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walkman究竟要不要開EQ?看這個就知道了
本文已獲得作者授權,文中言論不代表乙迷觀點。
作者:再窮不賣看家汪
究竟要不要開音效,或是音效要怎麼開,一直都是很多剛買了播放器的燒友迫切希望得到解答的困惑。商品官方頁面對這方面的描述往往都是寥寥百字就結束了,但是實際選擇起來卻不是這麼簡單。對於索尼新版的音效設置,這裡拋磚引玉,希望可以對燒友們有點幫助。
此前並不是沒有人分享過索尼播放器音效方面的設置,只是科技產品日新月異,曾經的許多選項現在已經看不到蹤影,新版的設置又很少有人具體的將這些內容整理出來,剛接觸的燒友對這些又不了解,買了卻不知道如何使用這些功能真得是很讓人遺憾的一件事情。
索尼經過這麼多年的積累沉澱,HIFI播放器上的各種音效設置早已成熟。現階段還能見到的選項有:
醇音技術+、VPT環繞聲(主要出現在像A45這樣的入門級播放器上)
DSEE HX(通過演算法實時替換較差音源文件內丟失的高頻,使有損音源文件聽起來更接近無損等級)
DC相位線性器 (通過演算法使音樂文件回放時的低頻段特性接近傳統模擬放大器的聲音效果)
動態音量均衡器 (盡量減少歌曲之間的音量差異)
均衡器/音調控制 (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EQ,通過改變對應頻段的響度來影響聽感)
不推薦打開的選項:
醇音技術+、VPT環繞聲、動態音量均衡器
這三個選項對音樂文件的影響在作者實際使用中,感覺對聲音的影響有點過大了。醇音技術+對中高頻段進行的增益,初聽起來感覺聲場大了很多,信息量也豐富了很多,但是稍微聽一會就會覺得很累,而且經常能聽到破音和雜音。VPT環繞聲是模擬不同環境下的聲音,看電影可能有些效果,但是普通用來聽歌就顯得有些奇怪了。動態音量均衡器將歌曲低音較弱部分強制加強,高音較強部分強制降低,使得聽起來貌似很均衡實際氛圍感和音樂感都被大大的降低了,得不償失。
剩下的三個選項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選擇,像DSEE HX和DC相位線性器這兩個選項這裡就就大概講一下功效,均衡器是這篇文章的重點,後面會通過ZX300a這台現在比較熱門的播放器結合不同風格的歌曲對此進行分析。
提到DSEE HX技術就不得不說一下音源文件的有損和無損問題。無損音頻格式就是指保留所有的原始數字信息的音樂文件,但是這樣文件體積會非常大,在傳播中十分不方便。之後漸漸廣為人知的就是像mp3這一類的,通過從原始數字文件中刪除和壓縮一部分信息,儘可能在維持音質和縮減文件大小之間做平衡的有損音頻格式。
如果本身的音源就是真實的無損等級的文件,DSEE HX可以選擇關閉。但是如果像作者這樣經常為了方便直接從蝦米,網易雲這一類的音樂平台下載歌曲,推薦將DSEE HX打開。就如官方所說「播放壓縮格式的數字音頻時,DSEE HX實時替換丟失的高頻,實現接近於Hi-Res的音質。」這一點在實際使用中還是可以感受到的。高頻的泛音感覺開了之後更完整一些。
DC相位線性器在我折騰了大半天之後終於找到了一個比較貼切的形容。就像是手機照相機的美顏功能。未開啟時就像手機直拍,細節會相對多一些,但是人會不由自主的注意到那些瑕疵的部分。而開啟後就像美顏過後的照片,犧牲了一小部分細節,但是整體看起來更加得柔和悅目。
實際聽起來也是類似得感覺,犧牲了一小部分的解析,換來更加柔和舒適的聽感,氛圍感更為寬鬆,聲音也顯得稍微暖柔。但是DC相位線性器里的六個類型在我長時間對比後發現差異並不是十分大。A模式我感覺是對中頻做了一些增益,B模式是對高頻和低頻做了些許增益。LOW模式聽起來舒緩一些,HIGH模式刺激一些,STANDARD就是折中均衡些。在選擇上面,可以嘗試將音量調大,選擇一首最熟悉的歌曲,仔細對比一下,找到自己認為最順耳的就可以了。
接下來就是重頭戲了,新版的均衡器由原先的五段式調節變成了現在的十段式調節。調節範圍也從原先的正負四段變成了現在的正負十段。選擇範圍增加了許多,相對應對聲音的影響也變得更為細緻。這裡會結合頻響相關的信息作為參考,儘可能讓大家有理有據得調出適合自己和不同音樂風格的EQ。當然這都只是作者結合理論方面的內容和個人實際聽音對比過後的臆想,不一定準確,僅供參考。
現在大部分燒友認定的三頻為:低頻200hz以下,中頻200hz至6000hz,高頻6000hz以上。由此可以將均衡器中十個頻點分為31、62、125為低頻,250、500、1k、2k、4z為中頻,8k、16k為高頻三個部分。在描述時我是將三個頻段分開進行解釋,但是一首歌不一定是只調一個頻段,可以根據各個頻點對應的感受綜合起來去調整。
低頻部分
50hz以下我們一般稱為極低頻,一首歌聽起來沉悶與否這一頻段十分重要。80hz左右影響著低頻的量感,150hz左右影響著低頻的質感。因此在面對31、62、125這三個頻段時我特意找了一些偏低音的電音歌曲作為嘗試。
這裡以Noisestorm的《Heist》舉例,這首歌幾乎從頭至尾都是密集的鼓點。31頻點無論是增加還是減少對歌曲整體的影響都不是很大,只有細微的區別。但是在62這個頻點就完全不一樣了,增加到最大可以明顯感覺低頻的能量感強了非常多,嘭嘭嘭的鼓點變得格外突出,就像敲一面鼓,用三分力氣和用五分力氣的區別,響度會有明顯差別。而單獨將125這個頻點增加到最大,聽起來的區別就像用同樣的力氣,一個敲的鼓面是用皮做的, 一個是用布做的一樣。聲音聽起來的「質感」是不一樣的。當然沒有形容的那麼誇張,但是之間的區別,差不多所有耳塞都是能夠聽出來的。
如果覺得自己手上的耳塞在搭配ZX300這一類索尼的播放器時,低音方面有所欠缺,可以嘗試向上調節62和125這兩個頻點。如果覺得低音過多或是有些悶,可以嘗試向下調節31和62、125這三個頻點。至於調多少,只能說見仁見智了,畢竟每個人的聽音習慣和感受都是不一樣的。
中頻部分
中頻可以說是最為重要的頻段了,人耳對這一頻段的聲音也最為敏感。歌曲聽起來是否清晰,乾淨幾乎都是被這一部分決定。大多數自然樂器和人聲的基音以及一部分泛音都處於此。我們偏愛的男聲,女聲都可以通過對這一部分的調整變得更為悅耳動聽。
250hz到500hz左右主要影響著人聲的厚度和力度,男聲的醇厚飽滿,女聲的清亮細膩都可以通過調整這一部分變得更好或更特別。1khz到4khz左右主要影響聲音的通透感、清晰度和明亮度,還有我們所說的聲場也被這一部分控制。
這裡以Fifth Harmony的《Work From Home》舉例,歌曲由五位不同的女歌手和一位說唱男歌手Ty Dolla $ign共同演唱。250頻點提升到最大可以明顯感受到人聲的響度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但是會像人們在打電話時里聽到的聲音,變得有些悶糊。500頻點提升到最大會感覺人聲的厚度得到明顯得增強,女聲的會感覺變得略微偏中性,厚重了很多,但是聽起來同樣會顯得悶糊。1k提升到最大感覺清晰度有所加強,但是會顯得不自然,聲音變得過於生硬,乾冷。2k提升到最大會覺得人聲的明亮度得到極大的提升,聽起來好像空曠了很多,聲音也好像更加得嘹亮。4k提升到最大,會使我們覺得人聲的距離感得到增強,好像遠了很多,聲場被強行增大了一圈。向下調每個頻點就是完全相反得效果,有興趣可以自己感受一下,負向得調節其實也是一個不錯得方法。
以上主要是單獨頻點向上調到最大值的感受,同理對歌曲中器樂方面的聲音也會有類似的效果,如果喜歡聽女聲為主的歌曲,並且是偏輕柔和清亮的類型。可以嘗試在1k和2k位置向上調兩三格,歌手聲音會在原有的風格上得到進一步的加強,並且聽來並不會顯得做作和刻意。男聲比較推薦在500和1k這兩個頻點進行提升。器樂方面,注重打擊樂器推薦在250和1k這兩個頻點進行提升。弦樂器可以選擇在2k和4k部分去做調整。
中頻這五個頻點推薦適當調整2,3格就可以了,過多的話會覺得有些虛假和不自然,略微的調動可以搭配自己的耳塞以適應更多風格的樂曲。尤其是搭配本身素質並不是很強的耳塞,可以讓歌曲的氛圍感聽起來更好,更容易沉浸在音樂中,而不是去過多的追求素質解析這方面的內容。
高頻部分
高頻可以說是很多老燒津津樂道的頻段,雖然這一部分幾乎都是各種樂器的泛音。但是各種樂器聽起來是否真實自然,是否可以一一區分開來,就看回放時對高頻還原是否出彩了。8k和16k這兩個頻點最大的影響我覺得還是在明亮度上面。對各種器樂類為主的純音樂上有著很大的效果。
這裡以一首非傳統的,以小提琴為主的純音樂舉例。Transcendence的這首《Lindsey Stirling》將小提琴的輕快靈動和電音的澎湃帶感完美結合,非常得現代。聽歌還是得找適合自己的,古典樂作者終究沒辦法作為真愛。8k提升到最大感覺小提琴的聲音清晰了許多,但是和背景分離的較為明顯。16k提升到最大,小提升聲音的亮度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但是會顯得有些毛刺,失真。
適當的調節這兩個頻點會使得歌曲增色很多,使得歌曲的感染力和活力變得更加的充沛,偏愛弦樂器和鋼琴的燒友可以結合自己喜歡聽的歌曲去嘗試一下,應該會有不小的驚喜。
對於均衡器的調節差不多就是這些了,各位可以根據不同頻點對應聲音方面的影響做一些嘗試。但是有一點要說明,EQ並不是萬能的,聲音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不同的耳機,不同的音樂風格,有著完全不同的聽音體驗,一開始往往很難找到一個可以聽很久的參數,都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實驗去感受,最後才能找到幾個真正適合自己的方案。
最後,對於是否要開音效,或者開哪個音效比較好,這其實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案,有的人就是不喜歡開這些東西,追求硬體搭配找尋更為直接,更「HIFI」的聲音。而有的人就是像我一樣,喜歡嘗試各種不同的效果,希望可以獲得最符合自己口味的聲音。而且聽感這個東西往往都是主觀的,你覺得好,別人並不一定會認同,聽歌,玩器材,自己開心就好。
作者:再窮不賣看家汪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