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篇】從愛因斯坦,到《未來簡史》,再到人類的意識與意義
04-27
上一篇文章當中,我提到現代人是自由人文主義的信仰,認為我們自己的感覺、想法、意志是最重要的,比什麼都重要,是一切權威和意義的來源。如果這種信仰受到衝擊而轟然崩塌,我們認為的永恆的意義不就跟著消失了嗎?而這一信仰正在接受著科學發展的考驗。科學越是發展就越是對人了解的越深,對人了解的越深就越是覺得人類很平常,並非什麼萬物之靈,雖然是比其他動物聰明,但是再聰明也有限制你的事物存在。人類的一切有意識的活動也只不過是一堆生化演算法的集合而已,跟計算機的程序異曲同工。運行一系列步驟,最後輸出一個結果,這個結果可能是個動作、也可能是個想法,也可能是種情緒。又考慮到人類存於地球不可能永恆,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未來,大多數人類也許就會毀於從普通人升級為神人的「人類」之手。為啥?不多說了,看上一篇文章的詳細闡述。
推薦閱讀:
總之,人類的存在不是永恆的,人類現在認可的信仰、意義也是可能在未來某個時刻慢慢消失不見。如果一個你信的東西不是永恆的,是不是有種意義感崩塌的感覺,反正我有。那怎麼辦呢?意義又是人類賴以生存不可獲取的精神支持。
討論到這裡,就上升到哲學層面的思考了: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萬事萬物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先坦白我壓根兒沒看過什麼哲學書,但是也不妨礙我解釋這些哲學層面的問題,這些解釋對我自己有用有幫助,所以寫出來分享給大家,說不定你也曾這麼想過,這就夠了。我的解釋是:客觀來說,人生沒有意義,人類存在沒有意義,萬事萬物存在也沒有意義。但,我們需要建構意義,因為意義的存在能夠讓我們活得更好。
我時常在想,對於一個單個的動物個體來說,他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比如雪豹。我喜歡看動物世界,我覺得一個動物存在的意義就是生存和繁衍。這是他們存在於地球上的兩大終極目標。吃得好,喝的好,不被天敵吃掉,存在於地球空間的時間長,性成熟之後有配偶,能夠把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越多也好,並且希望後代也能夠活得好,做好傳宗接代的活兒。這樣存在於動物每個細胞內的基因就能夠永續傳存,當然前提是不要遇到災難性的事件導致族群滅絕。如果,我描述的這個動物有情感情緒,那麼生活的好的一個重要指標應該是儘可能的體驗到更多更長時間的積極情緒情感,當然低等動物沒有這項高級的生理心理功能啦。對於一個非人類的動物,能做到上面幾點,就是對得起它在地球上走一遭了,也就可以說它生活的很好。那麼,人類也是動物的一種,對我們來說,怎麼樣的生活算是好的生活呢?說實話,其實跟上面描述的動物差不多,不管怎麼變化,人類的兩大生存目標還是生存和繁衍。即生活的好+有後代。有人說不對,有些丁克,就不想要孩子,你怎麼解釋。我的解釋是他們為了更好的生存,放棄了繁衍的目標,他們覺得要了孩子會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他們寧願不要孩子也要過好的生活。這可以說是他們的一種理性的選擇吧。說到這裡,就要說到使得人類發生認知革命,從其他生物中脫穎而出的牛逼思維工具了:意識或思維。這個讓人類可以通知其他萬物的工具其實是一把雙刃劍。這種工具給人類帶來了理性思考的能力,丁克一群也許就是處於理性思考。選擇放棄繁衍目標而好好的弄好生存目標。如果每個人都這麼做,人類就絕種了,好在很多人會選擇既要生存的好也要繁衍的目標。
這種工具還有一個額外的厲害之處是:會虛構,能建構。人類的意識思考能夠虛構出世上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大家都信了,大家就能在一起合作做事,而且是陌生人之間也能夠合作共事,這也是人類比動物牛逼的關鍵之處。其他生物沒有這種高級意識思維,他們不會崇拜永恆的東西,但是人類會,那就是人類的信仰。動物不會從其他同類的死亡推測出他們自己也會死亡,但是人類會,人類知道自己總有一死,自古以來人類就不斷追求長生不死而未可得。如果像其他動物不知道自己將來會死也就算了,但是你明知道你總有一死,你還活著有啥意思呢,意義何在呢?這也許就是人類意識的弊端,因而無數人會思考死亡的問題,也時常糾結於此問題。所以,存在與死亡一直是終極的哲學話題。也許正是因為死亡的存在和不可避免性,人類才會一直追問:XXX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假如以後人類可以長生不死了,那麼很多幾千年來要思考的哲思都可以從書中划去了。這是後話了,暫不討論。目前看來,人類壽命雖然還是不斷延長,但遠未達到長生的地步。好吧,人固有一死,那還活什麼勁呢?no,no,你想到你必有一死可能會感到絕望,意義感崩解,但是沒關係,過一會兒你還是會活蹦亂跳的該幹啥幹啥去。因為你有一項本領,那就是建構意義的能力。
客觀來說,一切的存在包括宇宙都沒有什麼意義,但是牛逼的人可以為之建構意義,以滿足心理需求,防止心理崩潰,所以建構意義才是人類最為強大的心理防禦機制,當然這機制對人類生存繁衍來說至關重要。人比其他動物的需求還多一樣,那就是對意義的需求,因為這會讓人們生活的更好。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這不就是面對死亡建構的意義嘛。和面對死亡一樣,面對信仰崩塌、意義崩解,面對你現在信仰的認為是永恆的自由人文主義也有消失的一天,面對科學的進步與發展慢慢揭露出人類與一般動物一樣的本質,面對在未來大多數人類可能會滅絕或是淪為神人或人工智慧的階下囚,面對這些種種情況,你要做的就是從新建構意義,考慮如何防止未來可能出現的悲劇,以及從個體生存繁衍的角度考慮時,不要執念於任何事物,因為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恆的,你可以相信,你可以建構與之連接的意義感,但是當你相信的東西處於某種目的會危害你的安全甚至是生命時,你要學會放下對其的執念和被動建構的意義,考慮最最底層的意義:對你自己來說,你如果在一段有限的生命歲月了,生存的更好,繁衍的更好。信仰基督教其實就是建構意義的一種方式,但是如果你執念於基督教而去參加十字軍東征,那麼你看很可能會因此喪命。
你覺得你要對婚姻家庭負責,但是卻過著一種悲傷痛苦的婚姻生活而不敢離婚尋求真愛,這其實就是你對婚姻的一種執念,它會成為你的枷鎖,限制束縛你。面對同一件事情,人類可以建構出不同的意義,不同的意義會帶給你不同的感受體驗和不同的隨後行為。而其中有些意義是對個體有益的,有益於個人生存的更好更開心幸福的。而有些意義雖然也會賦予個體力量,但是總體來說卻會對其生活造成毀滅性的影響,比如復仇。寫到這裡也差不多了,赫拉利在書中說過,讀歷史其實不是為了從中借鑒經驗,也不是為了指導預測未來的生活,而是知道處在當下的我們面臨的選擇有多種,越是了解的多懂得多,你的選擇也越多。當你知道了諸多選擇時,你會選擇對個體乃至整個大系統都有益的那一類。你懂得的越多,不管你是讀歷史、科學、哲學、宇宙天文學等等等等,你會找到自己的興趣,關鍵之處在於你不再執念於某類事物,宗教也好,科學也罷,信仰只是為了讓我們生存的更好,讓我們建構更加有利於生存的意義。但當你拋開著一切,僅僅關注對個體來說最最重要的事情:生存的好+繁衍的好時,你就會放下執念,關注到自己最原始最本真的需求。不管未來怎樣,我還是會看我喜歡看的書,研究我覺得有意思的問題和社會現象,培養我覺得好玩的興趣愛好,搞好親密關係,跟愛人一起體驗各種新奇事物,好好工作,體驗生活。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