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業存單-----光與影的存在(3)
總主筆:申雨田
在上文光與影的存在(2)中我們提到,同業存單成為了大行和中小城商行資金嫁接的橋樑,拉長了整個資金鏈條,在金融領域不斷空轉,並做大規模,最終積聚了大量風險。
例如同業存單發行之後,把資金買了同業理財,而同業理財又反過來去購買同業存單。再如,同業存單融來的資金,大量的繞過監管,去配置信託,基金,私募等非標產品,這些資金沉澱在高風險實體行業,債券,或權益類資產里。一旦這些領域表現不佳,收益不僅難以兌付,更別說本金了。而,最其中關鍵的一環是一個隱性的剛兌,影子銀行的規模因此才被肆無忌憚的擴大。所以,2013年底,同業存單大肆流行之後,銀行理財的規模被大幅的做大, 短短3年間,理財規模就從10萬億增加到了30萬億,在2017年,理財規模也繼續維繫在30萬億上下:
而大部分理財用以對接非標,信託,委外等表外業務,銀行的表外資產規模也因此被大幅的做大:
雖然國家不斷向市場投放基礎貨幣,但因為金融機構之間有嚴重的期限錯配,信用錯配,非常高的槓桿,事實上機構間的資金鏈卻非常的緊張,超額準備金的稀缺就可以體現出銀行間錢緊的事實:
槓桿+錯配+剛兌+錢緊=大量潛在的金融風險。
那麼本輪即將下來的資管新規等重磅監管,主要是會造成哪些影響,衝擊的是哪類企業?
首先,資管新規很有可能會把同業存單納入同業業務。這就意味著,同業負債對銀行總負債的佔比不能超過30%,這勢必會對中小銀行和地方城商行帶來非常大的流動性衝擊。因為本身這些中小行的網點大幅小於四大行和大型股份制銀行,攬存的能力非常的小。而中小行的抵押品不足,難以從央行獲取資金,同業存單就是這麼應運而生,最終補充中小行的流動性。
而資管新規把同業存單納入同業負債,也就意味著,同業存單的規模就會受到同業負債/總負債比不超過30%的規模,現如今同業存單的規模已經在8萬億上下,還不包括其他的同業拆借,買入返售等計入同業負債的業務。受到這30%的緊箍咒影響,同業存單未來大幅縮水勢在必行,最終一定會衝擊到這些中小行的流動性,再次扯下中小行資金緊缺的遮羞布,近期同業存單發行減少,推升存單利率上浮,就是同業存單規模開始被抑制,融資成本抬升的體現:
事實上,我們在A股的銀行板塊的個股走勢中就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出來,整個2017年,四大行和招行等這些不缺錢的大型銀行股價升幅搶眼,而中小銀行,地方城商行的股價卻繼續萎靡不振。造成這個分化最重要的因素,就在於哪家銀行更不缺資金,哪些銀行卻需要發行同業存單以彌補資金的短缺。
其次,對於券商的通道業務也會大幅受限。券商作為通道把銀行的資金配對到放貸受限的行業里,所以通道業務的本質,還是要去規避監管。而資管新規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填補這樣的監管漏洞。未來券商作為通道的價值會越來越低,只能進一步強化主動管理。
第三,表外業務也會大幅縮水。如銀行委託基金,私募,信託等的資金將會因為資管新規大幅減少。流動性的水源同業存單規模一旦被迫萎縮,沒有更好其他強大貨幣創造工具的產生前提下,整個市場的流動性將會減少,那麼委外,私募,信託等勢必會遭遇贖回,表外業務規模大幅下降。
第四,打破剛兌,凈值計價。之前從同業存單到表外業務,能夠野蠻生長,最大的功勞來自於這類資管擁有隱性剛兌。隨著表外理財的規模越來越大,並且很多金融機構都是借短買長,也就是借的短期資金到期之後,為了繼續保持規模和保持剛性兌付,借新錢還舊錢,以作滾動操作。可是一旦市場出現流動性收緊的情況,比如由外匯大幅流出引發的流動性衝擊,基礎貨幣供給減少,就會導致資金募集難度陡增,進而就可能使借新還舊難以維繫,最終投資機構對老投資者的兌付出現問題(其實就是龐氏)。如果保持剛兌,機構就有可能要那自己表內資金去填補這個表外的窟窿---即機構的風險就必須和市場風險掛鉤,那麼一旦表外業務出現問題,那麼表外的風險就沒法和表內隔離,風險就會傳染。那麼,要有效控制住表外規模,控制住風險隔離,重中之重就是要去打破剛兌。在未來的資管新規之後,無論是投資者還是銀行,必須要認識到投資是沒有剛兌的,是凈值計價的,那麼對於資金對於理財配置的意願就會大幅下降,這有反過來對委外業務會有非常大的打擊。所以,打破剛兌,無論是控制規模,還是防範金融風險都是非常必要的手段。
第五,對權益市場的衝擊勢必不小。在過去,銀行的同業存單的資金會投給貨基,公募,私募等委外業務,然後這些基金,私募就投到股票市場,或者債券市場。那麼,近期一兩個月,因為資管新規的一紙意見稿,流動性缺乏的恐慌情緒就蔓延到了權益類市場,這段時間的股票下跌,尤其是藍籌股,白馬股的下跌,都是因為資管新規出現之後,市場開始受對流動性稀缺的恐懼,進而帶來贖回的壓力。那麼在流動性的壓力下,銀行可能會選擇贖回公募,貨基,券商資管等。那麼反應在權益市場上,流動性最好的藍籌股,白馬股就會遭到拋售下跌;債券市場同理,這段時間利率債所受到流動性衝擊的因素比基本面因素更大。
總而言之,資管新規對流動性的衝擊是非常大的。如果說貨幣是一切價格的鏡像,那麼在流動性受到大幅衝擊的背景下,金融市場難言樂觀。無論是過去的套利模式,剛兌模式,還是資產規模都會受到大幅的打壓。目前資管新規只是一個意見稿,還未正式出台,但我們看見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已經受到恐嚇,先跌為敬。但這是阻止金融空轉,讓資金回歸實體必要的過程,短期的陣痛,會帶來更加健康的金融發展。展望2018年,金融市場錢緊的事實估計不會大幅改善,這也跟中央控風險的意願遙相呼應,但資金回歸實體,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或許會重新正本清源,資管新規短期利空,但長期利好。在這十年一夢的大資管之路,未必會迎來他的終結,但重新洗牌,進一步強化主動型管理和投研要求,在未來會勢在必行,過去躺著賺錢,簡單粗暴的做大規模賺錢的時代,漸行漸遠。
堅持原創金融分析報告,只作別人不願意分享的乾貨,公眾號(ID: caijingbaoshe )與你一起發掘時代投資潮流!懂財經,更懂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