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金聖嘆和《水滸傳》的一點感想

1.

很早以前聽說金聖嘆的大名是在一些報刊雜誌上。那時候還沒有普及網路。能在報刊雜誌上發表文章的人,大多應該是主流學者吧。我是一個孤陋寡聞的人,看的文章不多,反正能感覺出,在報刊雜誌上介紹的金聖嘆,是個很有才華的人。

他點評了幾部書,最有名氣的,大概就是《西廂記》和《水滸傳》。據說,賈寶玉和林黛玉,偷著在一起看的那本黃色書,就是他點評的《西廂記》。後來,在一次行酒令的時候,林黛玉不小心,採用了其中的句子,被寶釵揪住現行。由此可見,曹雪芹應該是比較讚賞金聖嘆的。

後來又聽說了他更多的故事。其實,主要就是他經歷的哭廟案。在他蹲大牢的時候,他給兒子的遺囑說:「花生米與豆乾同嚼,大有核桃(或者,火腿)之滋味。得此一技傳矣,死而無憾也!」我讀到此處的時候,是很震撼的。

曾經看過一部西方的電影,(忘了名字),裡面有一個革命者。在被殺的頭一天晚上,表現的極其痛苦和畏懼。但是,第二天,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不肯投降。最終被槍決。被槍決的革命者,毫無疑問,是有堅定信念的人。是一個值得尊敬的革命者。面對死亡的畏懼感,我認為是真實的。在他面對死亡時,產生的畏懼,絕對不應該有損他英勇的形象。這一點,比許多中國電影裡面,假大空的革命英雄要真實得多。

但是,當金聖嘆在面對即將終結的生命,竟然以如此幽默和豁達的態度,來面對此時此刻。他該有何樣的人生觀,才會如此洒脫?想到這一點,悠然神往。

實話實說,在這一刻,我是非常的尊敬他。甚至有頂禮膜拜的感覺。

後來又聽說他的故事,說他在臨死的時候,跟獄卒說,你讓我痛快點死,我給你錢,等砍了他腦袋以後,發現手中握著的不是錢,是一張字條,上面寫兩個字——「好疼」。還有另一種說法,說是,在他腦袋被砍掉之後,從耳朵裡面,掉出的字條,上面寫著「好疼」。

這兩種說法,我認為都是傳說。中國人喜歡把自己崇拜的對象,誇大其詞的渲染。

還有,據史書記載,金聖嘆在臨刑前泰然自若地向監斬官,索酒酣然暢飲,邊酌邊說:"割頭,痛事也;飲酒,快事也;割頭而先飲酒,痛快痛快!"

估計這種記載,也未必可靠。因為,當時行刑的場面有目擊者這樣做記載:

據《辛丑紀聞》記載:"至辰刻,獄卒於獄中取出罪人,反接,背插招旌,口塞栗木,挾走如飛。親人觀者稍近,則披甲者槍柄刀背亂打。俄爾炮聲一震,一百二十一人皆斃死。披甲者亂馳,群官皆散。法場之上,惟血腥觸鼻,身首異處而已。"

這才是真實的殺人場景。哪裡會給你表演的機會?

這裡面有這樣的話,「親人觀者稍近,則披甲者槍柄刀背亂打。」誰能看見血泊中,「好疼」的字條?

2.

後來我無意當中,見到了他點評的那本《西廂記》,買了。

說實話,這西廂記的故事真的很無聊,又庸俗。就是講,才子佳人偷情的很俗套的故事。不過,文藻非常的優美。尤其裡面的唱詞,簡直就是一首首優美的詩詞。不過,這種書,現在人很難能夠看得進去。我當初買這書的時候,完全是看在金聖嘆的面子上。他的名氣太大,難免會引起我的好奇。

不過他的點評並沒有給我很大的觸動。他裡面講了幾十個「當浮一大白」,其中,不少條我看到的時候,有種感覺,像似在湊數。太矯情。不過,從他的點評中,能看出他很有激情。他對文學的熱情是極為少見的。

我囫圇吞棗的把這部書看了一遍,就丟在一邊,任由它蒙上灰塵。我就是一俗人,比不得林黛玉。這種高大上的書籍實在沒興趣去研究。

因為喜歡《水滸傳》,當下較為流行的幾種版本,買了幾部,對照著看。當然,包含金聖嘆的七十回本。(說明一下,本人的幾部《水滸傳》都是市面常見的本子。與專門研究水滸的早期版本是兩回事。)

當我看了他點評的水滸傳,對他的印象完全改觀了。

曾經有作家這樣說,「當你創作出一個人物之後,你完全無法掌握他的命運。」為何會有這樣的理論呢?因為小說中的人物發展,必須符合邏輯。作者不能因為個人的喜好,強行改變人物的發展軌跡。否則,這個人物就是假的,小說就是失敗的小說。

我曾經與一個很有文學素養的,也算是見多識廣的前輩,聊過水滸傳。我問他,對水滸傳的印象。他很誠實的告訴我,他不喜歡水滸傳。他並沒有因為水滸傳是中國的文學名著,而覺得大言不慚。

我很驚訝的問,為啥?

他說,覺得水滸傳的許多內容,很假,很矛盾。他覺得水滸傳有點名不副實。

當他這樣說的時候,我就理解了他的感受。

因為作者寫水滸的一貫手法就是如此:弄一大堆矛盾和不符合常理的情節在裡面,來組成一個故事。這是水滸傳最大的特點。

比方說,我小時候看水滸,就覺得盧俊義最缺心眼,完全就是一個傻子。咱們想想看,一個盧俊義,帶領幾十個家丁,就要去剷平有幾十個武功高強的好漢,帶領的幾萬梁山強盜。這種行為,不就是典型的雞蛋碰石頭?盧俊義不就是一個缺心眼的傻子嗎?

盧俊義可能是傻子嗎?他是一個大富豪。按照今天的話講,就是一個成功人士。朋友們看看周圍的成功人士,那些大老闆,那些高官,哪一個會是傻子?一個成功人士怎麼會是傻子呢?哪一個成功人士,不是腦袋上冒尖的聰明人?

但是,作者就這樣寫。

3.

如果你沒有想明白,盧俊義的行為的合理性,你自然就沒懂盧俊義,也沒懂水滸。所以,我的那位前輩朋友,不喜歡水滸。就因為如此。他發現了其中的矛盾與不合理,但是,懶得去研究它。

而我看到有更多的人,包括網路上的一些讀者,和評論水滸的大神,以及一些學者型人物,乾脆就把水滸傳中矛盾和不合理的情節,當成了合理的故事來看。這就謬之千里了。

那麼金聖嘆發現了其中的,不合理的情節了嗎?他當然發現了。但是,他沒有理解作者的意圖,沒能正確的解讀水滸。而是把他認為不合理的情節和文字,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了篡改。

當然,他的篡改,不僅僅是為了文章的邏輯性和合理性,而是為了宣揚他自己的觀點。他的觀點能夠被中國的老百姓接受,是有其合理性的。對於他的觀點,現在附有太多的政治因素。而我,不評價政治性的東西。

我只是從藝術和人性的角度,說出我自己的看法。

當金聖嘆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篡改水滸的時候,表面看起來,文字似乎更合理。實際上,完全破壞了水滸人物的邏輯發展,把符合邏輯發展的故事,改得千瘡百孔,漏洞百出。

還是以武松的故事為例。

重情重義的武松,為情所傷,為義所傷,最後心灰意冷的出家。整條故事線是符合邏輯的。但是,金聖嘆把武松的「情」篡改了。傷武松的"義「呢?他沒看見。最後出家的結局呢?他給砍掉了。

經過金聖嘆這樣處理的武松,就變得七零八碎。還有邏輯性和藝術性嗎?

所以,那些喜愛武松的讀者,幾乎沒人能懂,武松為何在鴛鴦樓亂殺無辜。在品質優秀的武松身上,為何會出現這麼大的污點。恐怕金聖嘆自己也沒懂。

我在拙文,《讓你認識一個真實的武松.兼批金聖嘆(第三部分.行者之路)》中,幾乎沒有對金聖嘆的文字提出批評。一者,我認為,在這部分中,他篡改的文字,對武松而言,意義不大。二者,我也不想打擾朋友們對武松的理解。

但是,我還是要指出,金聖嘆的眼光有問題。

先說武松被「義」所傷這個問題。這段故事的關鍵點就是,孫二娘說的那句話,【哪一個來往人不吃驚】。這句話,是指出,施恩試圖出賣武松;張青眼睜睜看著武松倒霉的,最關鍵的一句話。

對於這句話,到今天為止,我也沒見到哪位評論家,予以重視。予以解答。

對於這句話,金聖嘆給出的評價是:【只一句便將前一篇,重複出色加染】。他是從文法上讚美作者。由此看出,他根本沒懂這句話的重要意義。

所以,他評價張青:【寫張青夫妻其實好】,【好張青】,【八個字寫出好主人】,等等讚美張青的文字。

所以,金聖嘆對於,試圖出賣武松的施恩,他這樣讚美:【寫來竟是父子、夫婦、兄弟,不是朋友。故寫得好】。

讀到此處,我也只能笑一笑。

我很早以前說過,金聖嘆沒讀懂水滸。現在還是這話,他真沒懂水滸。

在這種情況下,他居然敢動手篡改水滸,怎麼能改得好呢?

4.

說著說著,我又想貶損人了。我手頭有一本的120回《水滸全傳》。在前言裡面,編者這樣說:「我們這次出版的一百二十回水滸傳,是以......的本子,擇善而從之,並改正了明顯的錯字,校改之處並不很多,只有九十於處。......」然後,毫無例外的,在最後的結束語,很謙虛的說,「敬希專家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我想說一句:「你都敢改大文豪的文字,誰敢給你指正!」

九十多處不算多,多少處,算多?金聖嘆去世兩百多年了,他怎麼還活著?

現代的文學編輯,怎麼就容不下古典文學中的錯誤呢?一些字詞的含義,到底是否,算是真正的錯誤,誰來確定的?「擇善而從之」,這話看似很合理。問題是誰來界定這個「善」?你界定的「善」果真就是善?

即便是錯誤又能怎麼樣呢?話說,瑕不掩瑜。《水滸傳》、《紅樓夢》,裡面出現的錯誤字詞,絕對不影響,它們做為中國文學瑰寶的地位!

所以,我想請求現代的文學編輯們:手下留情。古典文學上的字詞,錯誤與否,後來人,自有分辨。萬一,不小心,留櫝毀珠。反而會留下笑柄。甚至說,毀了我們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別亂改!

不過,我估計,像我這種滿篇錯別字的人,也不會進入現代文學編輯的法眼,他們未必能看見我的請求。

即便看見了也不會理我。因為從金聖嘆開始,中國文人就有了這種習慣:改一改大文豪的文字,似乎能顯得自己比大文豪厲害。

但是金聖嘆絕對沒有想到,兩百多年以後,有個叫柳忘言的無名之輩,在這裡指出他的錯誤,在嘲笑他!

我這樣批評他似乎很不地道。文學評論中出現任何問題,大家都可以討論。何必這麼尖酸刻薄的指責金聖嘆呢?我批評他絕對不是簡單的文學水準的事。

我原來就曾經說過,任何人都不是百科全書。任何人都會有錯誤。有朋友就曾指出,我文章中有硬傷。沒關係,我都不會去更改它。就把錯誤保留在那裡。因為我有自信,那些硬傷不影響我整篇文章的邏輯。

但是,有些錯誤是不用爭論的!哪些錯誤呢?

說到這兒的時候,我想起了另一個評論水滸的古人:李卓吾。

100回容與堂本《水滸傳》就是李卓吾點評的。如果你要問我,他的點評有何特點?對不起,我沒看。因為我看不下去。當他喊李逵為『李大哥』的時候,我就有彆扭的感覺。最後他說,李逵是『真佛』!

5.

李逵是個什麼東西?對著老百姓的腦袋排著頭砍過去;殺了李鬼,把大腿上的肉,割下來下飯;把黃文炳當燒烤吃掉;把殺死的偷情男女的屍體,躲成肉沫,美其名曰叫『消食』。消食,是北方俗語,意思是在飯後,活動活動,免得胃不消化。李逵的消食方法,就是剁屍體。心情不爽了,就滅了扈家莊滿門。

把4.5歲小孩子的腦袋劈成兩半。這種殘忍的事,一般土匪都做不來。他竟然理直氣壯的說:【我奉晁宋二位哥哥的命令,關我鳥事】

就這麼一個傢伙,李卓吾說他是,真佛。

李逵要是真佛,我寧可當魔鬼。我會永遠的站在他的對立面,永遠與他為敵!

金聖嘆與李卓吾都是一路貨色。他說李逵,【一派天真浪漫到底】。我讀到這裡的時候,真是懵逼了。古人的文字與現在的文字,差距有這麼大嗎?

李逵這種人,在古今中外,任何朝代,都應該是千刀萬剮的人渣。只要有人類的地方,就不會允許這種人存在。而這種人渣,被他們捧成佛,被他們捧成最純真的人。

古人的思維出現了問題,我們可以給他們找許多借口。可是現在仍有一些專家學者,順著金聖嘆的口氣,說,李逵有真性情,是大英雄,是大豪傑。

我,呸!

看到這樣的評論,我就知道這些學者是誰的徒子徒孫。

在李逵砍小孩子腦袋的時候,金聖嘆是這樣評論的:【 朱仝便把手去扶時,只見頭劈成兩半個,己死在那裡。【夾批: 讀到此句,失聲一嘆者,痴也。此自耐庵奇文耳,豈真有此事哉!】

他說,這個真是施耐庵的奇怪文字了,哪裡會真的有這種事!

瞧瞧,他一句話就把這事給否認了。

這口氣像不像日本軍國分子說的話:中國人好奇怪哦,哪裡會有南京大屠殺這種事!所以,我知道小日本鬼子跟誰學的。

他否認了小衙內的腦袋;他否得了,黃文炳嗎?否得了,偷情的男女嗎?否得了,李鬼嗎?否得了扈家莊幾百條人命嗎?他否得了,作者給李逵的「天殺星」嗎?

他沒覺得自己的否認,是多麼的不符合邏輯?他沒覺得自己的否認,是多麼的滑稽可笑?為了個人的喜好,完全不顧小說的基本邏輯。為了個人的喜好,完全沒有人類的基本道德。這就是一個文學評論家?

中國古人說,『文以載道』。西方人說,文學是人學。是傳播人類思想的學問。

咱們普通讀者,就只能接受金聖嘆和李卓吾,傳播的這種思想嗎?有人會說,你不喜歡可以不看。是的,我非常不喜歡,所以我不看。

關鍵是出現一個最可怕的現象:他們二位,尤其是金聖嘆,被吹捧為中國最優秀的評論家!

對於這種現象,我真的無語了。到底是我出了問題,還是這個世界出了問題?

算了。想這個問題太累。這個問題太大。

我只想我個人的小事吧。我想來想去,金聖嘆那種洒脫的面對,生命終結時候的豁達。我是永遠也學不來的。勉強去學,一定就是裝幌子,裝逼。有一天,在我生命即將終結的時候,我一定表現的像個懦夫。因為我膽子小,怕死。

不過,也沒關係。這樣更真實。


推薦閱讀:

跟著宋江去賣國(3)
閑談水滸——從一款遊戲說起
玉麒麟和蠢驢(4)
林教頭浙江坐化.上
【圖說四大名著】之領略小浣熊——水滸卡的絕代風采!

TAG:水滸傳書籍 | 水滸傳人物 | 金聖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