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自然宇宙的未來-推薦語

關於學習理論物理學的推薦語

愛因斯坦對世界的贈語:

人們都把我的成功歸功於天才,其實我的天才只是刻苦而已。

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創新的秘密在於知道如何把你的智謀藏而不露。

我從來不記憶和思考那些詞典、手冊里的東西,我的腦袋只用來記憶和思考那些還沒有載入書本的東西。

宇宙中唯有兩件事物是無限的:那就是宇宙的大小與人的愚蠢。而宇宙的大小我卻不能肯定。

不要擔心你在數學上遇到的困難;我敢保證我遇到的困難比你還大得多。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個人關於學習理論物理學薦語

關於科學研究方面,我個人是極力推崇物理學,尤其是理論物理學。我是非常鼓勵中專、大專生們上大學,自主選擇自己熱愛的專業,我更加希望他們可以選擇科研方向的博碩研究生教育。本人是依靠個人的強烈興趣,由一名文藝小說青年,轉變為一名熱愛理論物理學的理科生。就在我由一名文科生轉變了一名理科生時,我強烈的認為文科與理科不應該分家。非常可惜的是在我求學的時候,文理是分家的,所幸的是當時的我並沒有如何聽老師的話。直到我自己想學習的時候,將文科和理科內容一股腦的吃到我的腦袋裡。

《富爸爸》系列叢書早在2004就已經出版,直到2018年我才機會翻閱,感到非常慶幸的是,在我上中專的時候,我的父親給裝上了寬頻,讓我有機會一直泡在互聯網。讓我通過互聯網開闊了我的視野,並學習了以前沒有學習到的知識,也完成了初中時,所落下的物理學知識。

在《富爸爸 年經退休

大預言》一書中提到:「如果想致富,你就需要不斷開闊視野,需要站在時代前沿,洞察未來。」如果說要站在時代的前沿,那麼我們的首選應該是科學技術,而在科學技術的最基礎領域之一的理論物理學,便是重中之重。在學習理論物理學,我們需要了解非常豐富的物理知識,為掌握這些物理知識,我們還需要將物理學的知識,應用並聯繫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及工作當中。當我們掌握了具體的理論物理學知識之後,我們便擁有了我們這個時代,最前沿的科學技術,我們可以憑藉著自己的想像力,去描述未來的各種可能,並為未來的多少年後的自己,而作出適合自己的努力。那麼我們的個人財富也就隨之而來,一方面我們會國家及社會,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教育支出,一方面提升了自己的個人人格,在健全個人人格的同時,我們也為了自己的終身伴侶,以及子孫後代的教育打下了良好的教育基礎,這是一種一舉多勞的事情,我們確實是有必要,暫時放下一些不必要的社交活動,集中個人精力去學習,如何站在時代的前沿,科學的前沿,成為具有未來洞察力的好爸爸,而堅持不懈的奮鬥。

有資料顯示,BAT霸主之一的馬先生,當年便是一名由天文觀測,到學習物理學專業的學生,再轉業到計算機專業的。我想如果馬先生當年繼續學習物理學,並朝著理論物理學的方向去發展,或許他現在的成就,還遠不止現在這個樣子。

在《富爸爸 年經退休

大預言》一書中提出,預見未來的另外一條途徑就是研究過去。在我們的現實中,歷史問題在不斷重複自己,即便重複的方式並不完全相同。這就想我們大腦認知世界的方式一樣,我們的大腦通過感知覺系統,獲取外部世界的一切信息,並經過多層決策系統,從龐雜的信息中提取有效的表徵信息,在我們的大腦發出一系列指令,我們的身體完成這些指令之後,在我們的意識當中產生出一種擁有主觀意識或自由意志的感覺的歷史回顧或是記憶意識回溯。我們在學習知識的時候,也是通過對過去記憶的研究,在我們的大腦內部,搭建出一個模型,以便我們可以更為快速的掌握新的知識。我們的很多物理學上的基礎性研究,也是通過研究過去進行的,比如:實驗物理學家,根據理論物理學家提出的理論,進行實驗驗證,或是通過物理實驗,收集實驗數據,並通過分析實驗數據來得到新的認識。我們的理論物理學提出新的理論,再由實驗物理學憑藉新的理論去進行實驗驗證,我們憑藉著物理定律,設計與製造出了改變世界的產品。像電報的出來,電話,計算機,核武器等等。這麼多被創造出來的未來,都是憑藉著物理學家們,研究與分析過去總結出來的普遍規律下促成的。

關於學術研究與學習成績這一塊,我一直認為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是最適合做科研的。我對哪些擁有優異成績的學生,放棄科學研究,總是報以惋惜。我在一個關於《孤獨症譜系》的一QQ群內,獲得了一份關於《科學研究中「天賦」和「後天訓練」哪個更重要?》研究的文獻,在該文獻中論者表示,學習成績其實在從事學術研究中,是一個不太重要的因素,其文獻還提到,考試所關注的主要是學生在短時間內授受知識的能力,而非學生創造知識的能力,它通過限制資源和時間放大了學生之間記憶力、熟練度等與科研關係不大的個體差異,而很難考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具體應用、實驗水平、提出新問題的能力等真正的「科學家素養」。我對這一觀點表示贊同,我記得我當初在學習歷史課時,就已經展現出創造知識的能力,但只是我的歷史不僅沒有發現我的能力,並給予我「無情」的打擊。經過實事證明,我在十四歲左右的提出認知,在過了十多年的時間之後,我掌握了「慢慢來」與「一步到位」。比如說,我們在設計與建造房屋的時候,我們就需要考慮的房屋的「頂層設計」,這些設計與規劃是需要「一步到位」的,如果房屋的設計圖紙是不完整的話,施工方想怎樣建就怎樣建,我想一個完整的建築是無法建成,即使是建成了也會擁有安全風險。相對於建築施工階段,就需要「慢慢來」需要順序漸進。

在該文獻中以數學為例,真正數學基礎超群的只有極少數人,傑出的科學家絕大多數也並非數學天才;數學能力並非只能從小培養,從當下開始努力我們的數學水平也能有顯著提高;(最重要的一點)數學能力的優勢對大多數自然科學研究意義相當有限。自然科學的根本是認識與掌握自然規律,其研究的是最前沿的未知發現,以及前所未有的自然現象。對於新現象與新規律的發現與提出意味著自然科學的突破性進步,而這最初的解釋往往並不是非常系統嚴密的。此時的理論框架尚未建立,科學家們主要通過直觀概念、圖像、直覺而非數學邏輯來進行思考。

愛因斯坦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邏輯會把你從A帶到B,想像力能帶你去任何地方。」我想如果愛因斯坦當年是數學邏輯來思考的話,他就不是想像出,乘著光去旅行。那麼他也就不會在26歲時發表《量子論》,並完成後來的廣義相對論與狹義相對論。

著名的理論粒子物理學家Richard P. Feynman(1965 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討論過數學與物理的關係以及理論物理的本質。他強調,數學關注的是邏輯形式,而物理更關注方程中每一項在自然界中的具體意義;即使是理論物理研究,其關鍵也在於基於物理直覺的「猜」而非基於數學方法的「算」。

最後舉兩個我自己的經歷。耶魯大學的理論凝聚態和光物理學家 A. Douglas Stone 曾經在我展示工作時批評我:「 當我們理解一個物理現象時,『 用數學推出來的』 是一個很糟糕的解釋

。」麻省理工學院的實驗原子物理學家 Vladan Vuletic 曾兩次囑咐我:「 如果我們還需要用公式理解一個物理現象,就說明我們還沒有真正理解它。該段內容摘錄自王之鑫《科學研究中「天賦」和「後天訓練」哪個更重要?》研究的文獻。


推薦閱讀:

【科普】人類起源的「兩次走出非洲」
【醫說】你我身邊的醫學知識庫:《默沙東診療手冊》
國際空間站換班, 遠征54號首批宇航員還在飛
有哪些知乎問題的高票答案其實是錯的/不科學的?

TAG: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