免受乙肝病毒感染,中國政府迫切需要為所有新生兒和高危人群提供安全有效的乙肝疫苗。他說:「1988年,當中國政府代表團與默克商談轉讓重組乙肝疫苗技術時,默克公司非常樂意這樣做,因為當時中國乙肝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都很嚴重,疫苗在中國有巨大的市場。但是,由於中美兩國國情的巨大差異,談判一度陷入僵局。」
「最初我們希望向中國出售乙肝疫苗,但我們很快意識到,即使我們將價格降到最低,他們也難以承擔。在美國,乙肝疫苗需要在半年內分三次注射,費用是100美元,但對當時的中國普通家庭來說,這筆支出相當於他們大半年的收入。因此,我們開始談判技術轉讓,價格問題再次出現,我們將價格一再壓低……我很焦慮,時間如此緊迫,我想保護孩子們免受這種致命疾病的侵襲,新生兒在出生24小時之內就應第一次接種疫苗……最後,我提出以700萬美元底價將這項技術轉讓給中國,因為我知道,我們培訓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和派遣默克人員去中國的費用將會大大超過這一數目……幾個月後,代表團同意了這一提議。」
經過一年的談判,1989年9月11日,中國代表團和默克公司簽署了轉讓重組乙肝疫苗技術的合同。根據合同:
默克公司向中方提供現有生產重組乙肝疫苗的全套生產工藝、技術和裝備設計等、培訓中方人員,確保在中國生產出同等質量的乙肝疫苗;
中國負責購買設備、設施、建造工廠,將在北京和深圳兩地生產重組乙肝疫苗,兩家工廠年總產量為4000萬劑,足夠免疫全部新生兒;
默克公司因此不收取任何專利費或利潤,也不在中國市場出售乙肝疫苗。
2017年12月,在紐約的採訪中,瓦傑洛斯先生說,在這次談判中做最後決策時,自己受到公司前總裁喬治·默克(1894.3-1957.11)在幾十年前的一個善舉的影響——將默克公司治療肺結核的藥物鏈黴素免專利費轉讓日本。
1943年,在默克公司的資金和設備資助下,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賽爾曼·A·瓦克斯曼(Selman Abraham Waksman,1888.7.22-1973.8.16)領導的實驗室成功分離出鏈黴素;1948年,默克實驗室完成了用鏈黴素治療肺結核的雙盲對比試驗,鏈黴素成為人類第一個對付結核病的藥物;1952年,瓦克斯曼因發現治療肺結核的鏈黴素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作為戰敗國,日本陷入飢餓和肺結核流行中。戰後的日本國力貧窮,無力購買鏈黴素,幾家製藥公司到美國與喬治·默克(George Merck,1894.3.29–1957.11.9)總裁聯繫,希望能獲得這種救命藥物。默克做出一個前所未有的決定:向日本免除鏈黴素專利權,並傳授生產技術。日本製藥公司得以生產出足夠的鏈黴素,遏止了肺結核的流行。
瓦傑洛斯說,默克總裁的這一慈善之舉讓公司沒有獲得任何報酬,但卻挽救了大量生命。1950年12月1日,面對公司內外的質疑,喬治·默克解釋這一行為:「我們要永遠銘記:醫藥永遠是為人而不是為了利潤,利潤是隨之而來的,如果我們一直牢記這一點,利潤就不會不出現。我們不能因為我們發明了一種新葯就站在一旁,置之度外。我們絕不會止步,直到尋找一種新方法,可把我們最好的發明帶到每個需要它的人面前。」
我問瓦傑洛斯先生:「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給美國造成巨大傷害,美國因此對日本宣戰,戰後默克公司為什麼要幫助日本?你們不恨日本人嗎?」瓦傑洛斯說:「戰爭已經結束,人民正在受苦,我們應該幫助」。
我再問瓦傑洛斯:「贏利是製藥公司生存的基本保障,您怎麼說服公司董事會同意您這一賠本決策?」他說:「當時默克公司很富裕,我是一個很強大的人,我說服他們做這件事。」
「
默克的禮物
」
對一個製藥企來說,在此期間接種的疫苗數量足以產生高額利潤,但我們知道默克公司將它作為禮物送給中國,對中國人民來說,這是一件無價之寶。
——梁曉峰 中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副主任
2006年,中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進行了第二次全國範圍內的血漿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這類疾病的發生率相對較低。新發現顯示:疫苗接種覆蓋率在青少年中的比例較高,因此(乙肝)表面抗原在這類人群中的發生率更低。與1992年的研究對比,1歲以上幼兒的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為10%左右,現在,整個人群的攜帶率下降至7.18%,發生在15歲以下人群中的攜帶率下降最多,表明接種乙肝疫苗的重要性。
合同簽署後,1990年初,培訓工作開始,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在美國,從1990年5月至1992年3月,19位中方工程師、質量檢驗科學家、生產監督人員先後到美國默克公司,進行設計、安裝、測試、生產培訓;第二階段,在中國,從1992年9月至1993年8月,默克工作人員先後到中國北京和深圳,和中國工程技術人員一起裝配設備、試生產、檢驗產品質量,並取得成功。
?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在默克公司接受培訓。圖片來源:Merck&Co.Inc
多年後,瓦傑洛斯先生在紐約回憶起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在美國的培訓經歷。他說:「在一年半的時間裡,他們遠離家庭在陌生的地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時沒有電子郵件也沒有手機,他們每周七天三班倒,每組4人,非常辛苦,他們勤奮、勇敢、富於奉獻精神。」
默克公司和員工給予中國同行以極大的幫助。王大雄是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前工程師、深圳康泰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高級顧問,他說:「默克公司為我們準備了許多文件,涵蓋這項技術的每一個細節,描述了設備模式、標準和規範。這些文件至今仍然指導我們的疫苗生產。」
深圳康泰生物製品公司工程師李彤說:「在默克公司學習的一年半時間內,我們絕大多數時間是和美國的團隊在一起。我們真誠感激他們的幫助,他們將所知道的一切與我們分享。我們獲得許可在任何時間進入他們的實驗室,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我們與所有的美方工人和技術人員都很熟悉。在這一年半的時間裡,我們從對這種疫苗的一無所知,成長為專業工程師。這是我最珍貴的記憶之一。」
汪恩浩是深圳康泰前項目負責人,他說:「默克非常照顧我們。他們知道我們在這裡的孤獨,沒有親人或朋友,每個周末,默克的工程師們輪流邀請我們到他們家裡。他們帶我們參加聚會、晚餐和體育活動,教我們玩象棋,讓我們感覺愉快。這個實驗室在郊外,開車到城裡要一個小時,我們沒有車,生活在郊區,真是很隔離。」
在紐約的訪談中,瓦傑洛斯手持公司報表,仔細回顧重組乙肝疫苗技術轉讓中國後的成就:來自聯合國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乙肝疫苗的接種率,在1992年為30%左右,2005年,這一數值已經升至90%;2011年統計數據顯示,82%的中國新生兒在出生後48小時內,及時接種了乙肝疫苗;接種疫苗後,中國5歲以下兒童的乙肝表面抗原感染率降低了90%;15歲以下的兒童中,預防了約1600~2000萬例的乙肝病毒攜帶者,預防了280萬~350萬人死於肝癌;乙肝疫苗已經成為中國國家免疫計劃的一部分,由政府承擔費用。
「為什麼要樣做?因為中國需要它,這件事的意義是,現在這兩家工廠的疫苗生產能力足夠為中國孩子接種,限制了這種疾病在中國的流行。在這件事上我們沒有贏利,但我們控制了疾病的流行。我曾經是一名醫生,我非常願意看到自己能預防某種疾病,這也是默克和其它公司研製疫苗的動力。」
黑克公司的報告顯示,到目前為止,中國有6家乙肝疫苗生產工廠,北京和深圳的兩家工廠的產量佔中國乙肝疫苗產量的65%。正如瓦傑洛斯所言:50年後,乙肝將在中國被根除。
「
結束語
」
?2005年10月,瓦傑洛斯先生和夫人在北京長城
2005年9-10月間,瓦傑洛斯先生和夫人到中國訪問,我是中國科學院科學時報社記者,賓夕法尼亞大學化學系主任戴海龍教授介紹我採訪瓦傑洛斯先生,他說:「瓦傑洛斯是偉大的科學家、企業家、偉大的人道主義者、慈善家,中美之間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瓦傑洛斯博士這種巨人卓越貢獻之上的。」
我的專訪文章《基礎研究是發現新葯的基礎和方向——訪美國科學院院士、默克公司前總裁瓦傑洛斯博士》發表在2006年第11期的《科學新聞》上。
十二年後,2017年10月,戴海龍教授是費城天普大學主管國際事務的副校長,我成為《知識分子》的專欄作者。《知識分子》主編饒毅教授建議再次專訪瓦傑洛斯。戴海龍教授再次幫助我聯繫採訪瓦傑洛斯先生,他說:「希望中國人民能銘記並感謝瓦傑洛斯的貢獻。」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在默克公司將重組乙肝疫苗轉讓中國三十周年即將來臨之際,《知識分子》謹以這篇文章,向羅伊·瓦傑洛斯致敬!
參考資料:
1.Roy and Louis Galambos : Medicine,Science,and Merck,2004
2.王丹紅:《基礎研究是發現新葯的基礎和方向----訪美國科學院院士、默克公司前總裁瓦傑洛斯博士》,2006年第11期《科學新聞》
3.Chet Kitchen:The Hepatitis BVaccine Technology Licensing Story----Celebratinga Collaborationthat Enable Dramatic Public Health Progressin China. Merck&Co,IncAugust,2011
4.ASoloemn Promise----Commemorating the 20thanniversity of the HBVVaccine Tech Transfer to China,MSD上海
5.潘孝本病毒性肝炎:距離消除還有多遠《知識分子》2017.7.30
製版編輯:核桃林|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推薦閱讀:
※只有一個腎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獨腎)?
※為什麼感冒或者發燒通常伴隨著頭痛?
※江西發布最新傳染病疫情:3月共19069例致41人死亡
※親歷手足口病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