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館如何成功跨界?
人人都想開咖啡館,就算明知咖啡館並不賺錢。
你看看上海國際咖啡美食節的盛況,就知道在文藝青年飛蛾撲火的熱情面前這點冷水根本不值一提。眾多的網紅咖啡店在同一時間現身Shanghai Coffee Festival上海國際咖啡美食節,眾多店主現場分享他們與咖啡館的「心路歷程」,想開第一時間派出記者,為你帶來咖啡館跨界新模式分享、開店心路歷程分享、咖啡經營模式分享,所有一切,都是告訴你,咖啡館怎麼盈利。
▲3月28日,一年一度的咖啡嘉年華——上海國際咖啡美食節開幕了,這次的咖啡展集合了眾多網紅咖啡店主,分享他們與咖啡館的心路歷程,吸引了無數觀展者。
跨界成了一種新的集體朝聖,畢竟大家都想在「消費升級」和「生活方式」的新宗教里分一杯羹。大有大的商業戰術,小也有小的生存之道。
咖啡館賺錢難是真,但只要方法對,也是可以條條大路通羅馬的。
想開咖啡館怎麼賺錢?別聽我的,聽過來人的。
跨界不是要有意為之,咖啡館是一種立體媒介
摺疊咖啡創始人李佳我叫李佳,直來直去的白羊座,上海摺疊咖啡的創始人。做過幾年日本小學館都市女性時尚雜誌《Oggi》的編輯,也出任過日本旅行雜誌《行樂》主編。
2014年,我成了全職媽媽,重返職場的時候,決定做一個線下「媒體」,把自己的很多想法,通過一個立體的空間呈現出來。那做空間又有現實問題出來了,你怎麼cover掉這麼貴的房租?靠什麼方式可以吸引人流,聚集人氣?於是想到了咖啡。作為「靈感魔葯」,咖啡使人心明眼亮,也是一個很好的讓大家聚會交流的載體。
▲La Mula莊園的巴拿馬瑰夏研討會、韓懷宗老師宣講的台灣紫葉咖啡品鑒研討會、「首席咖啡手」Golden老師的虹吸壺瑰夏分享會,也都曾在我們這裡舉行,一大批粉絲濟濟一堂,好不歡樂。
我很早以前,大概2012年做過關於精品咖啡的採訪,當時上海只有為數不多的像Sumerian,質館,Seesaw,Volcan這樣的精品咖啡館,所以很早以前我就喝過來自衣索比亞、蒲隆地甚至雲南的咖啡,算是做過早期調研。我的小夥伴華芳又很文藝,很喜歡泡館,於是,基於愛好和一點點對咖啡的粗淺的認識,我們就這麼開始了。
2016年夏天,摺紙藝術家梁海聲老師來店拜訪,用A4紙折出很多意想不到的造型,其中有一隻小狐狸造型特別討喜,也由此演化出了今天「摺疊」Logo的造型。
摺疊咖啡(渡口店)選址在「渡口空間」,位於黃浦江畔,與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一街之隔。原是一棟上世紀後現代主義風格別墅,緊鄰魔都「最美公交站」熱門賞櫻地浦西公交樞紐,皓月當空時,櫻若飄雪。
如今經設計師重新打造,將社區、鄰里、藝術等元素融入其中,成為了一棟時尚且頗具文化氣息的創意空間。
▲上海摺疊咖啡(渡口店)效果圖
營運至今,摺疊渡口店早已能夠穩定收支,每個周末都是小夥伴們的服務高峰,店內座無虛席,且熟客越來越多。沒想到當初的一時衝動,還真折騰點動靜出來了。在做咖啡館之前,我是媒體人,我覺得咖啡館是可以作為一個立體的媒體來理解,通過咖啡這個途徑,把人聚集起來,咖啡館就是合作的舞台。
▲2016年3月13日,La Mula莊園的巴拿馬瑰夏研討會
對我們來說獲取知識的途徑可以分為三種:線上的知識分享;線下的活動分享;和走出去的體驗分享。所以除了咖啡館,我們還有一個叫做行知星球的旅行平台。
行知和摺疊是互生的兩個概念。行知星球是一個旅遊產品,把大家帶出去,通過玩的方式接觸咖啡。
▲行知平台推出的咖啡主題行程行知可以為摺疊輸出一些主題內容,通過行知平台設計一些咖啡主題的行程,對我們咖啡館本身也是一個帶動,摺疊為行知提供了一些線下的分享活動的空間。活動的內容不局限於咖啡,也有音樂達人,美食達人,葡萄酒達人來做分享,每周2-3場。
▲「首席咖啡手」Golden老師的虹吸壺瑰夏分享會
摺疊的另一個跨界概念體現在衍生品方面。我們在咖啡館的樓上有一個皮具愛好者空間,有皮質切割的咖啡杯墊,行知平台有開發自己的皮具旅行手帳,有用原產地的咖啡麻袋和咖啡結合製作的包包系列,以及與藝術家合作掛耳系列。
▲BOP競標豆夏蜜
▲咖啡產地麻袋包
跨界不是有意為之,而是在實際的運營中思考如何拉動消費,如何讓咖啡不了解的人對咖啡有一種自然而然的親近,想要從很多側面打造咖啡館。
如何拜訪:上海市黃浦區陸家浜路18號一層
跨界咖啡館的經營思維,選模式,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印象暖暖Après-midi Café創始人李唯一
30歲的女人,除了帶娃和工作,繼續追求自己的夢想,算晚嗎?30歲的時候,我已成為暖暖的母親,留法回來,上班,結婚生娃,突然,也不算完全毫無徵兆的,我決定創建暖暖,為了實現自己的繪畫夢想,我覺得不晚!
其實並不是工作的繁瑣,讓我產生離職的念頭,只是總有一個想法,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於是,我開了上海第一家以繪畫為主題的咖啡小館,倡導「慢」且有思想有品質的生活方式。在咖啡與繪畫中慢下來,仔細感受生活,用一個或幾個興趣,豐富自己、取悅自己。
對於一家咖啡館來說,咖啡的品質是重要的。所謂的商業模式,一定是建立在咖啡本身的高品質之上的延伸。但咖啡質量ok就可以把咖啡館做好嗎?軟硬裝、地段選址、器具設備這些可以稱作商業模式嗎?
我認為不。
這些之是商業模式的基本,關鍵是要搭建屬於自己DNA的咖啡平台。現在市面上比較常見的商業模式有三種。
第一種就是以「咖啡」為核心。向咖啡的中上游延伸,例如咖啡農作物和烘培產業,同時經營咖啡館來給消費者和客戶進行品嘗,這種更多的是工作室的形式。
第二種是「咖啡+」的模式。以咖啡為主,輔助其他主題。例如市面上流行的Linefriends Cafe,主題主要體現空間裝修、衍生產品。
第三種是「+咖啡」的模式。咖啡的屬性更弱,例如健身房的咖啡角,為來健身的顧客提供一個休息的區域,咖啡本身並不是主角。
在經歷了2年多的摸索,我探討出了第四種模式:「咖啡+主題」。咖啡和主題,是兩個不附屬、不表面、獨立且緊密關聯的業務,兩塊都可以盈利。相對於傳統的市場擴張,我更傾向於在一家店不斷深入下去,挖掘更大的潛力。選主題,強烈的主觀性選擇和客觀的商業市場論證.
無論是大眾還是小眾,都可以有很好的方式推動。但只有自己喜歡的東西才能克服重重困難堅持下去。現在也有其他的人在做繪畫主題的咖啡館,這其實是以行帶市的一個效應,會把小眾的市場盡量擴大該有的一個規模,在這種情況下實際大家是共贏的。
▲帶有花園的畫室與咖啡空間
第二,選自己具備優勢的。
如果只是喜歡而不具備優勢,也是要慎重而為,往往你只是有愛好者的熱情,而缺乏專業。
▲畫友作品
第三,選市場容量大的。
確定目標市場容量才能夠有的放矢地使用更有效的市場手段。如果咖啡和主題兩個目標人群相互轉化,按照轉化率都是50%來推算,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空間里可以賺200%的錢,也就是1+1>2的效果。
如何拜訪:上海永嘉路251-3號
外賣起家,專註小而精
Mini Max 蒾尼麥思現烘咖啡創始人牟尤婧
我們最初是一個線上咖啡店,以外賣為主的。2015年的第一家咖啡館選在常熟路,四周有商務樓,店面20平米左右。商務人群的需求比較穩定,多數買了就走,對於咖啡館本身的空間也沒有太多要求,只要咖啡的品質夠好,價格又親民,他們就會一直來。
▲牆上掛著各種被塗鴉過的外賣杯,你也可以用我們提供的水彩筆在外賣杯上動手作畫。
對咖啡館的經營者來說,房租是個很大的問題。如果一上來就租很大的空間,那為了生存我就會要被迫的在品質上作妥協,不想這樣做,所以我選擇小而精,我們所有的店面都在20平米以下,提供一個窗口。
最開始會比較艱難,模式如果對的,就會是可行的。我們現在最艱難的時期已經走過了,到今年已經有三家門店分別在常熟路、宜山路、七寶萬科。今年會有至少3家開店計劃。一家在環球港B1和一個家居品牌合作,在店內運營一百多平米的咖啡區,第二家在淮海路iapm對面的巴黎春天。
咖啡的業務逐漸穩定之後,我們覺得光賣咖啡不夠有趣,再加上身為設計師的優勢,就想要做一些嘗試。我們的跨界主要體現在產品上,最先嘗試的創意烘培。
在咖啡豆的烘培過程中加一些柚子皮、一些鹽、一些糖,看能不能烘培出帶一些香氣的咖啡豆。接著開始研究跟花茶做結合的創意手沖,因為手沖是熱的,所以我們用花茶和單品豆結合做創意手沖,研發出了帶有玫瑰花、桂花、菊花香氣的手沖單品。之後我們把冷萃跟水果做結合,研發出了有柚子、藍莓果香的冷萃咖啡。
因為咖啡渣有去污去油的功能,咖啡粉有滋潤和保濕的作用,於是我們又嘗試跨界到了家化領域。
▲可以吃的咖啡手工家事皂
▲純天然牛油果油椰子油潤唇膏,融入單品咖啡葉香氣
▲咖啡精華護手霜
▲杯子蛋糕般的聖誕限量款家事皂
▲情人節限量版手工家事皂
▲咖啡大豆蠟香氛蠟燭
▲咖啡浴鹽氣彈
▲純天然立體棉花乾花香氛掛片
因為目前的產品都是手工製作,產量有限,也只在門店銷售,所以盈利上其實還是有難度的。咖啡衍生品的新品牌Maxis也於今年獨立出來發展。
如何拜訪:上海常熟路191號乙/上海宜山路2346號/漕寶路3366號七寶萬科廣場5樓
推薦閱讀:
※日擼600+,你不能錯過的羊毛盛宴!
※做什麼副業每月能有穩定的收入!
※思考:什麼是能力和知識最大商品化思想?
※還在投餘額寶?你OUT了,快來關注下這些銀行理財的優等生吧!
※高手拍案叫絕,韭菜感動到哭的均線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