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疾病就在我們身邊
AID簡介
自身免疫是指機體免疫系統對自身組織產生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引起免疫應答的現象。免疫應答是指特異性淋巴細胞對抗原識別、活化、增殖、分化及產生免疫效應的全過程。抗原是產生免疫效應的觸發因素,可以作為抗原的物質有很多,如:病原體、異種動物血清、花粉、自身衰老細胞。機體針對自身抗原產生免疫應答為負時,可保護機體免受自身免疫系統的攻擊,為正常的免疫耐受現象。若對自身組織的耐受性遭到破壞,則機體將視自身的組織、成分為「異已」,發生免疫應答,產生自身抗體,對機體產生損傷,造成疾病,即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 AID)。
AID分類
據文獻報道,AID已超多100種,常見的約30餘種。大多為原發性疾病,少數是繼發性。原發性疾病發病機制複雜,大多與遺傳因素相關,環境因素也參與其中。按照病理與臨床特點,AID可分為器官特異性和非器官特異性疾病。
器官特異性AID的靶抗原和病變常局限於某一特定器官,如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CLT)、瀰漫性毒性甲狀腺腫(GD)、1型糖尿病(DM1)、重症肌無力(MG)、潰瘍性結腸炎(UC)、惡性貧血伴慢性萎縮性胃炎、goodpasture綜合征、天皰瘡(PE)、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C)等。
非器官特異性AID的靶抗原和病變常呈全身性或系統性,如系統性紅斑狼瘡(SLE)、類風濕關節炎(RA)、系統性硬化症(SSc)、乾燥綜合征(SS)、多發性肌炎/皮肌炎(PM/DM)、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系統性血管炎(SV)、硬皮病(Scl)、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AIHA)等。
隨著科技發展和診斷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AID被發現,而環境與生活習慣的改變也會觸發AID的產生。據自身免疫病協會統計,美國約有1470-2350萬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高達總人口的8%,AID已躍居繼心血管疾病和腫瘤之後的第三類主要疾病。因該病病程長而複雜,遷延不愈,可致殘,甚至致死。
AID臨床表現
AID患者的臨床表現多樣,總體而言有以下共同特徵:
1. 多數原因不明
2. 有遺傳傾向
3. 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易發生於女性,並隨著年齡增加發病率有所增加
4. 患者血清中可測到高滴度的自身抗體和(或)自身應答性致敏淋巴細胞
5. 病程一般較長,反覆發作和慢性遷延
6. 疾病有重疊現象,病人可同時患有不同的AID
7. 病損部位有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漿細胞浸潤
8. 難治性,用免疫抑製劑有一定療效
AID的診斷
AID的確診往往是綜合性檢測手段的體現。自身抗體已作為診斷AID的標誌物。不同的AID常伴有特徵性的自身抗體譜,不同的自身抗體在AID的疾病進程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檢測自身抗體水平有助於AID的診斷、活動程度判斷及療效評價。
自身抗體可分為臟器特異性自身抗體和臟器非特異性自身抗體。如抗核抗體(ANA)屬於臟器非特異性自身抗體,正常人尤其是老年人體內也會有低滴度ANA存在。
檢測自身抗體常用的方法有間接免疫熒光法(IFA)、酶聯免疫法(ELISA)、免疫印跡法(western-blot)等。近年來,隨著化學發光方法(CLIA)的問世,CLIA在AID檢測領域也開始流行起來。幾種方法各有優劣,一般用IFA篩查,定量方法確認。相比較而言,IFA的操作和判讀較難,自動化水平不高。
AID的治療
理論上,重新恢復免疫系統對自身抗原的耐受是AID的治療目標,但至今未能實現。事實上,由於AID的治療手段有限,一般以對症治療及控制病情進展為主,最大限度減少靶器官損傷。
臨床上,常規治療以抗炎藥物和非特異性免疫抑制治療為主,只要配合合理治療,多數病人可藉此獲得長期緩解。而特異性免疫抑制治療大多數處於動物試驗或臨床前期研究階段。此外也有血漿置換清除異常抗體和細胞因子,口服自身抗原,調節免疫藥物等其他治療手段。值得欣慰的是一些新生物製劑的出現提供了針對某些致病因子的靶向治療方案,目前已在臨床顯示出良好的療效及耐受性。幹細胞移植(SCT)治療嚴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未來的一個方向。
隨著基礎及臨床研究深入,必將在疾病易感基因、疾病特異性標誌分子以及發病機制領域獲得突破性進展。屆時即可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預防和早期診斷提供巨大幫助,也可為尋找更加精確而且合理的治療方法提供線索。
20170615
推薦閱讀:
※為什麼感冒的時候要多喝水?
※為什麼一進婦幼就要住院?
※【硬派健身】健身時,專註於當下。
※吃西瓜引起腹瀉的西醫解釋是什麼?
※怎麼看待換頭手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