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的自己和實際的自己—轉載自一念行者

讓我們痛苦的,不是我們某個外在的目標未實現,而是我們認為的應該的自己和我們實際的自己的差距。頭腦脫離當下的實際,創造了一個理想中的自己——一個完全不是自己的虛像,然後頭腦又非理智的,讓現實中這個實際的自己,去符合那個虛構的、根本不存在的自己。如果符合,我們就高興,覺得是自我實現了;如果不符合,我們就控制不住地攻擊自己,陷入沮喪、懊惱、自虐的地獄。

你注意到了嗎?我們常常就是這樣陷入煩惱的。「懶癌」、「無力」、「掙扎」、「說多做少」、「知道了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生活」等,都是頭腦想逼迫這個實際的自己,去追逐變成那個虛構的自己不成後絕望的嗚咽。想要實際的這個自己,去追逐虛構的自己,當然費力,令人絕望,因為不但實際的真相的更有力量,且虛假的本就不存在。

你能看著這個事實嗎?世上只有一個自己——這個現在的、此時此刻此地的自己,不存在一個有可能、也許可能、我努努力就會變成的那個自己。如果創造了一個虛假的自己,並想讓實際的自己,去符合那個虛假的自己,你不但註定痛苦,且你一定是中了自我的圈套——自我就是靠這樣的伎倆獲得力量並得以生存的。

世上只有一顆不好不壞、不對不錯、不優不劣、不這不那但包含世間萬事萬物你我她它的心。真實的你超越一切概念。雖然你很想定義它,你不停地往它身上貼概念粘標籤,但真實的你,既是一又是全部,既獨自又與世界一體不可分;它超越一切、包含一切,安詳圓滿在此時此地。你注意到了嗎?

如果要隨佛學,就一邊觀察這個實際的自己,一邊看著頭腦是如何創造和虛構那個不存在的自己的。學佛的要點不是概念也不是儀規,它們僅為啟迪訓練你這個觀察而存在。

這個觀察是當下的,所以任何時候都可以是學佛的開始。只要開始這樣的觀察,你就開始在學佛了。 不要創造一個想像中的學佛的樣子,要在此地,要在此刻,透過觀察實際的存在和虛構的那個自我而學佛。

學佛不是改變什麼,而是了知實際。改變什麼了,只是副產品。如果學佛是改變什麼,那是掌控之法,非佛法。

學佛是學習觀察、看到,看到什麼是你的想像、什麼是你的實際。在一次一次的看見中,那假的漸漸失去了它的力量,你自然地只與實際的在一起,儘管想像在繼續進行,但已經不能再真正影響到你。

也許,此刻實際的你是一名家庭主婦,平時的工作是做家務、照看小孩,閑時常與朋友聊天、上網或看電視……。認為自己做的不夠,認為自己應該怎樣、學佛的人應該怎樣、理想中的自己應該怎樣,是迷失了,是上了自我的當了。注意到那些「應該」的不真實——與當下實際不符,認識到它們是虛構的想像,是頭腦的創造與遊戲。懷著同情與理解,允許頭腦或自我創造與遊戲,但選擇與真實在一起。

學佛,先學會觀察實際的自己,學會識別那個不管是借佛法、借修行還是借真理等虛構的自己,並盡量去注意那個虛假的是如何影響真實的。

學佛,並不用改變頭腦,帶著頭腦對理想中的你的想像,繼續做你唯一能做的——那個實際的你。做實際的自己,不被想像中的那個虛構的自己所打擾,是佛陀的教導之一。如此學,才是真正的學佛。

不要掉在虛妄的井裡,不要淹死在不存在的水,不要被想像的火烤糊了。當下的現實平安無事,既沒有水也沒有火更沒有井。如果你感到你在水裡被淹,你在火中被烤,是你創造了它們。你在自己的想像中受罪,你受罪於自己的想像。你發現了沒?

懶癌、無力、掙扎,一切都是想像的。除了想像,唯剩當下的現實、實際。現實是無害的,它只提供支持。享受當下你平安慈悲的現實生活吧,別走進那個虛門。佛教不是虛門,而是實門——最實際、最真實之門。凡是看見最實際、走近最實際和最真實無害的事物在一起的人,都是進入佛門的人。若不看見實際,若不回到最實際,若不和最真實的、最現實的在一起,我們怎麼向佛學?我們學了他什麼?

虛假的更有力量,是因為我們習慣相信自己的想像,長久以來把假的當真的的緣故。在假的因為一次一次被看見被認出而漸漸失去力量的同時,當下的、比想像更真實的實際也越發變得有力量,我們逐漸自然地與最真實的當下站在了一起,我們體驗到了佛陀教導最核心的部分——實際存在本身的仁慈無苦。

合十。

推薦閱讀:

什麼是佛性?
什麼是出離心?
發現自己的缺點習氣毛病叫開悟 改正習氣毛病叫修行
什麼是六根本煩惱?
無為真空是本體 有為妙有是起用 體用不二才能圓融

TAG:強迫症 | 佛法實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