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拉開的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拉開的

作者:無艷(富書籤約作者)

一、真正決定你人生高度的,是你努力的程度

讀書時期,我有一個很好的同學叫老鼠,平時跟我們一樣的聽講,做作業,課後一起玩,可是每次她都比我們考得好,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我們很羨慕她,誇她的智商很高,給人的感覺就是只要認真聽講,然後做做作業就可以考高分。

她說:「哪有什麼高智商不高智商的,我覺得多用功比求高智商重要得多,你們是沒看到我多用功。」

原來,除了平常上課認真聽講,按規定完成作業,老鼠每天早上都五點半就起床背書做題,今天背英語單詞,明天背古詩文,今天刷數學題,明天做物理題,除了早起讀書,放學回家以後也是學習到深夜。

後來高考,老鼠果然不負所望的考上了暨南大學。

作家李尚龍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多數人的努力,根本不到拼天賦的程度,只是我們以為自己很努力,喜歡找借口,動不動就認命,卻從未想過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從未想過可以更好地突破自己。

我們常常會羨慕那些獲得某些成功的人,覺得他們好像輕而易舉的就獲得成功。可是自己為什麼努力了卻還是沒有得到想要的?為什麼還是如此平庸?

物理上有個著名的效應,叫做「臨界點效應」,指的是冰在超過0℃之後才會化水,水在超過100℃之後才會沸騰。

你想要到達某一個成功高度,你就要付出相應的努力,這是一個等於的正確答案。

正所謂林深見鹿,海藍見鯨,如果說沒有真正的看過海上島嶼臨海平面背後的根,你不知道它扎得有多深,才足以撐起一座島嶼。如果你沒有努力到碰觸到那個點,你又怎麼會成功。

沒有成功不是能力不夠,而是努力不夠。

剛剛過去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退役兩年的科比獲得了除奧運會冠軍獎牌、NBA總冠軍戒指以外,另一個意義非凡的榮譽——奧斯卡小金人。

二十多年前的科比還是一個沒有投成功過多少三分球的菜鳥,他每天會拉著隊里的人一起練三分比賽,羅伯特·霍里回憶說:

一開始科比每一天都是輸,輸一天就練一天,第二天拉著我們繼續練,我們每一次走近訓練場都能看到他在訓練投籃,只練三分,沒有停止過一天。連續幾個月以後,他成功了。

十幾年前,當時全美第一籃球天才O.J.梅奧參加科比訓練營時,找到科比,希望在營期間能夠和科比一起訓練,科比答應了並告知他三點到訓練場。

等到第二天,O.J.梅奧下午三點的時候打電話給科比問他在哪裡,科比說:「我說的是凌晨三點,不是下午三點。」

在他的作息里,凌晨三點訓練是生活中的常態。

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始之前,美國國家隊在拉斯維加斯進行訓練,在訓練營正式開始訓練的前一天,一個訓練師在凌晨三點的時候接到了科比的電話,電話里的科比想要訓練師和他一起做一些訓練,他不得不起床。

五點不到,當訓練師到達訓練館發現,這時的科比早已經全身濕透,訓練師大概指導了一個半小時以後,就回去休息了。

當中午時候再回去訓練館時發現,科比居然還沒有走,並且剛做了一輪800個投籃的訓練。

科比努力的程度是常人無法想像的,甚至於隊里的隊友包括教練都覺得他瘋了,都不知道他如何做到那麼拚命的訓練。

《霸王別姬》里小癩子看到受眾人喝彩,站在台上唱戲的角兒說了這樣一句話:

他們怎麼成的角兒啊,得挨多少打啊,得挨多少打啊。

就如這二十年來,科比拿了無數的榮譽,也濕透了無數衣衫。

這個世界上,有多努力就有多成功。

數千年的歷史,《孟子》里亦言: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佛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不必為你的失敗找借口,不必為你嘗不到成功的碩果尋找理由,你要知道,你嘗多少苦,才會得到多少甜,真正決定你人生高度的,是你努力的程度。

二、你的出生是父母決定的,你的人生是自己決定的

《超級演說家》里劉媛媛演講過一期節目,叫做「寒門貴子」,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印象?

那段演講有那麼一段話: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不盡相同的,有些人出生就含著金鑰匙,有些人出生連爸媽都沒有——人生跟人生是沒有可比性的,我們的人生是怎麼樣完全決定於自己的感受。你一輩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你一輩子都在感受感動,那你的一生就是感動的一生;你一輩子都立志於改變這個社會,那你的一生就是鬥士的一生。

出生是父母決定的,可是人生從來就是自己決定的。

我有一個好友小佳,從小玩到大,小佳家裡經濟情況在我們那群好友里是最差的,母親因為生她弟弟的時候難產,落下病根,家裡只有她的父親出去打雜工賺錢。

四口的人家,靠佳爸一人賺來的錢勉勉強強能夠維持生活。

小佳很努力,從小成績就特別好,從重點初中到重點高中,到後來考上211學校,畢業以後進入一家大型國企,實現了從貧窮的出生到成功人生的逆襲。

我們常常都會在看到那些開著名車,活得瀟洒快活的人就想問一句:」為什麼有的人生下來就可以得到很多?「

是的,有些人天生就站在高處,這是不可逃避也無法否認的,但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不在於你出生時得到什麼,而在於你一生走完能夠得到什麼。

  •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在於你自己,你自己為自己做的選擇,自己為自己付出的努力。

余秋雨曾說: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護你的,是你自己的選擇。那麼反過來,真正能傷害你的,也是一樣,自己的選擇。

這個世界上有大把的有錢人不學無術而越活越心窮,也有大把的平庸的人努力逆襲成功,我們沒有權利選擇父母和出生,可是我們有權利選擇自己的人生。

三、努力不代表就能成功,幸運是有跡可循的

成年世界都有一個普遍的現象:抱怨,不成功的抱怨。

有太多的人在付出了些許的努力之後就渴望成功,他們常常會問:「為什麼我努力那麼多還是得不到我想要的?」

甚至還有自怨自艾的認為,是不是自己就不會成功,無論怎樣努力沒有用。

你忘記了,努力需要技巧,幸運有可循,你只有找到了正確的方法,才能夠越努力越幸運。

而關於尋跡努力獲得成功,我認為有這幾要素。

  • 你要明白你能要什麼

巴菲特曾說:「你要明確自己的局限,充分的發揮自己的優勢和長處,這才是最重要的。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短板,你要知道自己能夠做到什麼,能要什麼,而不是一個勁的瞎努力,瞎努力只會吃力不討好。

  • 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心理學研究發現,當一個人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容易產生心流

這是一種將一個人的精神全部聚焦在一個地方的感受,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聽不見看不見外界的任何事物,有至深的幸福感。

作家端木蕻良曾經問女作家蕭紅:「為什麼寫作?」

蕭紅說:「因為沒有更快樂的事情做。」

人最高級的成功是取悅自己,自身愉悅了,你就成功了一半了。

  • 要學會專心做好一件事

戴震曾說:「學貴精不貴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卻到地也。」

與其泛泛的了解十件事情,不如專心去知曉一件事情,求其精髓更加重要。

科比花上二十多年的時間只為專心打好籃球,古人為練習書法,天長時久的竟然將池水洗成墨色。

不能否認的,我們需要在這一日復一日的堅持里去尋跡成功。

  • 得失之間,淡然處之

世上有成功就會有失敗,有得到就會有失去,所有的一切都是對等的,在得與失上要學會淡然處之。

當你得到你想要的一切,不要太過欣喜;當你失去一些時,不要太過悲傷。

要學會做情緒的主人,心態的主人,別讓情緒和心態成為你失敗的借口。

四、人一生的王牌,是擁有多強的逆襲力

當成功有跡可循時,大多數普通人身上的王牌,就是他擁有多強的逆襲力

記得《戰狼》以前,吳京是一個活在功夫片式微的年代,沒有多少戲拍的武打明星,就拿吳京自己說,成龍大哥有《警察故事》,李連杰有《黃飛鴻》,到我這兒,什麼代表作都沒有。

那些年,沒有多少人願意拍武打片,可就是這樣的情況,吳京對待每一部作品,都拼盡了全力。

2009年冬天,在敦煌戈壁上拍攝《西風烈》,其中有幾段戲是在懸崖旁邊飆車,他不管不顧零下二十幾度氣溫的寒冷,不管風沙多大,更不管懸崖有多危險,就是一個勁的飆,只為拍出精彩的片段。

為了準確的表達《戰狼》,他特意跑去特種部隊服役兩年,感受特種兵的真實生活。

光《戰狼1》他就籌備了整整六年的時間,甚至到最後還因為資金問題,抵押了房產,只為拍一個他心中的電影。

他為電影買坦克買裝備,跑去非洲實地取景,為實現水下的真實拍攝,他在水裡足足泡了十三個小時,拍攝過程中因為太拚命導致休克,後來腿又嚴重受傷,為了電影,他豁出去了又一次。

就按他自己來說:

不經歷過生死,怎麼去演繹生死?真聽真看真感覺,而並不是裝、拿、捏,觀眾隔著大銀幕,是會看到你的誠意的。

尼采曾經說過:「那些聽不見音樂的人,認為那些跳舞的人瘋了。」

吳京是成功了,電影不僅在國內火得一塌糊塗,在國外也是爆滿上座的狀態。

可是他的成功是通過他的膽色,他的不願歸零所流下的一滴一滴的汗水,受的一次次傷換來的,這是他身上巨大的逆襲力,也是他所具有的特殊的競爭力。

從科比到吳京,他們身上都有著一股子常人無法體會到的偏執的勁,你想不通為什麼他們可以為了一件事情,一個目標甘願耗費時間、精力、甚至付出靈魂。

後來我想,這其實是他們不甘平庸,不甘失敗,不甘無法成功的逆襲力。

他們對目標的執著,是他們拿在手上的王牌。

  • 一個人如果沒有強有大的逆襲力,那這個人能有多少競爭力。

作者簡介:無艷,富書籤約作者,95後,明白這一生所有的疑惑,都是為了解答自己,相信踏實前行必定不慌所求,多變的能力源於不變的努力。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

推薦閱讀:

幹掉你的傻逼上司 · 伊娃第三槍!
每天有一點進步
下班後的生活,暴露了你的人生層次
管理者怎樣才能讓下屬緊緊跟隨自己?
給五年前自己的一封信

TAG:職場 | 自我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