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女性回家帶娃值得嗎? 一個丈夫的回答
「一場對話」
今天上午,小嘎去AMI上蒙特梭利0-3歲的老師培訓,我自己推著文龍沿著阿姆斯特丹的運河去買蛋糕,邊走邊跟我爸媽視頻。
看到孫子的奶奶很高興 -
「文龍會站了嗎?」 我媽問,
「單手牽著可以走,放開了還不敢走。」 我說,
「我看你之前發的視頻里文龍紅著臉在拉粑粑,你怎麼不帶他去廁所教他?」
「哦,何悅學的書里說是要到1歲半以後才能開始如廁訓練,現在還太早。「
「什麼太早,以前天天(我外甥,從小我媽帶大)剛一歲,我就教他上廁所了。」
「好像一歲半前孩子的肛門肌肉沒發育好,就跟太早開始教走路一樣,不科學。「
「什麼科學不科學的,你們倆(我跟我姐)沒有科學教,現在不也好好的?」
這時,我爸湊過來了 -
「就你最講科學!帶個孩子要一個大學畢業生在家裡帶!那還上大學幹什麼?要想在家帶孩子,上個一年級就夠了!」
「那不一樣,何悅學的科學帶孩子的方法,可不是一年級畢業就可以教的。」
「能教出什麼樣?教出個總統嗎?就算教出個總統又怎麼樣?就你家小孩特別!我也沒看出你們教的哪裡特別了,有什麼你媽不能帶的!」
我還沒來得及辯駁,我爸又來了句 -
「我跟你說,趕緊幫你媽把歐洲的簽證辦下來,讓她過去帶孩子,讓何悅出去上班!現在有錢不去賺,等到年紀大了賺不到錢了,你一個人養得了多少人?」
我就知道我爸媽看了小嘎的那篇《我為什麼放棄165萬年薪回家帶娃》憋了一肚子牢騷,一直沒敢說,終於趁著小嘎去上課,把那點牢騷說出來給我聽。
我看這對話進行不下去了,趕緊換個換個話題,隨後匆匆找個借口掛視頻。
「三個思考」
我掛了視頻後,發現文龍在推車裡睡著了。
於是我幫他蓋好被子,推著他,慢慢地走在運河邊,不禁陷入了深思。
我思考的問題主要有這麼3個:
1. 帶小孩到底需要什麼?為什麼會有人,包括卻不止於我爸媽,認為大學畢業放棄職業錢景回家帶小孩不值得,帶孩子只要一年級畢業就可以?
2. 帶小孩到底是為了什麼?什麼才是衡量教育是否成功或者值得放棄錢景的標準?
3. 我們可以做什麼?尤其是對家人甚至社會的不解,小嘎可以做什麼,而作為丈夫和父親的我又可以做些什麼?
面對這三個問題,在運河邊走了兩個小時的我,有了比較清晰的答案。於是我把它們寫下來,給理解或不理解的人看,更是給長大後的文龍看。
「1. 帶小孩到底需要什麼?」
我最初以為「只要上過小學一年級就可以帶小孩」這種思想,只存在於我爸媽這一輩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在紅色『貧下中農』家庭里長大的老一輩人里。
但是,令我沒想到的是,在小嘎發了那篇文章後,我高中的好朋友,在福建上大學的同學,居然也來好言相勸,原話的大意是:
「你孩子現在這麼小,三歲前什麼都不知道。現在只要管好吃飽穿暖,交給老人帶完全沒問題。等大了些上幼兒園了再自己帶也不遲,幹嘛要辭職?」
後來聽小嘎說,我們在北京的幾個大學同學,居然也有生完小孩送回父母老家帶到兩三歲再接回北京上幼兒園的情況。(我媽也跟我提過這個要求,被我一口回絕)
很多人工作忙碌,需要老人幫忙照看接送孩子情有可原。
可是如果在現代社會還依然認為「孩子三歲之前什麼都不懂,吃飽穿暖就行了」,這簡直對我而言就是腦洞大開。
而這腦洞大開的程度,跟前兩天聽我媽說我認識的一個朋友(也上過大學)慶幸二胎懷的是男孩(頭胎是女孩)才沒有去墮胎一樣,令我感覺自己跟我媽的世界簡直就是兩個平行宇宙。
0-3歲怎麼可能是什麼都不懂呢?
我這兩天在偷看小嘎在AMI學習時參閱的一本書,叫《了解人類 - 生命前三年的重要性》(Understand the Human Being - The importance of the first three years of life).
整本書的主旨講的就是一句中國流傳幾千年的老話:
三歲定八十
這本書從人類生理和心理發展的角度,徹底而科學地闡述了人類從在子宮裡成型受精卵開始到三歲期間所經歷的身心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於整個人的形成所帶來的決定性的影響。
人的大腦神經系統,在出生時是達到整個生命的最高峰值的。這也是為什麼嬰兒的大腦跟身體比例是成人的數倍,這也是為什麼嬰兒從出生起就擁有學會世界上任何一門語言和培養任何一種習慣的超能力。
但是這些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的退化。而退化的原因就是因為大腦的這些腦神經元沒有接受外部環境足夠的刺激,而不斷的萎縮死亡,直到成年時的大腦使用率不足10%。
而這大腦神經末梢萎縮和退化的過程,最集中的發生在出生到三歲的時間。孩子在0-3歲期間經歷一系列的敏感期,如果過了敏感期,孩子的那部分大腦神經元沒有被環境刺激形成連接,那麼那部分的大腦功能就逐漸退化消失。
除了大腦的功能,孩子的個性、對自己的接納程度、對他人的友好程度、以及對世界的好奇程度,很大程度在3歲前就已經被周圍的環境影響而決定了。
因為孩子的吸收性心智,他們會不分對錯,不問西東,毫無甄別地全盤吸收周圍環境所傳遞給他們的所有信息,而且是以超過成年人20倍的速度在吸收。
因此,在三歲前他們所吸收到的所有關於這個世界的信息,都會像圖畫在一張油畫白紙上的第一筆顏料一樣,定了整張油畫的基調和結構。
而這也是中國老話「三歲定八十」的科學原因。
但是!
最可怕的是,絕大部分的幼兒園最早從三歲才開始招生入學,而中國0-3歲的家長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尚且忙不過來吃喝拉撒睡這些生理需求的問題,何談有精力和能力去考慮生理需求以外的心智教育?
可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恰恰就是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心智教育,是影響孩子一生的基石。
換句話來說,如果人們知道了0到3歲是孩子身心發育最最重要的時光,他們還會把那三年的教育交給小學一年級的畢業生嗎?
其實這三年,需要的不是學歷,而是科學的養育知識,精心準備的環境,良好的行為示範,抓住敏感期的引導,以及最最重要的 - 充滿愛的全身心陪伴。
這一切,誰都替代不了,除了父母。
「2. 帶孩子是為了什麼?」
兩個月前,因為我們不能回家過年(小嘎上AMI培訓),我跟我姐大吵了一架。
我姐指責我的大意就是 -
「你爸媽養了你這個兒子沒用!看似那麼優秀,卻身在那麼大老遠,一年就見個五六天,養了跟沒養一樣,有什麼用?」
因為我這個做兒子的沒用,她開始反思自己跟她兒子的關係 -
「我在想是不是我不該送他去學英語,把他培養的像你一樣,到時候也飛走了,我們就只有一個孩子,孤苦伶仃的,不像你爸媽至少還有我在身邊。」
最開始,我據理力爭,跟她爭個面紅耳赤,來一句我懟一句回去,後來講著講著,我就放棄了,因為就像她說我的那樣:
雞同鴨講,對牛彈琴。
回想起跟我姐的撕逼,又想起我爸那句「你想養個什麼?養個總統嗎?當了總統又怎麼樣?」,我不禁問自己 -
我養孩子到底是為了什麼?
在我小時候,因為家庭的耳濡目染,我一直覺得:養孩子為了養老。
畢竟中國的另一句古話嘛 - 「養兒防老」
這也是為什麼我爺爺奶奶在大饑荒的年代卻連生了七個子女,防老嘛!這也是為什麼我爸媽慶幸生了兩個,一個飛走了,還剩一個在身邊防老!
可是後來我工作了以後,我就漸漸地開始不認同養兒防老這個理念,感覺這孩子像個銀行或者是人壽保險,存個十八年,然後取個好幾十年一直到終老。
也正是因為我不認同這個理念,我也不覺得我需要我孩子幫我養老,我曾經一度不覺得我需要孩子,所以我們結婚六年都沒有要小孩。
那我後來為什麼又要小孩了呢?
這要感謝我曾經在廣州的一位老朋友的話,她說:
「當父母就像一段旅程,沒當過父母,就像沒有去過那個旅行地,這個生命的旅程就不完整。你可以選擇不去那裡旅行,那你永遠不知道那裡是什麼樣子。」
我是個愛旅行的人,當生孩子跟旅行掛上鉤,我就有興趣了。養個孩子,就當是去一個艱苦又快樂的地方旅行一遭。所以養孩子的目的,就成了:
陪一個生命一起走過一段十八年的旅行,之後漸行漸遠,各自珍重。
但是當文龍來了以後,我的這個目的卻又變了。
在文龍不到三個月大的一個深夜,我抱著他,看著新加坡窗外的燈火闌珊,腦海里突然閃過多年前讀的季羨林老先生在90歲時寫的一篇文章,叫《人生的意義》。
那篇文章的大概主旨是:
「人類文明的長河像是一個巨大的鏈條,一環扣著一環,不斷向前滾動。從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再到現代文明。歷史的長河裡,我們每個人都渺小到如同滄海一粟,毫不起眼。但是我們卻又偉大到可以將這個巨大的鏈條不斷地往前推進。如果我們在有生之年,可以在這鏈條的滾動過程中貢獻出自己的一點力量,那麼這鏈條向前挪動的距離,就是我們存在的人生的意義。」
讀到那篇文章的時候,我還是個愣頭青,沒有明白這中間的含義。但是在國外工作了這麼些年,走過了這些地方後,對這段文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從中國到新加坡,再到歐洲,我碰到過許多人,而這些人的存在,讓我清晰地看到了這根鏈條,和不同人在這根鏈條所在的不同的位置。
舉個簡單的例子 -
我在新加坡的前老闆是土生土長的英國人。 他看起來是枚悶聲不響的書獃子,平日一起開會時,經常穿個短了一截的T恤漏出肚臍毛,還常年穿一雙破了頭的Nike運動鞋,開會時怕被人看見鞋子破了常拿手抓住鞋頭,而且半年不剪一次頭髮,每天髮型亂的像雞窩,一剪就是個毛寸圖省事。
就是這樣的獃子,跟他工作的時候,我每天都覺得自己的智商被碾壓去了外太空,我思考事情的角度方法和表達自己的能力跟他簡直是兩個平行宇宙,這個宇宙之間的距離不比我跟我爸媽之間的宇宙距離近。
我一直知道他是劍橋博士,卻直到認識他一年多後的一次閑聊,我才知道他學博士的學系是跟霍金在一個院的物理系,而他的弟弟爸爸和媽媽都是劍橋畢業的。他從小在他爸爸當校長的類似伊頓公學的劍橋貴族學校長大,他媽媽是大英博物館指南的撰寫者。
他提到這些的時候,感覺就像是說我家有隻小狗今年2歲一樣稀鬆平常。當我們說起童年的時候,我說我小時候經常被我媽媽打,他用不敢相信的眼神看著我,沒有說話。
我問他:難道你父母小時候不打你嗎?
他說:從來沒有打過,連責罵都很少。如果我做錯事情,他們會很嚴肅。
沒有被爸媽打罵過的童年,到底是一種什麼體驗?我真心不知道。
但是後來跟遇到更多的歐美髮達國家的同事聊天后才發現,原來好多人都是在那樣的環境下長大的。
雖然我不知道那種教育方法下孩子的體驗,但是我深刻地知道自己在工作中跟他們的區別 -
自信自如的英文表達能力,快速準確的批判性思維,主動創新的創造力,和跟不同文化的人快速融入的適應力。這些能力可能是他們從小耳濡目染長大學起來的,而對我而言卻全部都是新鮮事物,需要重頭學起。
雖然我一直在努力彌補不足,但是這些年見過的這些人給我最大感觸是:
你奮鬥一生的終點,很可能是別人一生的起點。
而這個感悟就像季羨林先生說的人生意義的那個鏈條一樣,每個人都在鏈條的不同的位置,怎麼樣可以往前推一步就是人生的意義。
我父母培養我的意義在於讓我可以在鏈條上面從貧苦飢餓逐漸地推進到自力更生,而我培養文龍的意義則在於可以讓他在鏈條上比我更進一步。
這個鏈條,可以指很多東西,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叫文明。
中國縱然有5000年華夏文明,但是在新中國成立後的那場文革中,被連根拔起,所有人一律打回原形,下鄉做農民,從頭開始,一起關注生存問題。
但是當人類的發展已經超越了生存的狀態,如同歐美髮達國家的發展程度一樣,那麼孩子的存在就不是為了養老,而是為了延續甚至遞進文明了。
每個孩子心裡都住著一個偉大的老師 - 自己。
而每一個孩子都住在我們無法想像和企及的未來。
就像我的父母當年在文革時代無法想像我現在的生活一樣,我將無法想像數十年後文龍生活的時代。
所以,我培養孩子的目的就是 -
我希望能保護他心裡的那個偉大的老師,讓他與生俱來的真實,好奇,愛心,專註,不念過往和不懼未來的勇氣,引領著他,走向那我無法企及的未來。
如果我和小嘎能夠做到上面這一點,那麼我認為我們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3. 我可以做什麼?」
五年前的某一天,我突然覺得我過去的人生像一隻養殖場的一隻豬,人生的每一步都按照周邊人對自己的期望,按部就班地餵養著,直到有一天誇嚓一聲,被宰了賣。感覺自己像豬場里的豬仔,生下來的命運就是養大了拿去殺了賣。
當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我極其恐慌地想要逃離那個養豬場,雖然中間阻力重重(開頭的兩個小衝突只是其中的小例子,類似的衝突不勝枚舉),但是我還是成功地跳出了出生的養豬場(雖然可能進了隔壁的養豬場)。
面對別人,尤其是家人的不理解,我第一反應是:
我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於是我躲得遠遠的,但是後來我發現這個做法並不靈光。很多時候,溝通無效比沒有溝通來得有效。就像有時候我前老闆跟我講東西我聽不明白,但是我記下來回去琢磨下偶爾能夠明白,也總好過他完全不講出來給我聽的好。
所以我才寫下今天這個文章,給不理解的家人和朋友看。
可讓我害怕的是,不理解的人,不僅僅是我的家人和朋友。
中國社會裡有很多人,甚至是大部分人,都不理解為什麼要養孩子,以及為什麼孩子的0-3歲不可以全權交給別人(包括爺爺奶奶)來帶。橫向比較帶來的焦慮和恐慌,讓為什麼養孩子這個問題顯得陽春白雪而不合時宜。
AMI在中國有分支辦事處,也有老師培訓,但是0-3階段課程的開課數量和其他階段相比要少得多。問及原因,是因為3歲前的小孩子還沒上學,0-3歲的市場較小。
可新生家長卻很少願意花那麼多時間精力自己去學習0-3的知識,等真學會了,孩子都早過三歲了。
就這樣,全球的AMI 0-3歲的培訓師才14個人,其中一個亞洲人都沒有 (小嘎有幸跟著14個中的2個在阿姆斯特丹的培訓師學習)
所以呢,我們能做什麼呢?
聰明的人改變世界,智慧的人改變自己。
小嘎能做的就是好好地學好AMI蒙特梭利0-3歲的課程,然後專心地用所學帶好文龍,並且在學有餘力的基礎上,把所學儘可能多地記錄下來,分享給中國的新生父母,讓更多的人關注到0-3歲的早期幼兒家庭教育。
而我能做的,就是盡我的全力支持小嘎,在這項充滿了人生的意義的事業上繼續向前,從物質和精神上全面支持和鼓勵她。甚至在財務壓力不是問題的情況下,全情投入來跟她一起放棄我的職業錢景推進這項事業。
於此同時,我還會幫小嘎抵制任何干擾她在這項事業上前進的阻力,包括對父母家人和朋友的陳舊思想堅決說不。
很多時候,我都會想,為了一個孩子,值得這樣嗎?
每當想到這個問題,我都會想起我跟小嘎第一次去拍文龍的B超 -
我第一次在B超機器里看到文龍模糊的身影,聽到他砰砰砰的心跳聲,那個瞬間,我的眼淚突然涌了上來,那是一種有力的生命的搏擊,那是一個嶄新的生命的開始,那是一個偉大的誕生,一個通往我們永遠都無法企及和想像的未來的開始。
為未來而教,為文明而教,為你而教。
給長大後的文龍
老康
2018年3月11號凌晨
於阿姆斯特丹家中
如果想看小嘎跟隨AMI全球僅有的14名0-3歲培訓師中的2名所學的知識,以及我不定期旅行或者突發奇想寫的文章的,歡迎長按下面的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 在我小時候。
http://weixin.qq.com/r/rTuchGvELzZQrS-n926-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如何挽救婚姻?教你怎樣反擊婚外情人的五個步驟
※太太情緒容易失控,像天使與魔鬼的化身
※孩子竟然想像自己生病了,到底是為什麼?
※男尊女卑│你肯定理解錯了
※我和老公很特別,特別窮,特別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