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戶外裝備及使用體驗
整理下我的戶外裝備購置過程,也分享下我在選擇和使用裝備的一些體會
先概括下
如果是新手,建議買一對登山杖(一對),價格不限,可以先買對用用,用幾次就知道該買什麼樣的了;背包挑個合適的;建議穿適合的登山鞋,爬山鞋子不要太休閑。
另外夏天注意防晒就好,記得戴帽子。
祝玩得愉快。
-------------------------------------------------------------------------------------
下面我就寫一寫自己爬山的一些經歷和裝備的使用
2015年7月的兩次海坨山紮營
大概是2015年7月第一次海坨山紮營,開始接觸戶外運動的。當時的裝備主要就是70L的背包,牧高笛冷山雙人帳篷,高路石的睡袋,高路石的單人充氣防潮墊,衝鋒衣選擇的是探路者的(外殼和抓絨一定都要帶上山,晚上比較冷)。衣服和鞋子都是普通的衣服和鞋子,登山杖是沒有的。畢竟是第一次紮營,準備很不充分,不過因為背包、帳篷、防潮墊、睡袋等核心裝備有所準備,在山上的一晚上倒還不錯,不過下山之後,鞋子破了一個洞,上下山短袖都汗濕了,牛仔褲也比較潮,腰帶是上班的皮帶,和背包的腰帶衝突,很不舒服,後來就把腰帶收起來了。
回家後感覺脖子後面有些灼熱的感覺,是在山上晒傷了。
第二次紮營大概是一個月後,還是海拓,裝備基本沒變,換了件速干短袖,胳膊上套上了冰袖,上下山穿的短褲。和上次的感覺就是上下山運動之後涼快了些,其他的體驗變化不大。
這兩次紮營的體驗:
1、核心裝備準備全
2、注意防晒,高山上紫外線尤其強烈,建議塗防晒霜或者帽子、魔術頭巾、手套,感覺後者更有效
3、鞋子準備好,穿防滑的,戶外的,中高腰比較合適(可以自己換個緩衝好的鞋墊)。需要注意戶外路況基本較差,鞋子要對腳有比較好的支撐包裹作用,防止崴腳;又上下坡,有可能有泥濘,注意防滑;走的路比較長,建議鞋子要舒適,最起碼有些緩衝。
3、登山杖很有用,支撐、平衡、節省體力、下坡的時候減少對膝蓋的衝擊。當然說的是使用雙杖,並且正確使用登山杖(因為有些登山杖使用的不正確)。
4、最好準備速乾衣褲,這樣不至於汗水貼在身上很不舒服,並且準備好乾爽的衣服,睡覺的時候換上。
2016年海拓紮營
和之前的區別是鞋子換了探路者的戶外鞋,但是是輕裝戶外鞋。這次在山上看到別人使用登山杖,感覺很不錯,問了下價格也可以接收。下山之後就買了兩根登山杖。
體驗:
鞋子在這次紮營過程中體驗還不錯,但是換中幫或者高幫登山鞋更好了。
2016年穿越小五台
背包、帳篷、睡袋、防潮墊,還是沒變,不過這次準備了兩根登山杖、護膝,準備了帽子,魔術頭巾也準備了多條。鞋子穿的駱駝的普通低幫登山鞋。腰帶換成了帆布的,還不錯。
體驗:
1、上山過程中很多溪水和獨木橋之類的,登山杖起到了很好的支撐作用,背包比較重,登山杖在爬升過程中也節省了一些體力。
2、下山過程中護膝和兩根登山杖作用非常非常大,選擇的下山路線坡度比較大,兩根登山杖能夠有很好的制動作用,也減少了對膝蓋的衝擊,畢竟背了很大的背包。另外護膝也減少了對膝蓋的衝擊。
3、鞋子,上山過程中經過了溪水,鞋底沾水後,在攀爬一些大的延時的時候鞋底比較滑,自己一個人怕不上去,得到了石頭上其他人員的幫助才爬上了石頭,這是一個教訓。另外,這次戶外穿越的距離比較長,上山行走8個小時,下山行走4個小時以上,鞋子緩衝好,下山過程中腳跟越走越疼,最後堅持回去的。
4、應該準備個墨鏡和比較好的帽子,適合拍照
2016年坡峰嶺
大概是在雙十一後,因為是單日行程,背包選擇的是45L的背包,衝鋒衣外殼加抓絨,褲子選擇的是探路者的軟殼褲,鞋子換成了之前的探路者的請裝鞋。
體驗:
1、天氣還比較暖和,剛開始衝鋒衣抓絨加外殼都穿上了,後來覺得熱,就卸了外殼,走的台階,上山下山登山杖就沒有戶外的那種土路給力,不過倒還省力,支撐也好。
2、不足之處,軟殼防風很好,不透氣,裡面還穿了加絨的秋褲,下來以後很悶,很不舒服。
2016年上方山
吸取上次教訓,褲子換成了薄款的速干褲,裡面加上秋褲倒還不錯,走了一會,還是卸了外殼,穿著抓絨,因為走的是很虐很野的山路,一路都是競技灌木,所以一雙手套很是必要,我的手套是適合深秋季使用的,稍微帶些絨,不過不抗風。
帶上了保溫杯,中午吃飯的時候喝口熱水,感覺很愜意。
體驗:
1、防滑的鞋子,強調中高幫,因為是野山,灌木枯草比較多,低幫的鞋子很容易進東西。防滑是因為下山很多土路,如果不防滑,很容易往下溜。
2、登山杖和護膝,因為是野山,經常需要大坡度的上下山,所以準備好登山杖和護膝,保護好膝蓋。
3、手套、魔術頭巾,因為是野山,低矮的灌木比較多,所以帶上手套防止劃傷手,帶上魔術頭巾保護好面部。
4、太陽下山前穿抓絨衣就可以。因為基本在運動,也沒有進入冬季,所以這樣穿沒有感覺冷,但是太陽下山之後就需要穿上外殼了。
5、速干褲加上普通秋褲,還沒進入冬季,而且風也不大,也不冷,所以這樣穿還可以,但是進入冬季或者風大些冷寫,這樣穿就不行了。
2017年1月1日泰山
輕裝夜爬,照明準備的是自行車的車燈,usb接充電寶,但是沒用上。背包選擇的是45L的單日包,衝鋒衣還是探路者的外殼和抓絨,不過這次夜爬準備了一件迪卡儂的羽絨內膽,手套還是上次的手套,褲子選的是軟殼褲。吸取之前教訓,這次準備了緊身的速乾衣和緊身的速干褲。鞋子是探路者的冬季高幫登山鞋,裡面不是加絨的。
上山過程中貼身速乾衣褲都穿上,衝鋒衣褲也都穿上,不過走了一段覺得熱,就把外殼卸掉了,快上山的時候濕氣變大,有風了,也比較冷了,穿上了外殼。上山之後不運動了,而且風也大,覺得比較冷,加上了羽絨的內膽和外殼。另外還在山頂租了件軍大衣。等待日出。
下山前就把羽絨內膽和外殼卸掉了。下山就是走路,不過感覺護膝總是掉,後來就去掉了,只是用登山杖。
這次感覺不足的是鞋子緩衝不足,上山4小時,下山2小時,走的路長了腳跟疼。
2017年1月慕田峪野長城
裝備和上次沒太大變化,登山杖從BD的換成了先鋒的碳素杖,感覺很輕快,走的路沒那麼長,腳後跟沒疼。
使用體驗:
1、穿著貼身速乾衣、抓絨衣和衝鋒衣外殼,早上坐地鐵到了後沙峪站的時候,感覺有點冷,後來太陽出來就好了,或者運動運動也會好。
2、野長城路段,有很多部分地面上已經覆蓋上泥土了,穿著高幫的鞋子走著很舒服。
3、比泰山稍微熱,下山之後褲子有點悶。
2017年2月1日黃山
和泰山裝備差別不大,就是在迪卡儂買了緩衝鞋墊。
黃山上面濕氣比較大,去的時候又是冬天的陰天,即使是中午,太陽也沒有出來,走到中午大概到了天都峰的位置,在那個地方午餐的,午餐的時候因為不運動了,加上濕氣大並且有風,所以比較冷,穿上了外殼。午餐吃的是自熱米飯,醬牛肉,把醬牛肉放到自熱米飯裡面一起加熱,可以都加熱,加熱後還可以使用餘溫把一些袋裝可以吸的果凍放進去加熱,體驗很好。
體驗:
1、黃山沒有那麼冷,上山的時候穿著抓絨衣就可以,冷了再加外殼。
2、冬天黃山上有些路段會結冰,準備好釘子鞋套。有時候會下雨,有雨衣最好。
3、自熱米飯加上醬牛肉和可以吸的果凍很好的組合,山上吃上熱飯很舒服。
4、舒服的鞋子很重要,感覺這次上下山時間更長,但是腳沒有疼,覺得跟鞋墊關係很大。
裝備裝包後效果圖
2017年2月4日華山
從黃山上下來,沒有回家,攜帶的裝備沒變。因為是夜爬,使用了頭燈,頭燈買的是迪卡儂的29塊錢的那個頭燈,感覺可以勝任。手套戴的是探路者大概七十幾的抓絨手套,其實冬季運動的話夠了,以為一直在動,抓絨也能保暖,也透氣。
華山和其他山不同的是特別險,所以手套是必須的,因為後半段路程要抓著鐵鎖鏈爬很陡峭的台階。因為是西北的高山,又是夜爬,晚上快到北峰頂的時候,感覺還是比較冷的,預計七個小時到東峰峰頂,因為節奏沒有把控好,一直在走很少休息,大概四五個小時的時候已經快到北峰頂了,所以停下來了一兩個小時,這個時候即使加上我的羽絨內膽還是覺得很冷,尤其是腿上,不得不經常起來動一動,不過比冷更揮之不去的是困,也可能是我從春節期間一直在外面行走,沒有好好休息,尤其是2月3號晚上還是坐的硬座,沒有睡覺,在這個地方停下來的這一兩個小時中,變得越來越困,控制不住。即使後來繼續爬山,走很陡的台階,也感覺困的不行,感覺就要走著睡著似的。後來爬到東峰看日出的時候因為去的晚了,好地方已經被別人搶佔了,所以看到的日出是從山後面升起來的,不夠盡興。
體驗:
1、保暖必須的,衝鋒衣外殼加抓絨,建議再準備件在山頂保暖的衣服。
2、因為是夜爬,即使華山照明做的非常非常好(一路都有路燈),但是還是建議準備好頭燈,防止某些路段燈光不好。
3、手套,因為特別特別陡峭險峻,百尺峽,千尺潼,老牛犁溝等這些地方都是將近九十度的台階路,需要抓緊鐵鎖鏈,其他地方也很陡峭。
4、登山杖,登山杖更主要的是下山的時候支撐作用,減少對膝蓋損傷
5、褲子啥的也要做好保暖和透氣,鞋子也要舒適,上山大概六七個小時,下山也要走挺久。
6、非裝備類建議:所以建議上山過程把握好時間,不然上山也是挨凍,並且夜爬前要休息好。
雖然這次夜爬華山感覺又困又冷,但是裝備方面準備的還是很給力的,沒有感覺到裝備方面的不足。
推薦閱讀:
※「黃河25」必死無疑?包蟲病之殤四
※戶外裝備的九大趨勢
※「騎行東南亞」之越南、柬埔寨、泰國、寮國
※衝鋒衣哪個牌子比較好?
TAG:戶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