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知識點來了:優質相機三腳架應該具備哪些設計特點?

在挺久以前小胖曾聽過一個攝影老鳥談過這樣一個理論:買腳架的預算應該是你相機的一半。不知道這個比例我也沒有記錯,但當時給我的震撼一直是銘記在心。對於經常需要拍攝風光、夜景、星空或棚拍產品、人像等主題的攝影師來說,三腳架的性能的確是整個木桶里最容易成為短板的那一個,或許正因如此,當年的老鳥才說出了這樣的理論。且不討論這句話是對是錯,一款好的腳架的確是值得每一個熱愛攝影的玩家所擁有。但腳架品牌、型號、規格琳琅滿目,出色的三腳架應該具備哪些要素,就是小胖今天想與大家分享的主題。

首先,腳架重量/承重量、腳管直徑、腳架節數,以及碳纖維腳架的碳纖維層數和維編織方式……都不是評判腳架優劣的標準。廣義概念上腳架越重、腳管直徑越大,承重量就越大,但這並不等於說採用小直徑腳管的輕型腳架承重量就只能做到低水準,事實上小胖就見過一款自重1.3公斤,腳管最粗25mm,最細13mm的碳纖維腳架在拉伸到最高高度時,讓一個70公斤的男人雙腿離地懸吊而不會斷裂,當然,它標稱的最大承重是8kg,但事實上它能做到的遠非這個水平……

碳纖維這個東西就更複雜了,因為廠家並不一定會告訴你它採用的碳纖維布品質如何,尤其是你看不到的內里部分,但這方面像捷信、RSS等頂級品牌確實很厲害,雖然不知道它們的工藝細節,可同樣是6層碳纖維,這些品牌就能做到比別家強度更高還更輕,的確很厲害。而不少打著碳纖維名頭的中低端產品,實質上只是外層碳纖維+玻璃纖維的「複合材料」,所以說得再天花亂墜的編織層數和方式都只有通過實踐來檢驗。

尤其是對於碳纖維腳架來說,檢驗品質是否靠譜的第一條方法就是在腳管完全拉伸開的情況下,從側面去用力按壓關節部位,因為碳纖維與傳統金屬材料有一個很明顯的不同點就是有一定的彈性,所以純正的碳纖維編織腿管在側面可以承受很大的力道,側面按壓關節會形成一定程度的向內彎曲,越是出色的碳纖維腳架就越能承受更大的力量,稍稍用力就「腿軟」的就需要注意了。

關於腳管還有一些細節可以看出廠商的用心程度,比如內壁加強筋,捷信等品牌很多系列會採用2條加強筋,也有一些會採用3條加強筋的產品,這個大家都是可以把腳管抽出來自己看的,但抽出腳管又會看到另一個設計上的不同思路:因為碳纖維管在長時間互相鎖緊的情況下會撕裂,所以在關節位置碳纖維腳架都會設計一個墊片來進行隔離,但哪怕是捷信,它的這個墊片在抽出腳管後就會掉落,比較難以裝回去,有點類似當年NVIDIA GTX 295這種單卡SLI設計,拆開後才發現橋接器如果沒有專用工具幾乎沒辦法裝回去。部分品牌在這個墊片的設計上會採用鎖止機構固定,這一點就比較好。但墊片這個不是品質問題,只是不人性化,沒考慮過用戶會自行拆解這一點。

而對於所有類型的三腳架來說,對品質而言影響最大的其實是它最核心的部分:三角座,也就是連接三條腿管並搭載中軸的中心位置。大多數人在選擇腳架時會關心腳管的材質、直徑、節數。很容易忽略掉三角座,事實上這個位置的剛性做工卻是決定一款腳架性能上限的「短板」位。

三角座的主要工藝是熱壓鑄灌模——把鋁合金燒熔後灌入模具中冷卻定型,再做噴砂烤漆,幾乎一切灌模工藝的優勢都是效率高,這對於企業來說可以說是最省成本又省心的方案,但它的缺點卻很明顯:強度不夠,只能靠厚度來湊。而真正高品質的三角座會採用CNC一體削切技術,熟悉蘋果電腦的朋友應該對這個概念不陌生,因為蘋果MacBook全系都採用這個技術製造外殼。一體成型就是一整塊鋁,通過削切機直接對原料進行造型切割,因為不在需要熱熔冷卻這個過程,所以它的物理剛性要強很多,而且可以做得更薄,可對比下圖中球台基座的厚度,這倆基座直徑是相同的,但球體直徑的差距應該是一目了然。

削切成型的三角座會採用浸泡式的陽極氧化表面工藝,加強硬度,嗯,Alienware也很喜歡用陽極氧化鋁外殼,這個工藝會讓表面非常細膩,而熱壓鑄灌模的噴砂烤漆效果就要差一些,而且時不時還會發現因熱熔冷卻所產生的氣泡導致的小孔洞,也正因有這些先天就無法避免的氣泡孔,採用熱壓鑄灌模工藝的三角座只能用噴砂,陽極氧化會放大這個孔洞,顯得很難看。如果你覺得這樣的判別方法還是比較麻煩,可以如下圖:任意拆下一條腿管直接看三角座的內部,因為陽極氧化工藝需要浸泡,所以無論管壁內外都是一致的效果,但噴砂烤漆只會做外管壁,內部依然是原料色,就一目了然了。

除此之外,熱壓鑄灌模的三角座邊緣會更圓潤,而CNC削切直接成型的邊緣會非常銳利,為了保護使用者,所以會採用類似MacBook筆記本,或者iPhone 5時代的那種邊緣再切割技術,從這一點來對比也會比較明確。

為什麼一直強調CNC削切工藝三角座,因為它的強度會非常高。一個自重1.6公斤,腳管最粗29mm最細17mm的三腳架,在腳管完全向外撐開,處於最低高度時,同樣是70公斤的男士,可以踩在安裝雲台的位置上而三角座和腳管都不會斷裂。要注意這個時候的腳架依然是三點著地,換句話說全部力量都壓在了三角座和腳管上,熱壓鑄灌模工藝的三角座在這種情況下會直接斷掉。

不過市面上還有一種型材加工是先把鋁加熱到稍稍變軟的情況下進行塑型,然後再使用CNC削切,這樣做的好處是降低削切時間,提高生產效率,純粹的CNC削切一個件就需要1~3小時,時間成本的差別不言而喻。這種型材加工成品與純CNC削切一模一樣,強度要稍低一些,但依然明顯強於熱壓鑄灌模,不過我們普通用戶是真的就分辨不出來誰是誰了。

關於三角座位置有一些比較重要的參數可以參考一下。比如腳管連接處的橫截面長度,越長腳管就越穩定。雲台承載板和三角座直徑也是越大,雲台固定和腳架擺放穩定性也就更好,但承載板和三角座之間的高度差是越小越好,可以讓雲台更好地固定。不過這些參數大多數品牌也是不提供的,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拿尺量。

其實除了上述幾點之外,像25度的腳架開角也是捷信的標準,但如果腳管和關節設計不良,一些廠商就會稍稍把腳管開角縮小一點,比如到23度,這樣就能加強承重性能了,但問題在於三腳內縮意味著穩定性變差,這2度的差距讓相同長度腳管的支撐三角面積縮小15%!如果你很熟悉你的拍攝環境,從23度開腳的腳架更換為25度開腳時,你可能會發現移動範圍變小了……當然,這一點區別不對比是壓根看不出來的,尤其是在這個買東西之前壓根看不到實物也沒辦法對比的電商時代,退縮這2度,證明的就是廠商對產品的不自信。

今天主要擺談的是好腳架的一些簡單判別方式,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回頭再寫一篇關於雲台的文章,很多人都搞不明白為什麼雲台可以賣到那麼貴,但事實上它是一個門檻不高但技術含量可一點兒也不低的產品,球形雲台所採用的鍛造工藝和配件系統其實相當講究,那就回頭再聊吧,開工大吉喲各位~~


推薦閱讀:

空氣獨腳架見過沒?
攝影師如何選擇三腳架

TAG:攝影 | 三腳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