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先從培養習慣開始。

西班牙語計劃第50

閱讀計劃第27

在《認識我》中提到2018目標:培養新習慣。

所以今年在嘗試每月主題實驗,用一個月時間專註培養一個習慣。到現在基本養成了西班牙語學習和閱讀的習慣,今天就來聊聊閱讀計劃。

投資大師查理·芒格在《窮查理寶典》書中提到:

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巴菲特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

回想我的讀書情況就有些吃力了,我也會偶爾讀書,但沒有過讀書習慣。遇到哪本書了,才開始讀一讀。

我總是認為讀書有些浪費時間,那麼多道理還不如行動來得快一些。買過的Kindle也成了擺設,很久沒有被碰過。

我能夠感受到過讀書很好,最明顯是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我會買了一堆相關書籍,這些書籍就是老師,有了老師就有了引導。但只是有偶爾讀一讀英語相關的書未免太單調了些。

所以,

今年想養成一個讀書習慣。

閱讀計劃

做事情也講究一個計劃,心中有了計劃,做事才有方向。所以,我也給設計了個簡單閱讀計劃。閱讀三階段

  • 第一階段:培養閱讀習慣
  • 第二階段:培養主題閱讀習慣
  • 第三階段:培養廣泛閱讀習慣

第一階段

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培養習慣和了解基本閱讀方法,並且在閱讀過程中實踐閱讀方法。根據興趣愛好閱讀,書的種類可以多種多樣,旨在把習慣養起來。

英國哲學家培根在《論讀書》中談到過如何讀書:

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以前在初高中的英文課本也學過培根這篇文章,但或許是當時的老師沒有講解清楚,將重點放在講解知識去了,而沒有強調技能學習。

也更可能是自己沒有認真思考,導致後來很長一段時內沒有養成閱讀習慣,閱讀書的時候也是從頭讀到尾,每個字都會閱讀。

從《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來說就是:基礎閱讀

在我接受到的教育中,更多地是接受what,而不是why和how。所以,我學得到更多的是知識,而不是技能。

知識可能會被我忘記大部分,但掌握底層技能將會舉一反三,以此來學習其他知識也會更有效率。

基本技能會讓人終生受用,比如學會如何閱讀一本書。

讀書,從養成習慣開始

在《微習慣》書中提到:

潛意識大腦喜歡效率,這就是我們能養成習慣的原因。當你重複某個行為一段時間後,大腦就能夠自動完成這個過程。比起每次都要有意識地進行權衡和選擇在決定以同樣方式行動,這種做法更節能。

既然是養成讀書習慣,那就沒有必要規定XX天讀XX本書。培養讀書興趣,讀多少算多少,量力而讀。

養成習慣的第一個信號是抵觸情緒減弱,然後慢慢地讓大腦適應新的模式,某種程度上,大腦很容易被「騙」。

所以,我給自己定的任務是:

每天只要打開書就算完成任務

想想這個就是激動,多麼地簡單的任務,再怎麼都會完成。這樣簡單的行為可以激勵我繼續做下去,並成為微習慣。

在形成微習慣之後,大腦的抵觸情緒就少了很多。

慢慢地想著既然都翻開書了,那就看下寫什麼內容吧。或許書中的內容可以吸引到你,給你反饋和回報,刺激你讀下去。

為什麼計劃會失敗?

很多人定計劃時,不量力而行。還沒有開始養成習慣,就想著如何猛攻突破。憑著當時的一腔熱血在熱戀期可能扛住了,到了平淡期就開始堅持不了,大部分計劃最終以失敗告終。

習慣不能直接獲得,而是在長期不斷重複中被塑造出來的。但人們總是會習慣性地高估自己的自控力,定了一堆完不成的計劃。

失敗之後責怪自己真沒用,連個計劃也堅持不了,沒有意識到的是策略出了問題。

1月定西班牙學習計劃的任務是每天學習2-4小時,前面30天似乎沒問題,一門心思放在西班牙語上。中間經歷個過年,各種誘惑和能動性下降,並且想著每天得2-4小時才能完成任務,感覺是完成不了的。

越感覺完不成,越不想去完成,最終斷了半個月。斷了計劃,再養起來就得比之前付出更多。幸好,穩住了,下調計劃之後又把習慣養了回來。

養成習慣,不妨先從微習慣開始?

第二階段

針對某一主題的閱讀,並加深閱讀方法實踐養成習慣。如對某個主題感興趣,則可以購買多本相關書籍在一段時間內進行主題學習。

主題閱讀:今年閱讀計劃書籍分類里有心理學類別,所以在經過選書之後,暫時購買了如下書籍。

  • 心理學與生活
  • 津巴多普通心理學
  • 社會心理學
  • WOOP思維心理學
  • 進化心理學
  • 人格心理學
  • 這才是心理學-看穿偽心理學的本質
  • 社會性動物
  • 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
  • 親密關係
  • 非暴力溝通

這種看書的方式為「知識樹」結構,是一種從大到小的細分結構。

也可以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需要什麼就去找什麼。這是「問題樹」方式,古典的《躍遷》書中有提到。

讀書方法

做事講究方法,不能夠只看時間花了所少,更要看最後結果怎樣。很多人希望花更少的時間,把事情辦得更好。

讀同樣的一本書,作者講故事的方式是固定的。不同讀者獲取的信息和所花的時間可能不一樣,因為效率不一樣。

作者是講故事的人,讀者是聽故事的人。到底故事聽懂多少,是兩個人的事情。成功的溝通發生在作者想要傳遞的信息,剛好被讀者掌握了。

所以讀者對應的寫作和讀者對應的閱讀的關係相當緊密。作者用不同寫作技巧讓故事豐富精彩,讀者也應用不同閱讀方法去聽懂故事。

為了更好地讀懂書,閱讀就得講方法。

比如如果是讀技能類別的書,拆書幫幫主趙周的《這樣讀書就夠了》提到的「RIA便簽閱讀法」,這也是拆書幫的中心理念。

在閱讀方法這件事情上,我似乎沒有花太多功夫。想像中的讀書就是拿一本書,然後從頭讀到尾就算讀完了。就這是讀書嘛,誰還不會么?

但,我從沒認為打籃球就是拿個籃球去操場上跟別人幹起來就是打籃球,也不認為學英語就是隨便拿一本英語書天天看了幾個小時就是學英語。

有趣的是在閱讀這件事兒卻犯了迷糊,從來沒認真想過如何閱讀。

第三階段

經過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經歷,可以廣泛地閱讀不同書籍,從不同角度加深思考和擴寬視野。

特別培養產出習慣,不管是閱讀什麼,應該有具體產出,可以是實踐,讀書隨筆,筆記,培訓,出書,Live課等等形式。

讀書也會上癮

不談從書中具體收穫了什麼知識,單是讀書帶來的其他小改善也不少。

前段時間狀態不太好,晚上沉迷於娛樂節目,經常凌晨2-4點才睡覺,有一種被手機控制的感覺。看完各種娛樂節目後又發生很空,還有些失落。

各種娛樂節目不停地給大腦製造快感,大腦分泌多巴胺讓人不斷感到興奮,但這種多巴胺不會持續長久。

自從養成看書的習慣之後,看完書是不會感覺到那種失落感,反而很充實。即使晚上熬夜也是為了看書,當然有可能是讀王小波書的原因,時常可以看得笑出聲來。

手機使用頻率和時間也少了很多,娛樂節目也基本很少接觸。去外面也會隨身帶書或者Kindle,通勤時間和等人時間少玩兒手機,隨手讀會兒書也是挺好的。

我是一個急性子,做事情有行動力,但缺乏深度思考。最近讀書之後,很多內容在不斷地促使我思考,現在更願意花時間去反思一些事情。

讀書也減少了焦慮,更容易靜得下。

不同的想法也刺激著寫作慾望,更多的輸入會刺激更多的輸出。之前寫的英語學習類文章比較多,但讀中文書也可以側方向促進英語學習,特別是一些技能類別的書。

本期閱讀書單共17本:

  • 《如何閱讀一本書》—莫提默·J.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
  • 《越讀者》—郝明義
  • 《高效閱讀一本書》—秋葉
  • 《這樣讀書就夠了》—趙周
  • 《書都不會讀還想成功》—二志成、鄭會一
  • 《窮查理寶典》—查理芒格、彼得考夫曼
  • 《知識變現》—蕭秋水、剽悍一隻貓
  • 《如何打造超級IP》—秋葉
  • 《刻意練習》—安德斯·艾利克森、羅伯特·普爾
  • 《躍遷》—古典
  • 《暗時間》—劉未鵬
  • 《微習慣》—斯蒂芬·蓋斯
  •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史蒂芬·柯維
  • 《黃金時代》—王小波
  • 《愛你就像愛生命》—王小波
  •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王小波
  • 《沉默的大多數》—王小波

為了不局限在英語學習,公眾號口號也變成了:

「英語,讀書,成長」


長按二維碼可關注

weixin.qq.com/r/bzs8JP7 (二維碼自動識別)

英語/ 讀書/ 成長

福利領取:

在公眾平台回復:

福利

按照操作流程獲取全部學習資源

推薦閱讀:

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
閱讀方法論 | 閱讀的100種可能
《廢都》賈平凹
613.讀書38~《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
409.讀書10~擺渡人2

TAG:讀書方法 | 閱讀 | 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