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格曲常識

我已加入「維權騎士」(維權騎士_領先的原創內容監測、保護及快速授權平台)的版權保護計劃。轉載請聯繫本人。

賦格曲是復調樂曲的一種形式。「賦格」為拉丁文「fuga」的譯音,原詞為「遁走」之意,賦格曲建立在模仿的對位基礎上,從16~17世紀的經文歌和器樂里切爾卡中演變而成,賦格曲作為一種獨立的曲式,直到18世紀在J.S.巴赫的音樂創作中才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巴赫豐富了賦格曲的內容,力求加強主題的個性,擴大了和聲手法的應用,並創造了展開部與再現部的調性布局,使賦格曲達到相當完美的境地。

主要部分

第1部分為呈示部,指主題(subject)依次在各聲部作最初的陳述。

開始時,主題在主調上從某一聲部單獨進入,接著第2聲部在屬調上(偶爾也用下屬調)模仿主題,稱為答題(answer),而原主題聲部繼續出現的與答題形成對比的旋律稱為對題(counter subject)。答題如嚴格模仿主題,稱為純正答題;如與主題形成守調模仿,稱為守調答題(見模仿)。對題在賦格曲的進行中再次出現時保持不變者稱為固定對題,伴隨主題或答題的旋律經常改變者稱為自由對題。主題與答題然後再在其他聲部上輪流進入。呈示部中主題(包括答題)進入的次數與賦格曲聲部的數目相等(有的理論體系認為,呈示部中主題的進入應以4次為準)。有時在呈示部之後,主題又在主調或屬調上進入一次或兩次,稱為呈示部的補充進入;當補充進入的次數與呈示部相等時,稱為副呈示部。

第2部分為發展部。根據賦格曲總的布局,第2部分可能是最後一部分,也可能又分為中間部與再現部,因此,除二段式的賦格曲外,還有三段式的賦格曲,後者尤為常見。

發展部中,主題的進入比較自由,可採取各種不同的形式,如擴大、縮小、倒影等,主題進入的次數也無定規。發展部開始時主題常在主調的平行調上進入,以與呈示部中的主題形成調式色彩的對比,其後可轉入其他副調。

賦格曲的結束部分或再現部分(指三段式的賦格曲)中,主題又在主調上進入,並與答題構成主調——屬調或主調——下屬調的布局;也可採取各種密接和應的形式進入。在結尾處,常有持續音的運用。不論在呈示部或發展部,主題每次進入之間出現的音樂段落稱為小尾聲或間插段(篇幅較大者),其素材大都從主題或對題中演化而來,具有中間過渡和發展的意義,並促進了音樂整體的流暢性和不間斷性,而這正是賦格曲寫作中的顯著特徵。

以下是巴赫《十二平均律》上冊第十六首g小調賦格的分析。以主題、答題、對題為顯性因素,其它部分是自由對位或者是連接段。

調性布局:

呈示部:主調g小調,守調答題d小調

中間部:平行調及屬調,降B大調及F大調,接著是下屬平行調降E大調

再現部:g小調緊接

名詞解釋及圖例:

主題subject(圖中綠色線條):最先出現的,貫穿全曲的固定樂句

答題answer(圖中藍色線條):在屬調上出現的主題

對題counter subject(圖中紅色線條):伴隨主題或答題成對出現的固定樂句

分享 朱曉玫 的歌曲《Fugue No. 16 en Sol mineur, Bwv 861》xiami.com/song/17713127(分享自@蝦米音樂)

結構圖:


推薦閱讀:

吹拉彈唱具體是指什麼?
黃家駒和黃貫中吉他水平怎麼樣?
如何評價徐佳瑩的創作能力?
優雅派婚禮音樂清單[壹]
如何評價音樂節目《蒙面歌王》?

TAG:音樂 | 鋼琴 | 古典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