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你為什麼不愛讀書?可能只是書的顏值還不夠。

上回發了篇《今年讀了30本書,我用行動對抗碎片化閱讀時代》,收到了不少知友的私信,有人說:「我可能得了一種奇怪的病,特別沉醉於買書的快感,買回來就當擺設。」「買的書都是某某大牛推薦的人生必讀,然而就是讀不進去。」「我一翻書就困,學生時代遺留的問題到現在都沒解決。」

很多人在抱怨讀不進書,書的內容都還不壞,但為什麼就是看不進呢?這篇文章將從書籍裝幀設計上來思考這個問題。

紙質書與電子閱讀器最直觀的區別,就是在翻書的體驗上。翻書時的手感對閱讀感受有著非常直接的影響。

在書籍裝幀設計中,影響翻閱體驗的因素包含選紙的觸感、厚薄、硬挺度和絲向(紙纖維的排列方向),並和將書頁收攏的裝訂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以下介紹幾種書籍裝幀最常見的裝訂方式,並比較說明這些裝訂方式對翻頁感受的影響。

一、平裝本+書衣

在坊間書籍中最大量被使用的裝訂方式為平裝,這種以自動裝訂機將書冊上背膠後,與書封固定的裝訂方式,也稱為膠裝。近年來為了增加翻閱時的視覺感受與層次,設計師會選擇在膠裝書裝訂完成後加上書衣,利用兩層畫面對比詮釋書本的內容。一般平裝膠裝書的裝訂處會吃膠較深,書本無法完全攤平閱覽,內頁排版時亦須注意預留裝訂空間,以免內頁的圖文被夾進裝訂處,造成閱讀上的困難。托朋友從日本帶回了一本植田正治的攝影冊子《砂丘》,跨頁的影像活生生被「吃掉了」一部分,這樣的裝幀的的確確讓人覺得有點頭疼。

二、熱熔膠平裝

裝訂方式與平裝膠裝本相同,但使用了熱熔膠,使得裝訂處產生彈性,書冊得以展開的角度較大。多用於內頁有跨頁圖素印刷,不希望圖像被裝訂邊截斷,或是書頁較多、需要軟膠書背以方便讀者翻閱的情況。例如,張溥輝設計的《河流之聲》為厚達700多頁的大書,採用PUR廣開裝訂的方式,可由側面看出背膠的柔軟度,使得書頁可以順利攤展開來。

而馮議徹設計的漫畫《寺島町奇譚》同時需要顧及圖像版面與書冊厚度,也採取PUR廣開裝訂,但在書封固定的方式上不採書背完全貼合的方式,留下書籍攤展的空間,這樣的做法使得這本書與《河流之聲》並列擺放時,書背弧度出現差異,是另外一個裝幀上有趣的觀察細節。

三、精裝

相對於平裝書,利用穿線裝訂、搭配硬殼書封固定的裝訂方式稱為精裝。精裝書依據書背的弧度分為「方背精裝」與「圓背精裝」,另外精裝書的硬殼厚度、軟硬和表面包覆的材質(紙張、皮革或是布料),都是設計師可以依照書籍比例設計的,即便只有些微的差距,都可能會影響翻閱時的體驗和感受。

松尾浩一和林銀玲共同設計的作品集結小書《NAYUTA 365那由他:無限日日》採用的就是方背精裝,而林小乙入選「2015年度書籍好設計」的《古都》,則是以布紋紙裱背的圓背精裝傳達典藏感。從側面和攤平側拍可以明顯看出兩種裝訂方式的差異,由於《NAYUTA 365那由他》是作品集,採用厚磅紙張承載圖像,方背精裝讓紙張在攤平時可以順利延展,《古都》則採用鬆軟的模造類內頁紙張,即使圓背線裝處固定得較為紮實,也不影響翻閱。

四、裸背線裝

同樣是線裝書,不將裝訂處以書封或書殼包覆的裸背裝訂書,通常用於需要「完全攤平」的書籍。由於裝訂處會赤裸裸地被看見,設計師通常會利用裝訂線材顏色和內頁印刷上的細部設計,讓裸背的裝訂處也成為詮釋書籍內容的風景。

採取此種裝訂方式時,由於裝訂邊缺乏支撐力,需考量全書用紙的磅數、硬挺度是否能相互支撐。聶永真設計的《MEOW:這些貓/這些人》採用厚紙板內封輔助支撐全攤平閱讀時的書頁;林銀玲設計的《真切的構築》採取固定書衣與封底的方式,讓裸背的裝訂方式成為封面設計的延伸,內頁紙張相對較為硬挺,不因書封沒有固定而造成翻閱困難;黃子欽設計的《新詩十九首:時間筆記本》從書衣、內封道內頁都採取質地柔軟的紙質,復刻了線裝古書的質感。剛讀完馬良的少年回憶錄《人間卧底》也同樣採用此種裝訂方式。

幾本疊在一起,大家可以直觀對比一下。

五、騎馬釘

《MEOW:這些貓/這些人》內收錄了一本由騎馬釘裝訂的別冊,低成本、工序簡單的騎馬訂常使用在雜誌、別冊,但騎馬釘僅靠兩到三根針固訂書冊,頁數不宜過多。除了一般「平釘」之外,亦有中間凸起的「歐姆釘」的選項。亦有採取收納數本小冊的方式來設計書籍的做法,例如《不開車,在路上》、《出發?曬日子》和《漫遊,在設計館的路上》。

青年攝影師楊弘迅與Goelia Concept 225合作發行這套製作精良的限量版畫冊——《柒右貳分之壹》,以8個小本的形式呈現8個主題,同樣採用了這類裝訂手法。

本期書籍裝幀的小結,就到此便結束。

一月閱讀:買書5本,全部讀完。(多虧了一個春節)

《死城漫遊指南》張曉舟

我在想如果張曉舟會攝影,那他大概也能成為一個當下流行的新銳(此處新銳非貶義)。

《我愛這哭不出來的浪漫》嚴明

這本書寫在《大國志》之前情有可原,攝影這件事其實本來就是密不告人的,把最後一層膈膜捅破了,便不再是原來的那個東西了。

《藝術的起源》杉本博司

更多是介紹他的靈感是從何而來,基本上是一部簡短斷層傳統日本史兼具世界科學發展史。

《人間卧底》馬良

再沒有比拿馬良原話描述他自己這本書更合適的語言了。

「 生活的電光火石都是真真切切的,只是有的靈魂生來就敏感易燃,在別人的回憶里不過一縷青煙,在他的生命里便成了燎原之勢。可故事在那兒,如同日子早撂那兒,能添枝加葉的也無非是多愁善感幾許。我寫下這些,也是為了如今回頭再看一眼那片火海,它在遼遠的時間之外依然烈焰衝天,只是再也沒有任何聲息,靜靜的像是默片電影,雖然已經不再能切實感受到那灼人的溫度,也無須再擔驚受怕,但那火,確實不曾寂滅。」

《電影化敘事》

簡言之是一本電影拍攝手法的詳解,用圖像語言告訴觀眾劇情的動向,以及圖像所賦予電影人物的個性,讀懂導演在畫面中埋下的伏筆,但是頗為矛盾的便是,若是把這些電影化敘事的手法奉為圭臬,那麼萬般電影皆為套路。


推薦閱讀:

~設計練習過去作品~2017.11.12~11.18份
平面設計 -把情感注入包裝之後……
平面設計第一步——信息結構化
~平面設計練習~2018.3.3~3.9份
老汪小課堂17期 | 裝修選材很簡單?不注意這兩點可能讓你損失好幾萬

TAG:書籍推薦 | 平面設計 | 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