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浙報傳媒「賣報紙」,二三四線的傳媒集團又咋轉型吶?

最近,朋友圈都在轉個新聞:浙報傳媒出售《浙江日報》等21家新聞傳媒類資產

2月24日,浙報傳媒(600633)將甩掉新聞傳媒類資產的「包袱」,向控股股東浙報控股出售包括《浙江日報》《錢江晚報》在內的新聞傳媒類資產。

本次擬出售的資產2015年營業收入為23億元,占浙報傳媒2015年度營業收入的67.45%,也就是說,浙報傳媒砍掉貢獻了近7成營業收入的業務。

看完之後,感慨萬千,腦海里就倆字「資本」。

在大多數傳媒集團還在探索媒體業務創新,弄個公眾號,整個app,將內容搬至互聯網以進行新媒體轉型的時候,浙報傳媒通過剝離報紙,在「傳媒+資本」的路上策馬奔騰,絕塵而去……這才叫擁抱互聯網吧!

再加上最近成都的媒體圈也有不少新花樣,突然很想聊聊杭州、成都這樣的二線傳媒市場,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去北上廣,還有大批的媒體人,棲居在二三四線城市……

1.先說浙報

上學那會,有門課叫《媒介經濟學》,慚愧的說我真是沒大聽懂,但當時有個詞印象很深——借殼上市,《成都商報》走的就是這個路子。1994年創辦,1997年收購收購四川電器,1999其廣告和發行經營的公司博瑞投資借殼四川電器上市,被譽為是中國報業第一股。

之後一段時間,各地的報社、廣電系統都是藉助這一模式,譬如2001年,陝西廣電網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借殼黃河機電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了上市,2006年,上海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的新華書店)借殼「華聯超市」實現上市。

2011年,「浙報傳媒」也借殼上海白貓證實上市。雖然不是第一家黨報報業上市公司,但是首家實現經營性資產整體上市的省級報業集團,包含了旗下報刊傳媒類經營性資產,16家子公司,而且還釐清了原有員工事業編製問題。

做到這點不容易,拋開北上廣那些早已轉型的來說,現在二三線媒體的體制問題理不清,采編經營都沒分開,記者還能拉著廣告,還能咋轉型納。

話說回來,關鍵是浙報傳媒上市之後的發展,也證明運營者的眼光。

2013年,斥資32億併購了杭州邊鋒、上海浩方遊戲平台。玩遊戲的人一定不會陌生吧!不玩遊戲的總聽過「三國殺online」吧,沒錯,三國殺就是邊鋒的,(我喜歡玩三國殺, XD)…… 收購7個月,凈利潤就達到了1.91億元。想當初嘲笑人家浙報買遊戲公司的,都傻眼了。

所以,雖然報業廣告刷刷下滑,但浙報傳媒並不care,有錢繼續投,主辦電競大賽,入股遊戲公司,又投資影視業、動漫業,旗下產業很廣。

可以說,當目前不少省份的報業還在拉廣告、空談媒介融合的時候,浙報傳媒已經有了「3+1」產業體系,新聞傳播、數字娛樂、智慧服務、文化產業,根據媒體報道數據:

其互聯網服務收入佔到總營收的40%,利潤超過50%。

澎湃新聞也寫到:

浙報傳媒把2013年視作國內傳媒集團發展分化的分水嶺,報業廣告出現了10%至15%的下滑……2014年,浙報傳媒公告稱,全國報業廣告降幅高達18.3%。

至2016年,《浙江日報》和《錢江晚報》等旗下主流大報的發行量和廣告收入再繼續走低,進入2017年,浙報傳媒終於決定卸下包袱,於1月10日起停牌並宣布了重大資產重組。

卸下包袱後,浙報傳媒不再是一家新聞媒體公司,未來走向也很明確,「交易完成後,浙報傳媒的主營業務將轉變為數字娛樂產業及大數據相關業務。」

2.傳媒川軍

說起杭州,可能是因為馬雲、阿里巴巴的緣故,總覺得這個城市天然帶著先進范兒、大數據、雲端的印象,所以浙報傳媒這麼會「玩轉資本市場」,感覺很理所當然。

但要說起成都的傳媒市場,總有種迷之搞笑的感覺。

作為一個坐落於我國大西南地區的盆地,俗稱天府之國,成都本身的休閑文化,註定了生活總是圍繞著「吃喝玩樂」四個大字,而遠離北上廣這些自命不凡的傳媒精英地兒,成都卻在媒體圈走出了條野路子,穩穩佔據一席之地,這實在是件有趣的事情。

先來講講本次出場的兩大主角:四川日報傳媒集團,成都傳媒集團,是兩大以報業為主的集團,你問我廣電去哪了?呵呵,這兩家競爭的太厲害,以至於雙方段位太高,早早就甩開了廣電系統。

四川日報傳媒集團,是以省級黨報《四川日報》為核心的,旗下有《華西都市報》、《天府早報》等一堆報紙、雜誌,但其餘都是小嘍啰,矩陣不是特別豐富,主要靠著川報和華西發展,但優勢在於,這兩家都是省級媒體。

《華西都市報》還是國內第一家都市報,現在你們居住的各大二三四線還較為流行的都市報,都是學習華西的經驗而來,可以說叱吒整個報壇。創始人席文舉提出的「敲門發行學」,改變了以往郵政投遞的模式,滿街的投遞員也是一道風景呀,順便還能給客戶送個牛奶啥的(笑)

這是川報集團的新大樓。

當時實習的時候,還在左邊的老樓上班。這裡可是成都市區的核心地段,離春熙路不遠,有時候採訪完就直接跑去逛街。

成都傳媒集團,旗下是《成都日報》《成都商報》《成都晚報》《每日經濟新聞》等,雖然都是市級媒體,但也實力不凡。

兩家媒體所在的地方也是一路之隔,在這條紅星路上直線距離不超過500米。

《成都商報》的創始人何華章也是個神奇的人物,用自籌的30萬資金進行創刊,堅持了兩年無刊號,硬是撐過來並且迅速崛起,和《華西都市報》打擂台,從版面、版數的設置,還是編輯的內容、形式,兩家簡直是「打」的熱火朝天,互相搶新聞,互相挖記者……大多數選題兩家也在拼速度、拼版面、拼質量。所以老話還是很有道理的,「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正是雙方勢均力敵的拼殺這麼多年,才讓自己越來越強,帶動起成都媒體圈整體氛圍的提升。

(題外話,後來成都商報併入成都日報集團,創始人何又走上政壇,最後在遂寧市長的職務上被帶走調查。

3.進軍互聯網

但畢竟紙媒的大勢下滑,所以兩家傳媒集團也在互聯網上各有「發力」。

2015年,四川日報報業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聯合投資、華西都市報實施運營的「封面新聞」出世,意與「東澎湃」並立為「西封面」。事實上華西原也有全媒體平台,所以應該還是以原有團隊為主,不過沒大用過他們的客戶端,所以也不好評價。

今年2月,《成都商報》推出的「紅星新聞」,又刷了朋友圈。20w+的年薪招募調查記者,讓多少月薪3000+的媒體人淚奔~相繼也搞了幾個大新聞,金正男被刺、武昌火車站等,紅星都有獨家報道,不僅要對抗華西,還有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的上游新聞。

(紅星的獨家)

但能堅持多久不好說,畢竟能做出好新聞,關鍵還是要砸錢,第一時間買票送記者去現場,不計人財物力的消耗,窮盡採訪對象,不計時間成本的操作,都是對背後集團財力的考驗;而當面對敏感話題,能不能寫、能不能發,又是對管理層處理能力的要求。

好在從目前來看,兩家集團轉型都還不錯,旗下涉足產業不少,川報集團下面有酒店、廣告公司、物流公司,關鍵是還有省級媒體的大招牌;成傳集團作為資本運營的老手,這些年博瑞傳播也涉足遊戲行業,與浙報有著相似的路徑。

可也有很多難題,譬如現在做客戶端的媒體太多了,很多媒體投入大筆資金,其實受眾有限,打開率也很低,內容也是照搬照抄,這種情況下,手機用戶憑什麼用你的客戶端?

還有記者搶熱點,一擁而上的報道,但實際上普通讀者看一兩篇,就明白怎麼回事了,除非有特別獨家的消息,才會再次關注和傳播。

更關鍵的是,隨著傳播載體的變化,人們看報的習慣也在變化,我家從初中開始訂報紙,大家都搶著看,後來等我大學畢業就不訂了,我爸媽用手機看新聞。而像我表妹這種95後,基本沒大看過報紙,手機、電腦瀏覽新聞,越往後的年輕人,越是這樣。

那未來傳統媒體靠什麼發展?

靠政策? 這是我目前看來最有力的支持,僅限黨報黨刊。

二三四線的都市類媒體怎麼辦?的確不好說。

不過,這不就是市場變幻莫測的魔力,我們誰都不知道,下一刻將會發生什麼?

推薦閱讀:

擦亮眼,這才是真正的用戶思維——媒體融合的十個關鍵問題

TAG:傳媒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