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軍的堅固堡壘變成了墳墓,三打鬼屯炮台

1979年2月17日凌晨6時40分,第55軍163師 165師按計劃從友誼關向同登地區越軍(3師12團 獨立205營 公安12團1營)發起攻擊,經過一天的戰鬥,完成了合圍同登的任務,殘敵退守到探某 339高地 鬼屯炮台三個核心陣地固守待援。

其兵力部署如下:鬼屯炮台約有一個連,配備82無3門、高機3挺、輕重機槍9挺;火車站及其以南無名高地約有一個排,探某約有一個營;339高地約有一個連;探某地區還有一個高炮營,配備37高炮10門,高機10挺。以上三個陣地互成鼎足之勢,構成了交叉火網,控制著同太公路、同諒公路和鐵路、同登至友誼關公路。

平頂山上的鬼屯炮台是法國人在的時候修的,在同登西南的平頂山上,長約120米,寬約70米,牆厚1.5--3米,系用鋼筋,水泥灌注而成。內分三層,露出地面6米左右,四周各有一個出口,頂部有10個透氣孔,周圍有300個射孔,有水、電、通風設備,整個炮台可容納上千人。守敵為越軍3師12團4營42連。

17日晚21時163師489團3營攻入同登火車站,但被敵反擊出來,又遭到火車站和鬼屯炮台火力夾擊,被壓制在火車站北側。鬼屯炮台本身堅固,火力又猛,部隊無法接近,82無和火箭筒打上去,只留下一個白點。

163師指接到報告,沒有引起重視,以為是部隊誇大情況,只命令用85加農炮和坦克實施抵進射擊將其打掉。結果85加連續打了150發炮彈,只摧毀了瞭望台,對炮台本身是毫無作用,這才引起師的重視,請示軍調一個122加農炮連打,未獲批准。

18日3時,廣州軍區前指通報,越軍準備調集4個步兵師、2個炮兵旅從諒山、太原方向向友誼關大舉反撲。第55軍立即決定除以一部分兵力扼守主要陣地外,主力收縮至同登以北地區組織防禦,準備打敵反擊。489團奉命以一個連堅守402高地,主力進至弄懷、弄堯和金雞山集結待命。

19日7時,第55軍命163師肅清探某、火車站、鬼屯炮台地域之敵。9時,163師決定以487團2營打探某、489團7連打鬼屯炮台,各由一名副團長加強指揮,於12時前分別進至波保、423高地,佔領進攻出發陣地,師前指於14時在460高地開設,實施統一指揮。

第489團7連的任務是:加強85加農炮3門 重機槍3挺 82無後坐力炮3門,首先奪取火車站,割裂探某和炮台之敵,爾後攻佔炮台。

第一次攻擊(19日18時50分----23時30分):攻擊發起後進展較順,當2排接近火車站南側高地,1排3班通過公路時,遭到339高地 探某 炮台三面火力夾擊,前進受阻。20時,2排奪取了火車站南側無名高地,1排1、2班被阻於公路一線;連長率3排從2排右側加入戰鬥,向平頂山攻擊。22時30分,3排衝到山東側塹壕與敵近戰,2排在車站南側無名高地受阻,1排1、2班仍無進展。連長與2排失去聯繫,即率3排撤至1號高地。

第二次攻擊(20日8時40分---12時):20日4時,7連奉命再次攻擊平頂山。發起攻擊後,2排於9時30分佔領了火車站,殲敵40餘名。爾後按照爆破、突擊、火力、預備隊的組織形式,在師群掩護下從火車站由東向西攻擊炮台。由於地形開闊、炮台居高臨下工事堅固火力強。我火力封鎖不住敵射孔,步兵無法靠近,8次攻擊均未奏效。雖然表面陣地之敵基本被消滅,但7連傷亡較大。奉命撤至波保西側無名高地防禦。

第三次攻擊(21日6時50分--23日13時20分):20日下午,師前指召開連以上幹部會議,分析敵情總結經驗教訓,研究下一步的打法。決定調整部署,改變攻擊方向(由平頂山南側改為北側),重新組織進攻。採取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戰法,首先拿下炮台爾後殲滅探某地區之敵。

鑒於7連傷亡較大,決定另抽調8連1個排、487團2連2排編成一個連,由489團3營副營長任連長,再加強85加 82無 重機槍各一個排組成攻堅分隊,

6時50分,我直瞄火炮對敵火力點實施破壞性射擊,到7時20分,步兵發起衝擊。2班4班分別從平頂山東北、西北沖向敵人陣地。消滅了炮台表面火力點。主力隨即投入戰鬥,經反覆爭奪,於下午17時25分全部佔領了平頂山表面陣地,控制了所有的透氣口和進出口,採用打 炸 燒相結合的辦法將殘敵堵在炮台內,只留下南側進出口進行喊話。炮台內之越軍拒不投降。

163師遂於22日23日派出工兵和噴火分隊,使用12噸炸藥和2噸汽油實施大爆破,徹底炸毀了4個進出口,炮台內800餘人左右被炸死,悶死(3師12團的一個幹事從炮台里爬出來,他的口供是800-1200人)。

——————————————————————

專註中越戰爭史,兼習解放軍其他歷史時期戰史

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粉絲群:614448611

推薦閱讀:

由袁世凱訓練的清末新軍究竟有多強大?看完你就明白了
你知道周恩來去蘇聯治傷是誰派的專機嗎?
蔣緯國到底是不是蔣介石的親生兒子呢?
怎麼去看待歷史
《新三國演義》對於諸葛亮的評價?

TAG:閱讀 | 軍事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