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史上的那些猛人(八)元明時期六大高手
在元、明兩代,湧現出了一大批天才,其中有的人得到了王羲之的畢生功力,有的人成了書畫兩期明星,更有詩書畫三絕的才子和書畫評論史上的扛鼎大師。
這些人用他們的筆墨、經歷,共同組成了明麗的元、明書壇。
在上一篇書法江湖中我們說過,元明書法尚態。
「元、明尚態」,即是說元、明時期的書法時尚,偏重於摹仿,注意在字的形態上下工夫。
趙孟頫說:「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即是認為字的結體形態可以隨時代而變化,而古人筆法應恪守不變。
趙孟頫的這個主張被奉為金科玉律,所以元、明兩代的書人大都是以唐人的筆法,寫魏晉人書貌,形成了書法僅注重在字形上刻意求好的總趨勢。
承接著宋代書風的是下面兩位大師。
【上】
元代書法概括說來僅兩人而已。
北喬峰——趙孟頫、南慕容——鮮於樞。
趙孟頫和鮮於樞是同學,當年在杭州文化圈一同學書法。
後來趙孟頫到京城發展,鮮於樞立足南方,一時並立,南北相望。元代書法璀璨的兩個星就此交相輝映。
但總的來說,這二人比較起來,趙孟頫是勝出一籌的。
1.宋代以後,排名第一的書家趙孟頫
如果在中國書法史上,評出詩書畫全能的藝術家,那趙孟頫一定名列前三。至於是不是第一,那要看蘇軾的粉絲願不願意。至少給元、明、清三朝書法家排名的話,趙孟頫是無可爭議的第一人。
趙孟頫是宋朝皇族,世居浙江吳興,年輕時候以文名獲譽天下。元滅宋,32歲的趙孟頫受舉薦,受元世祖忽必烈的「三請於茅廬」禮敬,歷任集賢直學士、濟南路總管府事、江浙等處儒學提舉、翰林侍讀學士等職。
晚年逐漸隱退,作書繪畫,並提出「崇古」的藝術思想。
趙孟頫的書法直追晉人,特別是王羲之,可以說是學盡王羲之的筆法。
學書法的人都知道,王羲之的書法自古以來無可爭議的天下第一。後世百分之九十都在學王羲之,那麼誰學的最像,成就最大呢?唯有趙孟頫。
趙孟頫學到了王羲之的筋骨,又把王羲之的書風變得更加端莊,這樣的書風自元代開始,自趙孟頫開始,始終貫穿著書壇的主線。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尤其以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書法上,趙孟頫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可是,這樣的趙孟頫,卻有著一個不能不說的心病。
有很多人說趙孟頫不愛國,說他出仕元朝是投降派,是走狗。但我要說,趙孟頫出仕元朝不是為了自己的高貴顯達,是為了傳承漢文化。從這點上看,就會理解他倡導的「復古運動」是何用意了。
但趙孟頫有個遺憾,即他身為宋人,身為漢人文壇的魁首,卻在元朝做官。這點跟喬峰很像,身為遼人,卻做了大宋丐幫的帶頭大哥。
這兩種角色,讓他們始終在矛盾中掙扎,在糾結中徘徊,我是人間惆悵客,拔劍四顧心茫然。
與之相比,鮮於樞就飄逸的多。
2.元代書法巨擘——鮮於樞
鮮於樞,一個趙孟頫都佩服的猛人。他是元代書法第二,他是崇古書法的開端。趙孟頫學習晉人的書法思想,就是受到鮮於樞的指點和啟發。
鮮於樞家族是北方人,父輩曾做過金朝的官,後來蒙古人南下,他來到江南,也因文名不俗,做過中下級公務員。不過跟他在文壇和書壇的地位相比,這些都微不足道,結識了趙孟頫才是他最引以為耀的事。
鮮於樞和趙孟頫是一對惺惺相惜的藝術知己。用趙孟頫的原話來說「契合無間言,一見同宿昔」、「書記往來間,彼此各有得」。
他們不但「奇文既同賞,疑義或共析」,而且「絕妙晉唐帖」、「最後得玉鉤」也一起「握手傳玩余,歡喜見顏色。」二人的基情程度毫不遜色與大唐劉與白,大唐李杜。
在趙孟頫尚未到京師之前,鮮於樞已經向田衍等友朋大力宣揚趙孟頫,說他:神情簡遠,若神仙中人。
在趙孟頫尚沉迷於宋高宗書法時,鮮於樞又一語驚醒夢中人:令其從右軍入手。自此趙孟頫得書法大進,氣韻格調,游刃於晉人之間,為他成為元代書壇的書壇巨擘奠定了基礎。
元朝初年,以杭嘉湖為中心活躍著一個特殊的文人群體,他們經常舉行類似「雅集」的活動。就是小酒吧里搞搞藝術沙龍,一起論文說藝、賞書觀畫、聆聽古琴為樂事。
「雅集」的地方往往是富有收藏者的家中,鮮於樞的困學齋似乎是「雅集」的中心之一。參加的人既有宋朝的遺民,如周密等;又有元朝的官吏,如喬簣成、仇鍔等;既有書畫名家,如趙孟頫、鮮於樞等,也有收藏家張謙等。
可以說,鮮於樞是南方文人和書法界的領袖,他和趙孟頫在漢族文人衰微的元朝,共同撐起了復興漢文化,書法的大任。
但是,元代的文人在蒙古人的統治下,多少有些拘謹,到了明代,文人們玩的就更嗨了,也湧現出了更多的書法大家。
【下】
明代書法的四大天王
1.書壇的虛竹 祝枝山
論影響力,祝枝山只能排在明代書法的第四名。
有人說因為他長得丑,那是你看多了港台的電視劇。其實祝枝山長得還行。要不然也不能和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這樣的大帥哥一起並稱四大才子。要知道古代的才子,是有容貌要求的,參考當今對才子對演藝明星的審美要求。
如果有的人還堅持祝枝山丑,那祝枝山的字一定不醜。 祝枝山以草書聞名,性格跟唐代兩位草聖也有很多相似,那就是曠達和不羈。
不過,天才也需要勤奮,祝枝山的書法寫這麼好,絕對是自己努力的結果,這點連他的好友唐伯虎都佩服。
有一天,唐伯虎上好友祝枝山家串門,門也未敲,就直接來到他的書房。一進門,他看到祝枝山一絲不掛,滿頭大汗在書案上練書法。唐伯虎哈哈大笑,問:你在幹麼呢?
祝枝山頭也不抬說:「你笑什麼呢?」
唐伯虎馬上一派斯文,搖頭晃腦地說:「無衣無褐,何以卒歲?」那是《詩經·七月》中的詩句,褐就是短衣,他以此笑話祝枝山。
祝枝山立即回應:「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是《詩經·秦風》中的句子。下兩句就是「王於興師,修我戈矛」,現在大王我要興兵打仗了,先修理好我的戈和矛,衣服這是小事。
古有許褚裸衣斗馬超,也有張旭光膀子演書法,更有祝枝山全裸學書法。古人先賢之中正是有這些充滿性格和超然的境界才讓我們歡樂和敬仰。
除了文思敏捷,我們看到了祝枝山在書法上的態度和努力。這像虛竹,雖然木訥,人不是最帥,但是沉穩,有福氣。
不過下面這位在努力上面一點不遜於祝枝山,長得更帥。
2. 書畫雙絕的 文徵明
文徵明活到八十九歲,他自己說他八十歲之後還在學習書法,這是更讓人敬佩的學習精神,活到老學到老。
文徵明是明代書畫界的超級大咖。橫跨書畫、收藏、建築界,是這三個領域的大佬。
他的字清新典雅,有種超脫的書卷氣。尤其是小楷,漂亮之極,對後世影響極大。
畫的意境高雅,可謂把文人畫清雅的風氣帶到了一種全新的高度。
文徵明的收藏也是江南前茅。
最後一項是造園子,現在蘇州的四大名園拙政園就是文徵明的手筆。
這些說明什麼?說明審美是要博採眾家之長之長的,書畫的眼界高,做設計的眼光也不會很差。怎麼提高審美呢?多看多練。文徵明之所以這麼厲害,是因為他收集和學習了當時最好的書畫作品中的營養。
自由自在,看書學畫,造園子,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
在武俠世界裡,就是無崖子,一生放浪不羈愛自由。
多看多學多練,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文徵明。
雖然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文徵明,但未必能成為下面這位。
3. 橫跨詩、書、畫三棲的 唐伯虎
唐伯虎之所以能超越老師文徵明,要感謝狗仔隊,今天寫他與秋香酒店共度良宵,明天寫他為了追求林志玲,喬裝成私人健身教練......
加上他在書畫界不俗的名頭,受到了各大經紀公司的追捧,沒多久就把他送上了明代書畫界第一IP的寶座。
那麼唐伯虎的書畫功夫真的那麼厲害么?
是的,如果單論繪畫,他排進前四強是一點沒有問題的。單論書法,進前十沒問題,就看哪一部分觀眾投票了。
總之,唐伯虎在明代的娛樂圈,是個一流人物。娛樂性一流,票房一流,其勢頭直追柳永。
如果要把他比作武俠人物,那就是段譽。風流瀟洒,翩翩公子。
但是,要講明代書法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人,那一定是下面這位。
4.詩、書、畫、文藝理論四項全能的 董其昌
董其昌年輕的時候是看不起趙孟頫的,他認為自己是宋代以後書法界的第一人,直到老年,才發現趙孟頫的偉大。
這個以後單寫他們時再詳述。總之在很多人眼裡董其昌才是元代以來的書壇狀元。
我們暫時放下他和趙孟頫誰優誰劣的爭議,只說明代一朝之「書法狀元」,他是當之無愧的。為什麼這麼說,我們總結王羲之為什麼是書聖的時候說了三點,董其昌也有三點。
1.基本功超好
董其昌的書法博採眾家之長,可謂青出於藍。
董其昌年輕的時候參加高考,因為作文的字跡太差,被扣掉很多分。於是董其昌不服氣,回家閉門學書,從二王開始,到唐宋諸家,臨摹個遍,一寫就是十年。
十年之後,在此赴考,書法之名逐漸打響。
2.有創新、有理論著述
康熙十分喜歡董其昌的字,在位的時候,把董其昌的書法當成官方推廣書體。使得董其昌的影響力冠絕清代。
這裡面除了董其昌清麗脫俗的書法之外,還有董其昌書里的書寫方法特別適合明清的審美。
書法自唐宋以來,因為受書寫材質的限制,篇幅都很小,知道明清,因為造紙和裝裱技術發達,才漸漸出現三四尺的中堂和條幅。這樣的作品除了對字本身的要求嚴謹之外,對章法的審美要求比重增大了。
董其昌的書法,在章法上面破陳出新,湧現出清雅、疏密有致、搭配合理的這些特點。讓董其昌的書法更具審美。
董其昌《跋米芾蜀素帖》
3.文化界的影響力高
董其昌是中國書法史上頗有影響的書法家之一,其書法風格與書學理論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在趙孟頫嫵媚圓熟的「松雪體」稱雄書壇數百年後,董其昌以其生秀淡雅的風格,獨闢蹊徑,自立一宗,亦領一時風騷,以致「片楮單牘,人爭寶之」。
他針對中國傳統文人畫創作所提出的「南北宗」論對後世影響很大,成為之後近300餘年文人畫創作的主要指導思想。
如果把董其昌比作以為武俠人物,那這個人一定是張無忌。張無忌身兼少林的九陽神功、明教的乾坤大挪移、武當的太極拳三種絕世武功,如此博採眾家之長,如此造詣精深,也只有他和博學多才的董其昌形神兼備了。
可以說,以趙孟頫為首的復古派,鞏固了晉唐以來的書法正源沒有斷絕。以董其昌為首的明代書法家們因為生活閑適,走上了清雅脫俗的道路。元明的書法家一起努力,讓書法沒有迅速滑落下去,他們雖然沒有和先賢們一樣讓書法在士林圈子成為主流,但卻讓書法走向了民間。
元、明兩朝的書法在文人手裡,成為一種自由抒發情感的重要工具。那麼,處在政治高壓和文化束縛嚴重的清代書法是什麼樣的呢?
下一篇為大家介紹:倔強有加的清代書法。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詩畫文化」。
推薦閱讀:
※王陽明與唐伯虎?
※「逸士高人」與「情痴情種」——《紅樓夢》病態人格描寫與倪雲林、唐伯虎
※如何評價唐伯虎的《桃花詩》?
※唐寅詩句中「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是什麼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