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業存單-----光與影的存在(2)
總主筆:申雨田
既然同業存單的發行在短短4年間從零到了8萬億的規模,銀行通過同業存單去主動負債,那麼,融到的錢又去了哪裡,流到什麼地方? 回答這個問題,其實也就是回答資本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問題。我將會以此篇文章,一步步的細化,分拆,分析整個同業存單融資套利的來龍去脈。
同業存單的套利鏈條
從中資大行吃進同業存單,再到商業銀行融到資本之後的同業套利,最後再給到委託資管(券商,基金,私募等),每一步,中間都存在著息差,當然也就存在大量的套息交易。
第一階段----大型商行、國有行等對流動性的廉價獲取
國有銀行,大型商業銀行有兩種方法可以獲取大量廉價的資本:
1. 因為擁有充裕的合格抵押品(如國債、央票、高等級信用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等)在央行抵押,通過MLF, SLF,PSL等換取成本低廉的資金;雖說這段時間央行不斷地在抬高逆回購,MLF,SLF的利率,這些銀行獲得基礎貨幣的成本決定了整個利率體系的底線,進而直接推高了資金市場利率。但在央行處用抵押品而獲取資金,最終吃進同業存單所獲得的平均息差大概在100bp左右。
2. 大型商行,國有行因為全國的網點非常的分散,而且數量縱多,因此對於低吸攬存擁有非常大的優勢。下圖為2017年全國23家主要銀行的存款利率一覽表:
非常明顯的是,國有大行和其他大型股份制銀行的存款利率都比別的銀行要低,意味著這些大型銀行攬存的代價要比別的銀行利息要低。所以攬存資金和同業存單利率之間就有非常大的利差空間。
因為以上兩點,使得國有大行和大型商行主動攬儲,進而而套利於同業存單的意願就會非常的強烈。
第二階段----資金在中小銀行之間的流轉
中小銀行因為發行了同業存單,在大行手上融到的錢並不流向實體,而是進一步購買銀行間所發行的同業存單和同業理財。這裡邊就會涉及到借短買長的流程。一般來說,短期利率都會高於長期利率。那麼,一些中小行向國有大行發行了短期存單,融到錢了之後,進而投資到期限更長的同業存單,以在同業存單的長短期利率的利差之間以獲取套利空間。一般來說,期限是一個月的同業存單,利率大概是4.3%,而期限一年的同業存單,利率為4.8%,期限不同就會存在名義上50BP左右的息差。或者說,中小行通過發行一年期的同業存單,資金再度配置到更長期限(超過一年)的同業理財產品。
這種短期套利長期,表面看起來沒有問題,但這樣的期限套利,就會導致錯配,必然需要借新還舊,滾動續作以維繫融資的持續性。一旦監管趨嚴,流動性短缺,或者央行抬高短期利率,都會使得銀行機構難以借到新錢還舊債,違約的概率就會增加。實際上這也是十個鍋九個蓋的遊戲,潛在風險非常高。
另外,不同信用級別的銀行所發行的同業存單,利率也會不一樣。利率本質上代表著信用,信用越高,那麼融資成本的利率就會越低;信用越差,而融資成本也會相應抬高。如果信用較好的中小行(如AAA評級)發行的同業存單去融資,融資利率大概是3.9%,而信用為AA級所發行的同業存單,利率大致是4.3%,所以,通過發行同業存單,進而去拆借給信用更差的銀行,最終就會獲取40bp左右的套利空間。
雖然這段時間,央行投放資金的利率有在抬升,進而推升貨幣市場的拆借利率,最終壓低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但由於同業存單是無抵押的純信用拆借,並且不需要交納準備金,所以,同業存單的規模依舊非常的大。
第三階段----同業存單的資金流入表外資產和實體經濟
因為政策原因,銀行不可以用傳統放貸的形式給供給過剩的行業,重污染的行業和房地產等提供貸款。所以無論是大銀行還是中小銀行,他們都會傾向於繞開監管,以表外,委託貸款的方式變相去給監管禁入的企業提供資金。
另外,這些髮型同業存單的中小行,或者信用較低的銀行對於資金的管理也相對有限,那麼他們也會把融來的資金委託專業的私募,券商,信託,基金等資管平台代為管理。
因為資金通過層層轉手,利率也會相應的往上加。當資金流到了信用較差的中小行,和委外業務時,這些處於金融界的下游機構,就只能支付更高的利率以獲取流動性,而實體所獲取的融資成本,也就因為「中間商賺差價」,而變得昂貴了。
而事實行,央行為了控制風險,不斷地抬高基礎貨幣的投放價格,進而壓縮層層套利空間,打壓金融機構間的套利意願,進而降低整個金融體系資金空轉的潛在泡沫和風險。但事與願違,在中國傳統行業下游實體低迷,新經濟轉型中途的過程中,銀行因為監管和風險的考慮,不願意放貸給實體行業,寧可將資本在金融界相互拆借空轉。那麼,在央行不斷的抬高拆借利率的時候,金融資本反而被迫用更高的槓桿,更極端的長短期錯配,和被迫投資到信用更差的金融機構的方式,最終獲取所謂「穩定」的收益。而整個資金鏈條太長,為了獲取一個「合理」的利潤,金融機構別無他法,只能去規避監管,冒著更大的風險。
而把資本分拆來看,如果銀行互相拆借的資金,在不同階段都有1%的套息空間的話,環環疊加,到了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基本上就是7%起步了,如下圖所示:
資金流轉的成本全覽
同業存單的本意,是為了資金更有效率的配置,而在過去幾年的時間裡,卻成為了資本套利的土壤。整個資本的流轉的過程,已經不止是資金成本越來越貴的過程,還是資金流向信用更差的過程,而最終是風險不斷疊加的過程。
流動性是有層級的,而層級,也會反過來導致流動性的分配不均。光與影,本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有光(資金充裕)照耀的地方,便會有斜影(影子銀行拆借)餘暉的長存。在過去,同業存單只是一個融資便利的存在,如今也成為了風險的焦點。
曾經榮耀加身的同業存單,如今卻讓銀行成為一個刀尖上跳舞的舞者。而舞者雙手緊握著的存單規模,也成為了他們藝高人膽大的平衡桿。
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堅持原創金融分析報告,只作別人不願意分享的乾貨,關注| caijingbaoshe |與你共同進步!懂財經,更懂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