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堆莫名其妙的廢話

有時候拿好點的設備聽久了,會上癮。以至於看現場的時候,心裡會想,也不過如此嘛。回到家發現,自己說不定還更喜歡錄音室版本。

或許因為我不是金耳朵,我最多也就只能區分出來兩三千塊的耳機和八九千塊的耳機有什麼區別,再往上走,其實對我的耳朵也沒啥意義了。

記得之前哪位知乎用戶曾經說過一句,你所聽到的CD中的音頻,實際上(大多)根本就不是你們所想像的「真實」的聲音。一首歌錄完,要經過音頻編輯軟體多少次的修整,才能最終得到人們所謂的「天籟之音」?如果音頻里Josh Groban的聲音全是干聲不加任何混響,它還會是人們心裡的那個「天籟之音」嗎?

自從這兩年我有機會在美國看Vittorio和Josh的現場,有關這方面我想了很多。Vittorio作為唱歌劇的,無需藉助話筒,站在舞台上聲音便能傳到劇院的每個角落——從這個角度講去看他演出是值得的——由於沒有了從聲波轉為數字信號、再從數字信號重新還原為聲波的這一整個過程,個人認為他發聲後產生的聲波所包含的信息與需要放大器的流行歌手相比,流失得就少了一些——而且它確實是完全未經過處理的(除了由於劇院環境所造成的混響效果)最原始的聲音。如果你瘋狂砸錢玩兒Hi-Fi就是為了追求100%還原,那麼像這樣的現場演出或許是最適合你的。

可你追求的到底是什麼呢?到底是做到100%還原這個概念本身,還是享受音樂,還是別的?

有人說,對音頻的後期處理就像給一個女生化妝。講真我很同意這個說法。No offence,但是某些人所追求的所謂「素顏」實際上根本不是那個「妹子」真正素顏的樣子。而這些人還在聲稱「追求素顏」才是玩Hi-Fi正確的「聽音觀」。

真的非常可笑。

在這種事上我想做個誠實的人。我喜歡化了適合自己的妝的「美人兒」。當然,如果有的「美人兒」素顏我認為才最適合她,我也會喜歡。你在看我前面幾段文字的時候可能覺得我在自相矛盾、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但我想現在你或許會懂我的意思。

Josh Groban目前總共有七張錄音室專輯。而其中我最少聽的一張可能就是Illuminations。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他的聲音幾乎沒有加混響效果。你要知道這對於咱這種聽慣了第一張專輯裡「To where you are」那種明顯到小白都聽得出來的混響的傢伙來說,真踏馬……渾身難受【圍笑:) 當然,混響這種玩意兒肯定不是時間越長越好,什麼東西都要有個度(其實剛才這首我就覺得有點長了),但如果太短了又會顯得聲音不夠精緻。是啊,我想他的聲音就屬於我剛才說的,「適合化淡妝的妹子」。

這世上有太多太多種不同類型的迷人的音樂。而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段音頻到底適不適合用某種方式處理(或是根本不處理),到頭來,還是聽者自己說了算。我不認為所謂「正確的聽音觀」真的存在。我們都愛同一個「姑娘」,你喜歡她素顏的樣子,我喜歡她化淡妝的樣子,誰都沒有錯,僅此而已。

至於誰喜歡巨貼耳的人聲誰喜歡刺激的高頻誰喜歡動次打次的低頻,

那是別人的選擇別人的審美。關你屁事。

——————————————————————————————————————

最後想說的幾句:聽現場演出的感受(我的意思是,聽感……不把看到自己喜歡的歌手時候的激動心情包含在內XDDD)真的不一定能好過聽錄音室版本(注意,我說的是「不一定」。像交響樂什麼的個人認為還是聽現場好)。有的時候現場音量調太大讓人很不習慣;有的時候你會發現歌手的聲音離你不夠近,你體會不到「他就在你身邊呼吸」的感覺,而且細節也沒有你在錄音室版本里能聽到的多。你一個人安靜地在家裡聽,沒有別的事物打擾,戴上耳機的時候你更會有種「他在給我一個人唱歌」的錯覺?( ?? ??)……【這話聽起來好屌絲

當然今年九月蜀黍過來演霍夫曼我是肯定要氪一發的。明年拉美莫爾的露琪亞也氪。

畢竟一個大活人蜀黍站在你面前那實在是比看照片兒爽太多了。

推薦閱讀:

每一首歌都是一棵小草
徐佳瑩《身騎白馬》如何評價?
為什麼在歌手的舞台上譚晶的歌聲讓人覺得很高級?
如何評價beyond樂隊?
詩經版:美麗的神話

TAG: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