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節 大宋新道教
與大明的道士們秘法不可輕傳六耳的做派不同,五羊觀的澳洲道士們似乎好為人師,他們不但教拳、劍,就連打坐、調息的功夫也不保密,但有人問必不厭其煩地解說明白,不過據「厚道人」說:這太極十三式只是皮毛而已,澳洲道士們另有高級秘術,等閑不會輕傳與人,需得是正式弟子才能修習功效更強的「二十四式」、「四十二式」乃至「108式」..............
崔漢唐也時常向香客們宣講澳洲道教的教義,大致包括:
道」是自然的規律,是宇宙的至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把「修道」作為行動的準則,也就是探尋世界萬物的自然規律,不論是冥想、健身、農耕、理財、工業、化學、電力還是行政,都是對自然規律的一種追求,求「道」也就是研究世間萬物的自然規律,對"道"的追求就是對真理的追求。
三清代表大道顯化的三種美德(智慧、勇氣、責任),其他任何神靈都是「大道」在世間的不同顯化,也就是化身。因此,異神全部都是歸於「大道」之下的次等神。
澳宋元老是大道在本時空顯化的道的化身,敬元老即為敬神。除偉大的元老外任何宣稱自己是神靈轉世的人都是騙子。
光榮歸於元老院,只有偉大的元老、大道的化身才能肉身成聖。 凡人不能肉身成聖。但是信仰元老,聽元老的話,並且堅持修習太極功可以延年益壽、卻病強身。
信仰元老院和元老的人,元老院會幫助他生活無憂,身體健康。但元老不喜俗禮,面見元老不得跪拜,只要誠心敬仰稽首即可。
虔誠信仰元老院的教徒和家人可以拔宅飛升為「歸化民」,進入元老聖人們在海外「十洲三島」建立的「地上天國」永無飢餓之苦,遠離水火之災、脫離刀兵之噩,得到大解脫。 「 十洲三島」為在世聖賢元老院建立的地上神國,那裡是離天道最近的地方,那裡以「道」治國,人民天天可以沐浴在在世聖賢的神恩之下,那裡沒有飢餓、災荒、勞役、土匪、酷吏、官兵、流賊,那裡四季如春、吏治清明、病者可得醫治、那裡人人平等,人人有學上,人人有工作,勞動者可得富足,工作之餘還有帶薪休假,那裡私人財產和生命安全受到保護。。。。。。。。。。。。
肉身不能長存唯有精神可以永生。教徒要追求「成道」:向藥王孫思邈、匠聖公輸班、文聖孔丘,武聖岳飛、商聖范蠡等先賢學習,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學習無限的「天道」中去。在鑽研「天道」的某一方面有所建樹,在「天道」的研究中有重大成就的人一旦被道教理事會認證通過將被拍照存檔,死後封神,供奉起來享受萬世香火。
信封元老正道之人即便無甚成就,只要虔誠信仰元老院,每日默念「元老院至大」、「元老們永遠健康」,死後靈魂即可轉世入地仙界,過上元老所來世界的幸福生活。(元老所來之地仙界參考宮觀壁畫及元老所帶留影機紀錄。)
道觀中神像不可以奢侈,尋常石刻、泥塑、木雕即可。除三清像及廟宇主供神像(如:白玉蟾祖師、白雲子祖師)外,其餘神靈可設畫像、牌位祭祀;道觀原有其餘神像可以保留、不得新建。信徒家中無需刻意供奉偶像,如確實需要,可到新道教指定道觀求取制式開光聖象,沒條件的信徒可設畫像、牌位祭祀。(註:白雲子祖師即宋徽宗的傳法上師張虛白)
新道教強調節儉,反對鋪張浪費;祭祀、供奉神靈只用時鮮花果、清水,無需三牲供品,敬神只燒線香、紙錢,不提倡燒檀香,不得大操大辦,更不許出現人牲。
信徒除天地、三清外,不得隨意跪拜他人,。平日見父母、師長只行鞠躬之禮,無大錯不得下跪,平輩之間行稽首之禮,不得強迫別人跪拜自己。
信徒要積德、行善、修心、強身;要學習知識;要勇於擔當責任;要誠實;要講衛生,飯前便後洗手、不喝生水、不在野外死水中洗澡;要鍛煉身體,崇尚親力親為,不得懶惰。
教徒每周應至少就近參加一次學習集會,集會時由道觀中午統一供應午飯。在外遊歷的信徒可隨緣參加集會,不必強求。
教徒做了違背教義或者問心有愧的事情應該向學習組長或到當道觀向「高功」進行懺悔。
新道教不禁止吸煙,喝酒,但要有節制,不得酗酒;
教友之間不論身份、財富人人平等,教友要互敬互助、不得同門相殘。
新道教不禁婚娶、不戒葷腥、可以在家修行也可以住觀修行,修行者要堅持每天早晚要誦讀經典、打太極。
教徒要根據自己的能力為聖教做出貢獻。道觀內設「功德箱」供教徒隨緣供獻,貢獻積分計入「功德簿」;家中無錢或貧窮的教眾可以為道觀做「義工」來換取功德積分,同樣計入「功德簿」;功德積分可以用來換取元老院特有的法寶(工業產品)、農具、藥品、醫療服務、甚至武器等。
教眾遭遇疾病、災荒、匪患時,附近道觀、學習組、教眾有義務幫助教友解決困難。
崔漢唐通過長期的觀察把前來燒香聽講的信士分為5級:
泛信(指對教義感到認同、隨大溜的人。以普通百姓居多)、
淺信(對教義有所了解並能遵照教義行事,有一定虔誠度的信徒。以小商人和小知識分子居多)、
正信(強烈認同教義,並把教義作為自己生活的坐標,認同元老院的統治,並主動為道教的發展盡一份力的信徒。以知識分子和部分地主、商人為主,在留用衙役和士兵中也有一定比重)、
狂信(徹底接受教義,並奉為真理,對元老院敬為天神,不能容忍任何人對新道教和元老院的詆毀。個別臨高來的歸化民幹部、士兵等早期信眾、伏波軍中的山東難民、個別留用人員。)、
道士(包括辦理了道士證的住觀道士、正式拜師的小道童、從小收養的小道生,他們完全聽從新道教的指揮,是道教直屬人員。一般都是道生出身,個別吸收社會人員。)
隨著信眾的增多崔漢唐向臨高的戴道長申請也開始收錄「皈依」信士,「皈依」由教徒自願申請,由當地道觀初審後填表、拍照並上報道教理事會常務理事(目前是戴鄂道長)審核、登記、存檔,(報宗教辦、政保局備份)審核通過後發給「皈依證」,由所在地道觀錄入檔案並向當地戶籍部門報備。
「皈依證」有32開紙大小,雙面對摺,內部登記年齡、住址、「皈依」時間、2寸免冠照片、發證道觀等信息,有當地戶籍部門蓋章和道教理事會的鋼印,外部用賽璐珞做成硬化封皮,外界絕不可能仿製。
另外在敵占區還用賽璐珞特製了一種「玉佩」用以區別身份。由於在政保局和警務部門備案,新道教「皈依」信眾在找工作和報考公務員時享受歸化民同等待遇,(就像舊時空的民主派黨員身份一樣好用)所以後來在元老院統治區很多信眾都主動辦理「皈依證」。
由崔漢唐首創並獲得宗教辦通過的這項教徒審核制度由於嚴格的政審制度和嚴密的組織形式得到了元老院的支持,對於新道教後來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崔漢唐也因此成為與張應宸齊名的道教宗師,有著「南張北崔」的說法。甚至於因為二人在教義上的理解不同,百年後新道教分裂成南北兩派。「南派重說教、善醫術,北派重儀軌、善煉器」,後人如此評價。至於戴鄂道長一脈則以喜居高樓大觀,愛蓄養美貌道姑而被成為「樓觀派」。
PS:此乃小說家之言,純屬戲說,現實中道教的師父們不要生氣,特別是樓觀派的大師們不要打我。實在不行您就留言抗議,我把他改成「仙女派」得了。(賣萌)
推薦閱讀:
※90後道士重修萬壽宮並趕在入冬之前接老道長回道觀常住弘法
※道教派系簡單介紹
※《清靜經》教會我們什麼?
※「大悲寺」二〇〇四年行腳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