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英語的這5個坑,你中招了幾個?|用我學英語20年的經驗,幫你排雷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一本顛覆我20年英文學習方法的書》,當時有感而發,寫的太匆忙,有些問題沒寫清楚。故再寫一篇,希望用我20年英語學習的經驗教訓,幫大家排雷。
先說說我的基本情況。80後,和大多數80後一樣,初中開始學英語。大學專業和英文沒關係,期間考過BEC,沒有參加過英文培訓班。研究生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外企,然後來到北美工作至今,工作語言全英文。
說起來不好意思,英文學到今天,已經超過20年。但仍在學習中。事實上,最近這半年,英文學習終於進入到良性循環。最近測試的是辭彙量9000,聽力水平level 5(超有愛學院的測試,最高level 6)。考慮到我斷斷續續學了20年的歷史,這個成績實在拿不出手。不過好在經過這麼多年,走過了這許多彎路,有不少經驗教訓和錯誤觀念可以分享,希望能幫到你。
首先,再重複一下學英語的基本原則,根據《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以下簡稱SLA)中的「輸入理論」 (Input Theory),習得英語兩個要素是:
1,足夠的可理解輸入(Enough Comprehensible Input)
2,比較小的輸入障礙(Low Filter)
稍微解釋一下。所謂可理解的輸入,是指你能理解語言的意思,而不是記住形式(Focus on the meaning not the format),並且你的輸入是i+1, 即輸入要持續比你目前知道i的多一點。不過注意這種i+1, 並不需要刻意的安排,只要有持續的大量可理解的輸入,i+1自然就能達成;比較小的輸入障礙指的是,你可以在無壓力的環境中學習英文,你有動力,有信心,不焦慮。
可以說,「輸入理論」 (Input Theory)是語言學習研究歷史上最重要的理論,它和我們從小到大學英語的思路完全不同。我們從小接受的英語教育是這樣的:我們先學習規則,然後在溝通中不斷練習學到的規則。比如,我們先學一個主系表結構,然後用李雷和韓梅梅練習它。但事實上,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反過來的,是先理解意思,然後我們會自然習得語言的結構!
(our assumption has been that we first learn structures, then practice using them in communication, and this is how fluency develops. The input hypothesis says the opposite. It says we acquire by "going for meaning" first, and as a result, we acquire structure)
你可以很容易想到,小朋友的母語是這樣學的,但事實上,作為成年人,學習第二外語也遵循同樣的規律。
方法清楚了,你可以來檢視你自己的學習方法,或是街上各種形形色色的英語培訓班,不符合這個規律的,基本上可以認為不靠譜。下面我們來檢視以下說法。
1,工作語言是全英文,英文自然會好么?
我在北美工作5年,完全打破了我對華人英文的看法。之前在國內,想像在國外純英文工作的同學,英語一定是脫口而出。事實上,我見過太多英文不好的同胞。在我的中國同事里,成年以後來北美的,只有一個英文算是很好,幾乎沒有口音,也非常流利,是個做HR的美女。我在財務部門工作,至今害怕做即興演講,開會說事情有時候會磕巴,說起工作還好,但工作以外的侃大山,插話還顯吃力。我另外有個同事,也做財務,來北美十幾年,說自己英文不但沒變好,反而更差了。
為什麼呢?很多工作環境的輸入太少,不符合i+1原則。
工作英語,事實上是最簡單的英語,辭彙量有限,比起你在party上的侃大山,容易太多了。如果你在外企工作,大多數時候在埋頭寫程序或是做表格寫PPT,寄希望於偶爾說兩句程式化的英語,英文就能真的好起來,不好意思,基本不可能。除非你的工作是講話多,做事情少,這種情況可能有不同。
2,刷美劇看電影學英語效果杠杠的?
看電影學英語,是一度很火的方法。看電影,能增加英語學習的趣味性,這個顯然。你可以試驗一下看紙牌屋全集以後英文提高的程度,很有可能發現,故事還是故事,你還是你。這裡的問題是:
- 你確定你聽懂了么?如果你看中文字幕,那就別騙自己了,你是在刷劇看電影,可以勉強說是了解英美文化,對你英語的幫助有限。即使你看英文字幕,你不懂的地方,你有試圖去搞懂它們么?還是就是看了個熱鬧故事?
- 另外,電影的有些對話並不標準,並不適合作為第二外語的人學習。我有次和我老闆討論這個問題,他是母語是英語的華裔,他同意很多電影的用詞很奇怪,平時說話我們很少使用。用個中文的例子你更好理解,如果你用《甄嬛傳》學中文,說一口滿是小主的甄嬛體,會不會很奇怪?看美劇學英語,要特別注意篩選材料,注意辨識不是日常英語的說法。
3,學口語一定要多開口說?
很多英文學習方法強調一定要開口說,但是,如果沒有足夠多的輸入,這開口說就變成了無源之水,很難提高。在你輸入很少的情況下,被強迫說,反而會增加你的焦慮情緒。
如果說開口說有用,也是因為,開口說間接起到增加輸入的作用(Output will provoke more input)。在聊天的場景中,很容易理解。你碰到一個美女,想搭話。如果你說的有意思,對方自然願意繼續和你交流下去,從而進一步增加你的輸入,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
多說,對於短期內提高口語,有一定幫助(比如你明天就要參加英語面試了),但長期看,如果想要非常流利的口語表達,除了大量可理解的輸入,別無他法。
4,要想學好英語必須得背誦?
這裡單獨把背誦拎出來說,實在是因為什麼背好新概念英語幾冊,就能怎麼怎麼樣的理論曾經如此盛行。
背誦,特別是不理解的背誦,效果很差,並且還會讓學英文變成一件痛苦的事情。另外,背誦往往需要大量的時間,會縮短你輸入的時間。如果你有在短時間內提高口語的需求,嘗試複述。你不需要記得嚴格的順序和用詞,只要嘗試表達一樣的意思即可。
5,反覆糾正錯誤會很有幫助?
我跟過的兩個老闆,英文都是母語,在我的一再懇求下,都會糾正我的錯誤,包括語法啊,用詞啊等等。但在全英文的工作環境里工作了5年,我還是經常在口語中犯語法錯誤,比如單複數(is or are),人稱(him or her),很是困惑和苦惱,這些語法我都知道啊,但口語中就是總犯錯,並且,因為要想著這些語法問題,佔用了我思考的帶寬,影響了我思考談話本身的內容。在這本SLA中,有研究證明,這種糾正錯誤的行為,對於習得語言,效果甚微。
我有很多印度同事,他們雖然有口音,但因為接受的是全英文的教育,普遍辭彙量大,講話流利。不過我觀察到,他們在即興的口語表達中,也會有語法錯誤。我們學習英文的最終目標,不應該是在即興演講的時候沒有任何語法錯誤,而是在不影響語言流暢性的前提下,用最佳程度的監視器(Monitor)去糾正自己的語言,以達到最佳的溝通效果。在日常口語中,語法錯誤對於溝通效果的影響上面也是比較小的,在不影響你溝通的情況下,稍稍注意即可。在書面表達中,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花稍微多一點時間。
說了這麼多,什麼樣的效果最好?遺憾的是,沒有捷徑,但好消息是,也沒有那麼痛苦。不需要每天背多少單詞,多少篇文章。不需要為自己總犯的語法錯誤糾結不已。
把自己一切感興趣的中文資料換成英文的。喜歡看新聞,早上第一件事別刷微信,打開NPR吧(National Public Radio,美國國家廣播電台)。對理財感興趣?看巴菲特給股東的信的英文原版。喜歡聽音樂?聽聽林肯公園。不能瞎看亂聽,確保自己理解意思。等到你都忘記了自己看的聽的原來是英文的時候,你已經上道了。
最後,強烈推薦你看一遍這本SLA。我以上的文章雖然講了不少其中的內容,和我自己的心得體會,但還有很多內容沒有涉及到。這本英文學習的經典書籍,很清楚的解釋了人是如何學習語言的,並且匯總了大量有數據的研究結果,可謂是機理清楚,又有實踐研究的結果支撐。讀這本書的本身,就是在實踐這本書的語言學習的「輸入理論」 。
這樣一本在我出生前就已經誕生的書,沒有被我及時看到,導致我走了這麼多彎路,浪費了這麼多時間,簡直比沒有早買北京的房還後悔。
不過現在開始改變,還不晚。中國人,浪費在學英語上的熱情和時間,已然太多。希望大家,從現在開始,在正確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本文里沒有推薦任何資料,因為最好的資料實在就是你感興趣的任何領域,換成英文。如果你實在沒有感興趣的領域,不知道從何下手,有資料推薦的需要,歡迎私信交流。如果有任何相同或不同想法,也歡迎大家留言。
推薦閱讀:
※英語數字表達方式大全- -寒假在家學一次性搞懂
※蘋果8的怎麼樣?
※英語學習「新」感悟
※明星為了學英語付出過哪些努力?
※Tim的英語語法入門 - 第一章 - 詞性(詞類) - 第四節 - 動詞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