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11-12世紀的稅收,免稅特權和其他

寫在前面,最近看《統治史》有點上癮x

嘗試著釐清了一下科朝的稅收制度。某些金桔要credit一下槍槍 @蘭斯洛特卿

嗯,謝謝觀看哦prpr


11-12世紀拜占庭稅收制度

帝國的稅收制度十分精密複雜,僅僅農業稅就可以大致分成4種稅款,施加在佃農(paroikoi)身上。分別是(1)土地稅;(2)家畜稅;(3)小額的補充稅(supplemental tax);(4)雜稅(secondary charges)和強制服役。

(1) 土地稅又被分為基礎稅(demosios kanon)和附加稅。附加稅最初是一些佃農送給收稅官的禮物,往往和基礎稅呈一定比例。根據Oikonomides的估算,附加稅大約佔到基礎稅的20%上下。然而到了1100年左右,不論是基礎稅還是附加稅都被皇帝徵收了,運往君堡的國庫。

(2) 第二種稅金主要的徵收對象是農民和他們養殖的家畜。從8世紀開始,所有農民要交一種壁爐稅(hearth tax)。人頭稅視此人所擁有的公牛數量而定,如果你擁有一頭以上的公牛,還需要繳納額外的稅金synone,換言之,你擁有的公牛越多,繳納的額外稅就越高昂。倘若你還養殖別的家畜,例如羊,你需要繳納一種特別的牧場稅(ennomion),才能取得放牧的權力。

(3) 我們目前對這種11世紀才出現的補充稅所知甚少,可能是一種由於某個人逃離莊園之後,財政官對村社其他人增收的稅款。

(4) 最後一種是雜稅和強制勞動。根據Oikonomides的估計,雜稅和強制勞動構成了對佃農的最大剝削。農民往往被要求給收稅官和路過的士兵提供食宿,甚至被強制徵收馬匹和糧食。他們被要求參加各種公共服務,例如修建要塞和船艦,而這種苦力活通常是沒有報酬的。此外,不願意參與公共工程的人可以通過繳納一筆稅金從而避免徭役。

普通的減稅和免稅

減稅和免稅的情況並不罕見,有時是暫時的,有些卻是永久的。這未必是一種皇帝的恩賜,多數情形下只是財政官員正常的辦事流程而已。當某個人的財產受到天災的毀滅,或是外敵入侵,或是這個人逃離了他所屬的村社因而無法繳納稅款時,財政官員就會做出相應的減稅或免稅的評估,根據不同性質可分為kouphismos,sympatheia,和klasma。這時候,政府有權收回拖欠稅款之人的土地,但政府一般不會採取這種懲罰措施,因為這會把這塊土地和它的村社永久的割裂開來,從而降低行政效率。

因此,財政部門出台了一系列減免稅的政策。當農民暫時性的逃離村社時,收稅官首先會評估此人是否還會回來。如果他預料此人最終會返回家鄉,就會暫時的減免他的部分稅款,其餘部分由村社的其他佃農代繳,稱為kouphismos,直到此人回到莊園繳納全額稅金。

然而,如果這個人永遠的逃離了,那麼財政官會給予這塊土地完全的免稅,稱作sympatheia。他本人或他的繼承人可以在30年內返回莊園,繳納稅款,這塊地就可以歸還於他。倘若逾期不歸,他的地產就會脫離村社,收歸國有,這種地產被稱作klasma,國家有權拍賣,出租,或者捐贈它。

因此,我們說這裡的kouphismos和sympatheia等減免稅政策都是財政部門正常的行政手段,而非出自皇帝恩寵的賞賜。

來自皇帝的免稅特權

如果的確是皇帝想要給他恩寵的某人或者修道院減免稅,法律文件上會用截然不同的術語。它們被稱為logisimon和exkousseia。如果皇帝想減免土地稅及其附加稅,他會頒布logisimon詔書,相應的,如果他想減免其他稅款,譬如壁爐稅或者商業稅,他會頒布exkousseia詔書。

最早有記載的logisimon詔書出現在1083年,他可能是在1070年左右,在米海爾七世執政時收到這些免稅權的。與之相對的是一種logisimon autourgion

solemnion的敕令,這種往往是皇帝獎賞給修道院的免稅權。例如1082年時,阿萊克修斯一世就授予Vatopedi的兩處修道院免除其土地稅的特權(logisimon the telos),但要求他們放棄米海爾七世賜予他們免除財產稅(solemnion)的特權。

與logisimon恰恰相反,exkousseia是一種除了豁免除了土地稅以外的稅款的特權。這似乎是一種比logisima更常見的免稅特權,一般賜予修道院或神職人員,最早可追溯的非神職人員受此特權的是安德羅尼卡·杜卡斯。例如945/6年,君士坦丁七世免除了阿索斯聖山修道院的50個沒有不動產的佃農的雜稅;1073年,米海爾七世賜予他的堂兄弟安德羅尼卡·杜卡斯所持有世襲地產(hereditary property)的免稅特權;1080年,尼基弗魯斯三世簽發了對Vatopedi修道院五處地產的exkousseia敕令,免除了為他們耕作的佃農的雜稅和強制徭役。

與exkousseia相關的一個術語是gifts of paroikoi,即減免依附於修道院或者地主的佃農的雜稅和徭役,下圖(fig.1 & 2)是一些此類免稅特權的案例。

fig.1 - Grants of exkousseiai of specific numbers of paroikoi and households to monasteries and churches, 945–1203

fig.2 - Grants of exkousseiai of specific numbers of paroikoi and households to monasteries and churches, 945–1203 (continued)

這些佃農往往是不可以轉讓的。例如1106年阿萊克修斯一世下詔,賜予Eleousa修道院的12個赤貧佃農免稅特權,以便他們得以在修士的土地上耕作,「不得侍奉他人」。1152年7月,這些被阿萊克修斯免稅的佃農被財政部門發現已經富裕了起來,擁有自己的財產和家畜。於是皇室敕令再一次干涉了這種情況,敕令里說道,由於他們被賦予免稅特權的時候一貧如洗,但他們現在已經不是那種窮光蛋了,還有了自己的山羊和蜂巢,因此他們不再符合免稅的那部分人。

儘管個人和修道院都可以被賜予gifts of paroikoi,但是顯然修道院同時也會受贈新的封地,而個人往往不會。

11世紀帝國財政制度的崩潰

瓦西里二世的猝然駕崩留下了巨大的權力真空,後繼軟弱的君主無力阻止帝國邊疆的淪喪,以及隨之而來的行政效率的下降以至崩潰。更糟的是,瓦西里二世的繼承者們花費巨額資金用以賞賜朝臣,發動內戰,賄賂外敵,取悅貴族,購買聖職。金幣如同源源不斷的流水一樣流出皇宮,然而皇帝的所得卻是那麼稀少。平心而論,11-12世紀的君主並不貧困,甚至相當富裕,遠遠沒有到14世紀山窮水盡,需要典當皇冠的那一步。儘管如此,後繼者們不約而同的想到了各種彌補財產損失的方法。

(1) 削減開支。阿萊克修斯一世加冕後致力於效仿他那刻薄寡恩的叔叔伊薩克一世,他完全廢止了元老院的年金制度(payment of rogai),代之以層出不窮的榮譽頭銜制度(honorary titles and offices)。

(2) 操縱財政體系。從米海爾六世開始,幾乎每個皇帝都增加了新的稅收門類,伴之以買官鬻爵。例如,米海爾六世廢除了保加利亞人的減稅特權;君士坦丁九世免除了伊比利亞軍區的農兵(strateia)服兵役的義務,代之以繳納稅金,軍區制逐漸解體。

(3) 貨幣貶值。諾米斯瑪(nomisma)的含金量在君士坦丁七世時期還是94%,到了米海爾七世時只剩下58%的含金量,而僅僅幾年後,阿萊克修斯一世發行的諾米斯瑪更是只剩下11%的含金量,「連金幣的樣子都看不出了」。

與此同時,皇帝的私有財產也遇到了麻煩。國有財產一般包括兩部分,國庫和皇帝的私庫。從皇室領地(imperial domain)收上來的稅不會納入國庫,而是進入私庫。傳統上,帝國一直喜歡放手讓財政部門去收稅,而不是把地產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儘管皇室領地確實收入的稅金會更高,但是與此同時,養著一批專業而龐大的官僚機構的花銷讓皇帝十分頭疼。

但是10世紀的時候帝國土地兼并嚴重,這些地主(landlords)在政治和經濟上都會對皇帝產生威脅,越來越膨脹的教會領地也讓皇帝漸漸覺得尾大不掉,以至於尼基弗魯斯二世下令禁止賜予修道院新的領土。所以10世紀的時候,帝國政府就不太樂意出售klasmata了,以防地主繼續做大,而是把這些沒收來的領地租給農民耕作。

與此同時,皇帝也更少的願意把皇室領地的地產(作為世襲的封地)賞賜給修道院或者個人。當然,唯一的例外是阿索斯聖山,由於皇帝在馬其頓地區的地產還十分豐富,但是當地的農民卻很稀少,所以可以解釋他們為什麼願意給修道院地產和農民,讓當地繁榮發展。總而言之,這對皇帝來說沒什麼犧牲,又能讓巴爾幹地區的經濟得以提升。

然而到了科朝的時候情況再次發生了改變。阿萊克修斯決定拿教會開刀,1089年2月,他頒布了一個針對教會的詔書,下令沒收了Lavra修道院43%的地產。這個法令非常重要,因為他不僅拿出一部分地產賜予一向對他忠心耿耿的兄長伊薩克·科穆寧(伊薩克的很多地產都集中在馬其頓附近,見fig.3),並且一部分可能被他用做最早的普羅尼亞封地。

fig.3 - Known holdings and privileges of the sevastokrator Isaac Komnenos, primarily on the Chalkidike, with the date of the document mentioning the holding

那麼,到底什麼是普羅尼亞制呢,它到底是不是如同傳說中那樣把12世紀的拜占庭變成法蘭西在東歐的影子了呢,我們下期再見(不是。


References:

Bartusis, M. C. (2013). Land and privilege in Byzantium: the institution of pronoi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aiou, A. E., & Morrisson, C. (2007). The Byzantine Econom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推薦閱讀:

歐亞世界簡史(8) 印度思辯:梵天與佛陀
人類文明史上最早的國家在哪裡? 蘇美爾人首創的烏魯克
假上校,假機關,假軍事基地:蘇聯時代的頭號詐騙案
印度有個地方被葡萄牙佔領400多年,想要回遭拒絕,直接派兵佔領
伊朗為什麼要主動與伊斯蘭主流世界決裂?

TAG:中世紀歷史 | 拜占庭 | 世界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