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挑食,是基因在搗亂?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吃飯吃得好,自己家的孩子就是飯渣,這也不吃那也不吃?是不是自己的手藝太差,所以孩子不愛吃?這是很多家長經常會自我反省的一個問題。但最近有研究確定,兒童尤其是幼兒的挑食並不僅僅養育環境造成的,也有高度的遺傳性。

我們傳統認知中的挑食,研究人員近年來將其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食物煩躁(FF,food fussiness),即孩子只對固定屬性(材質)的食物感興趣;一種是新食物恐懼症(FN,food neophobia),即孩子不願意嘗試新食物。兩者的區別在於,FN是在第一次接觸某種食物的時候出現,而FF在多次接觸後仍然存在。之所以這樣區分,因為這兩者並不是絕對關聯的,甚至在不同的研究結果中兩者的相關性很大(Galloway, Lee, & Birch, 2003: r = .19, p < .01; Finistrella et al., 2012: r = .53, p < .001);對於二者的成因也有爭論,FF一般認為與母乳餵養時間、強迫餵養等環境因素更為相關,FN則更有遺傳的特徵。但無論哪種挑食都能讓家長憂心,擔心孩子營養不夠,影響生長。更為揪心的是,研究表明,FF的孩子更容易性格焦慮,而FN的孩子更容易害羞內向。

最近,英國和挪威的研究人員對挑食問題(FF和FN)與環境、基因的關係進行了細緻的研究。研究調查了1921個擁有16個月齡雙胞胎的家庭,其中既有同卵雙胞胎(基因更為接近)也有異卵雙胞胎,由父母填寫了關於幼兒挑食以及新食物恐懼症的調查問卷。這些問卷涉及了兩個層面:第一,基因和環境分別對FF以及FN的影響;第二,FF與FN的關聯性。

對調查問卷的統計表明:FF和FN是密切相關的,且相關係數很大(r = .72, p < .001)。兩者有著共同的病因,都與高度遺傳性 (.73; 95% CI: 0.67–0.78) 與相同環境因素(.78; 95% CI: 0.69–0.86)密切相關 ;但環境對FF(.46; 95% CI: 0.40–0.51)的影響比FN(.22; 95% CI: 0.14–0.30)大得多,而遺傳因素對FN(.58; 95% CI: 0.50–0.67)的影響僅僅比FF(.46; 95% CI: 0.41–0.52)略大。這就表明父母和環境的引導對控制FF比FN要有用得多,減輕FF的一項重要措施就是讓孩子反覆接觸其不喜歡的食物,孩子越熟悉越可能接受它們。但這一招對高度FN的孩子可能不會奏效,這也間接解釋了為什麼環境對FN的影響要小得多。

同時兩種表型有著一些共通的環境因素影響,其中餵養方式尤為重要,強迫的塞飯並不能讓孩子多吃,反而會讓孩子的挑食加劇,健康的餵養方式更有助減輕孩子的挑食。另一方面,共同的遺傳因素和一半以上的挑食行為密切相關(Biv A: .53; 95% CI: 0.46–0.62)。有意思的一點是,在幼兒這個階段,FN的遺傳力表達要低於兒童和成人,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自主性的增加,孩子會更傾向於選擇基於他們基因偏好的食物;另一方面孩子不光繼承了父母的基因,同時也繼承了父母的喜好和環境。

正是由於FF和FN在幼兒階段的遺傳力更低,因此在幼兒階段通過一些技術手段確定孩子是否有挑食方面的遺傳基因,並實行干預也是更有效的。規劃合理的吃飯時間,制定合理的食譜,讓挑食的孩子多接觸不喜歡的食物並給與一定獎勵都被驗證是成功的策略,有效減輕孩子的挑食,也減輕父母的焦慮。

參考文獻

Smith AD, etc. Food fussiness and food neophobia share a common etiology in early childhood. 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 2017 Feb;58(2):189-196

Is your child a fussy eater? The reason could be in their genes


推薦閱讀:

哎呦,不錯哦~9款「水貨」,8款A+
11.11剁手党進階之路
秋瓷炫的早年經歷有哪些?
新人推介:很酷的柯基

TAG:育兒經驗 | 基因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