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那些事-職業篇-10-顧問最重要的思維方式

什麼是思維


另外,從篆文可以看出,思的上半部分是囟字,而不是田字,我推測是篆文演化為隸書的時候變為田了,現在看來,囟更能反映本來含義。總結來說,思就是把外界的人、事、物放在心裡去感受、放在腦中去考慮。

維的繁體字是維,本義是系物的大繩,《玉篇》里解釋為「維,紘也。」,這種解釋方法叫互訓,就是兩個字意思一樣,就用另外一個字對這個字進行解釋。那麼這個「紘」(hong)是什麼意思呢,紘是指皇帝冕冠上的繫繩。《說文》里解釋為「維,車蓋系也」,就是把車蓋固定在車上的繩子。所以「維」這個字初始就是繩子的意思,後來引申為有形或無形的連接,比如「維繫」、「維持」,這就使「維」有了連接、關聯的含義。

所以我認為我們把「思維」理解為對人、事、物等客觀世界在頭腦和心裡進行有關聯的考慮是合適的,這是我對「思維」這個詞的理解。

百度百科對「思維」的解釋為「思維最初是人腦藉助於語言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應過程。 思維以感知為基礎又超越感知的界限。 它探索與發現事物的內部本質聯繫和規律性,是認識過程的高級階段 。」

所以呢,雖然思維是個名詞,其實是個過程。思維一定是要有對象的,然後使用工具就是我們的頭腦、心對作用於這個對象,然後產生了一個結果。看看,這很像一個信息系統,輸入信息、加工信息、輸出信息,又回到本行了。好,這是關於「思維」這個概念的討論,到此結束。


思維的分類

我們平時聽到最多的恐怕是邏輯思維,因為有個有名的節目叫「羅輯思維」,邏輯思維也叫「抽象思維」。那麼和邏輯思維對應的叫什麼思維呢,我的理解是「形象思維」和「動作思維」,這樣就和心理學上按照不同形態對思維分類對應起來了。

我們日常中使用一般是分兩類,即抽象思維(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正好和左右大腦功能的分工對應,這個分類也可以對應到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

另外我們還有線性思維和非線性思維的劃分,我覺得線性思維可對應到邏輯思維,非線性思維對應到形象思維,不一定準確,僅供參考。

還有一種神奇的思維叫直覺思維,平時我們說的第六感啊,直覺啊。就是突然想出一個答案,自己都不知道怎麼想出來的,但是結果證明這個答案就是最好的答案。

其他的思維分類還有聚合思維(集中思維)、發散思維、正向思維、逆向思維、定勢思維(常規思維,也叫複製式思維)、創造性思維、多維度思維、模型思維、系統思維、機器思維(我覺得機器思維等同於系統思維)、結構化思維等。

暈了吧,我覺得我也暈了,那我們接下來談談對於顧問最重要的思維是什麼吧。


顧問最重要的思維方式


系統性思維

我們做SAP顧問,本身就是搞系統的,當然一定要有系統性思維了。哈哈,這話就屬於說的理直氣壯,其實沒什麼道理的。我們平時遇到過類似的話吧,比如說我有時就會被說:「你一個IT行業的人士,電腦都不會修啊?」。看看,人們的思維經常就是這麼直線,沒辦法。那麼我們在SAP中項目中如何理解系統性思維呢?我個人理解如下:

系統的邊界

首先顧問在項目中要清晰的認識到,系統是有邊界的,這個邊界使我們清楚的知道哪些是包括在SAP中的,哪些是包括在其他系統中的,哪些是包括在線下操作中的。

如果邊界不清晰,把不屬於或者SAP不擅長的的流程和操作納入SAP,那麼項目過程就會比較難受了。比如SAP系統對於審批的靈活性(比如會簽、並簽)支持並不是特別好,如果要在SAP中完成各種審批,那麼接下來各位就能了解什麼叫生不如死了。

系統的整體

系統是一個整體,是相互關聯的,雖然系統是由不同的模塊組成,但是不同模塊間是相互影響的。這就要求我們顧問在項目過程中不能僅僅考慮本模塊的流程以及功能實現,還要經常考慮對其他模塊的影響。

比如經常在項目中遇到的業務和財務的集成的問題,業務上說我們就通過反向的移動類型把物料做沖銷了,這對業務上是沒有影響的,可是就會影響財務,因為SAP中如果使用了物料分類賬,是不允許直接使用反向移動類型過賬的,會造成差異無法正常分攤。

輸入、輸出

輸入、輸出是系統的必然,一個系統自成體系後,必然會同外界產生聯繫,也包括系統內部的每個流程、每筆業務、每個操作也會有輸入、輸出。這些輸入、輸出就對應到具體的業務流程和數據交換。

顧問需要對小到每一筆交易、每一個操作,大到一個完整流程、公司間交易、系統間集成都要考慮輸入、輸出的方式、介質、格式、許可權,從而保證操作、流程、系統是閉環的、授權的、無遺漏的。

輸入、輸出是相互為源頭的,上個操作的輸出就是下個操作的輸入,從這點上來說,也需要注意上下節點的聯繫,這本身也是系統性思維的特點。

結構化思維

我認為結構化思維其實和系統性思維有重合的地方,其本質也是講究邏輯、追求順序、合理安排,我把結構化思維當成系統性思維的一個子集來理解。

個人認為結構化思維主要幫助我們在項目中選擇和確定方案。因為結構化思維就是以假設為導向的,也就是說首先假設要滿足需求是什麼樣的,然後我們根據這個目標去設計方案,驗證方案可行性,這是以終為始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們在項目中運用的很多。項目中客戶提出的需求和問題都要求我們進行假設,然後在系統中進行模擬和測試以驗證這個假設,然後再去和客戶溝通確定最終的方案。當然,在驗證過程中我們會總結不同方案的優缺點供客戶決策參考。

結構化思維其實像廚師做飯,首先確定要做什麼菜,是西紅柿炒雞蛋還是紅燒肉(等同於方案要實現的需求和目標),確定了就去下計劃買材料、調料(這個過程中等同於我們要首先某個方案的前提條件或者配合資源),然後確定做法(等同於方案中的配置和操作步驟),最後進行加工出鍋(等同於方案驗證和檢查),嘗了嘗說還是西紅柿炒雞蛋更健康,更符合我的口味(等同於確定方案)。

另外,結構化思維要求我們要有一個框架的概念,這個框架其實就是客戶的需求,針對這個需求我們去考慮實現這個需求的前提條件、操作步驟、流程銜接、方案設計、方案收益、未來變化、注意事項等。

結構化思維的步驟是「確定目標-資源分析-制定計劃」,通俗版本為「要干成什麼事-需要什麼東西-怎麼干」。估計很多朋友要說了,其實我們平時做事都是這麼做的,沒想到這就是結構化思維。的確是這樣的,太多的東西都是我們日用而不知的。所以呢,很多的理論都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


補充,這兩種思維方式主要針對我們的專業性或者說技術層面來講的,其實和客戶的溝通、表達等方面並非一定是要這種思維,因為人還是有感情因素的,如果只是就事論事,公事公辦的話,未必會有好的結果,還是要盡量理解客戶,想辦法調動客戶積極性,客戶主動配合順利完成項目。關於和客戶的溝通,我覺得核心一點就是「服務意識」,真正有了這個意識,個人覺得不需要什麼技巧的,有這個意識的顧問自然會和客戶打好交道的。


推薦閱讀:

當你靈感匱乏時,你需要提高創造性思維(二)
貧窮不可怕,貧窮的思維才可怕
核心驅動力——損失與逃避心
思維|老闆如何讓豬上樹的問題!(徹底顛覆你的思維)
開悟,一定要究竟

TAG:ERP顧問 | 思維 | 思維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