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醫療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這個圖是我個人的一個理解,未來互聯網醫療發展的一個大概方向,當中沒有將醫院列入,是因為這塊涉及的過多,後面有機會再單獨介紹。
先說下當下的幾個大的財團在醫療行業的布局。
百度
作為互聯網公司,bat都已進軍醫療行業,雖然百度裁撤了醫療事業部。但這並不是百度退出醫療行業的信號。相反,基於多年在醫療行業的布局,同時基於自身搜索引擎所建立的海量大數據。百度在醫療領域已經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個人認為這個方嚮應該是智能醫療,未來百度的方向將是互聯網+AI醫療。
阿里
阿里先後收購了多個醫療醫藥相關的企業,最大手筆當屬1.7億美元,收購中信二十一世紀,占股54.3%。中信二十一世紀(2014年10月21日,更名阿里健康)手中握有全國藥品電子監管碼,作為每件藥品的電子監管碼,可以讓消費者追蹤到藥品的製藥廠商、分銷商和零售商,以保障藥品質量。
這其中可以看到一個方向,藥品確實是阿里的早期布局,雖然阿里現在上繳了電子監管碼,但並不影響其根本方向,阿里是想以支付寶為支撐,進軍醫療行業的支付方向,挂號、繳費、抓藥,但是遇到的問題也不少,這大多和傳統的醫院管理有關。
除了支付,阿里在醫療領域也有明確的方向。當下中國的形勢,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只能是治療、預防、健康這樣一步一步過度,這是一個很長期的過程。
阿里在這一步的布局,應該是預防與監測,通過智能穿戴設備+移動App,所以智能穿戴設備這種可穿戴醫療設備的方向,最近幾年,甚至十年內將要持續增長。
衛生部發布的「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也指出,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中,購買的藥品價值中民族企業佔80%以上,耗材和器械中民族企業佔50%以上;同時還有醫療器械對外關稅的減免,政策導向也將引導這個走向。
除此之外,阿里也將布局於遠程醫療。但遠程醫療同樣需要專業的醫生,目前的阿里健康線上問診的專業度還遠遠不夠。
騰訊
騰訊與阿里在戰略上有較多的相似之處,也收購了較多的醫療醫藥相關的企業。
在15年年初的時候騰訊推出了糖大夫血糖儀,通過這點可以看出,騰訊與阿里都看中了預防與監測這一塊。但同時,騰訊應該還會向慢性病防治方向做重點傾斜。
另外,騰訊的涉獵方嚮應該還會包括家庭醫生這個已經在國外很成熟的方向。
綜合慢性病和家庭醫生,我覺得可以推出家庭醫生+個性化醫療的方式。
綜合這兩點,我個人認為慢病確實是應該作為當下的主攻方向。
另一方面,微信支付與阿里支付寶的戰略基本一致。
騰訊的線上問診,實際上就是好大夫在線模式,目前線上問診做的比較好的當屬平安好醫生、春雨醫生。
平安好醫生和春雨醫生
從talkingdata公布的數據來看,平安好醫生的用戶覆蓋已經超越了春雨醫生。特別是最近兩年多,平安好醫生呈現了爆髮式的增長;雖然春雨醫生這兩年的發展也不錯,但是基於土豪背景的平安來說,還是差了一些。王濤(馬雲早期的五虎將之一)上任後平安好醫生的用戶覆蓋,確實有了明顯提升,目前已經有過億的用戶了。但是相比如此龐大的用戶數,僅千人的醫生團隊相對有些資源不足了;所以在線上問診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排隊的情況,但排隊的時間目前還比較短,算是可接受。
春雨醫生,自從張銳英年早逝後,半年的時間CEO的位置一直處於空缺的狀態,一直沒有合適的人選對春雨醫生還是有一定影響的。
不過4.17日,春雨醫生官網宣布原華潤醫療集團信息管理部總經理張琨將就任CEO。接下來春雨醫生的發展讓我們一起關注吧。
通過對比,平安好醫生的服務,與質量相比春雨醫生看上去要好一些,但是這些優質資源,只是用於線上的診斷,算不算資源的浪費呢。
平安好醫生的布局核心應該還是要回到保險,健康險。
春雨醫生的主要收入來源是與醫生的診療費分成。
房地產商,諸如萬達、恆大、萬科
雖然早前萬達集團已經有150億的投資用於醫療方向,但本月初,萬達投資700億,在成都建設醫療產業園,打造一座世界級的醫療產業中心,這大手筆還是著實讓人震驚。
諸多地產商涉獵醫療領域,主要原因無非以下三點:
一是政策紅利的放開
2012年以來,國務院,衛計委多次發布各種優惠政策,放寬准入條件、簡化審批、醫生多點執業、人才引進、土地供應、公私合作等相關配套上都提供了優惠。
二是行業的高利潤
大部分的公立醫院,由於管理的低效,利潤空間並不高;管理高效的民營醫院,凈利率可以實現15%-20%。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地產開發能力的繼承
萬達、恆大、萬科都是房地產行業的龍頭,擁有雄厚的資金,醫院前期的開發建設、以及整個過程的資金運作,都不存在問題。而且這些大地產商擅長持有物業型的投資運營,對醫院這種高投資,回收期長的產業,對於他們更為合適。
萬科在醫療方向的重點是兒童醫院,集醫院、商業、養老、住宅為一體,通吃的節奏。
萬達走的是高端醫療的路線,知名產後恢復中心、高端健康管理中心、醫療美容、中醫養生,萬達的方向是高端健康方向。
恆大的醫療戰略是優化醫療服務、完善健康保障、發展大健康產業方向,打造科學、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健康產業。恆大實際所涉獵的醫療範圍不可謂不廣,互聯網+社區健康管理中心、高端醫療、慢病防治、醫療器械、醫療設備、藥品、醫療技術、養老、健康險等幾乎全部涉及其中,不可謂胃口不大;不過當下主要涉及的還是互聯網+社區健康管理中心。
地產商投資建醫院,可以保證高效的執行力;醫療對房價有提升的作用,最終達到雙贏。缺點是前期投入巨大,不是土豪玩不起。
地產企業的跨境醫療,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地產的紅利期已經逐漸遠去;伴隨消費水平和經濟水平的提高,高端人群對現有的醫療需求已難以滿足,健康醫療在未來必然會受到越來越多的投入和關注。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健康中國的戰略」,計劃將健康醫療的產業規模擴大到10萬億元;未來幾年內,國內民營醫院的佔比將逐步提高,官方預計將達到25%~30%,我個人認為這個預估值有些偏低,未來可能會接近50%。
醫院管理
目前傳統公立醫院的管理人員,大多是科班出身,雖然也有進修,但並不是真正的職業經理人,當互聯網醫療的發展達到一定程度,政策上將會進行支持;以職業經理人或第三方的管理、技術滲透或者合作引導,最終達到與互聯網的對接。
分級診療
目前醫院的醫生與患者數量與醫院的級別有明顯的倒掛,這不是一個正常的發展趨勢。
互聯網醫療的引入有助於改善這一問題。
電子檔案電子檔案的重要性我就不再多說了,但是同時保證安全性也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
公立醫院從品牌、醫生資質、技術角度都有很大的優勢。高端、專業的定位才是民營醫院的方向,高端和專科的民營醫院在未來會更普遍的出現;這和我們當下多層次的醫療需求的國情也是相匹配的。
總結
雖然目前在商業模式上仍然存在著不少爭議和問題,但是伴隨著政策的放開與各方的深入摸索,未來實現O2O醫療服務閉環是大勢所趨。同時伴隨著電子病例檔案的健全,小病手機問診,大病醫院治療將成為一個新的態勢。
所以互聯網醫院和線下醫院並不是競爭關係,而是一個互補的關係。做到小病不出門,慢病少出門,危病、急病少排隊。未來的發展可能會涉及如下幾個方向:
1、依賴互聯+大數據+智能監測的互聯網醫院;以慢病防治、健康管理、遠程VR診療為主;
2、電子病例系統、醫學影像信息系統、檢驗信息系統、監護信息系統的聯網,以及安全防控;
3、家庭醫生、個性化診療的推出;
4、公立醫院做綜合、基本,民營醫院做專科,高端;
5、健康險普及;
6、高科技技術:智能機器人醫生的輔助診療、3D器官列印、手術機器人、基因測序。
推薦閱讀:
※丙肝病毒攜帶者會傳染嗎?
※醫生最害怕產婦做的三件事,每一件都會延長產程?
※除了胃鏡,還有其他胃病診斷方法嗎?
※一文看懂中國家庭醫生髮展進程
※治療失眠的食療方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