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坐游輪
在游輪上生活了一周,有些感想。
一、不上岸虧了 買游輪票的時候,就報了一個團,當地的一日游,上午上岸,在當地走馬觀花,下午回到船上。我們這條船載客兩千多人,上岸的只是是一小部分,大部分人留在船上,他們要睡到很晚才起床。 中國人都要下船的,覺得不下船虧了。船到港,到了一個景點,如同肉在嘴邊,哪有不吃的道理,不吃白不吃。這是中國人的硬道理。心裡想:多去一個地方是一個地方,去的地方越多,花的錢就越值。對於坐游輪,中國人和老外有著不同的認識。中國人以遊覽城市景點為主,把游輪當作了一個活動的旅館,只是解決了住宿的問題,而且避免了陸地上從一地到一地奔波的勞苦。老外不這麼想。他們坐游輪,就是來享受游輪生活的。上岸去景點,僅是坐游輪的點綴,可去可不去。
在甲板上,許多老外躺在躺椅上曬太陽,有的在陽光下看書,有的塗上防晒霜,正兒八經做日光浴。我看不到中國人的身影,老外似乎比中國人更珍惜陽光,更享受戶外,更懂得享受的意味。我覺得,享受二字能做到也是不容易。我以為,對於享受的理解,中國人和老外有所不同。中國人更多關注的是表面上的,如滿足於到過哪裡,滿足於拍照,滿足於買到了物美價廉的東西。如果這些得到了滿足,他們就很享受這次旅行。老外傾向於精神層面,關注自身感受,他們可以不去景點,可以不拍照,可以不購物,只是待在游輪上,一樣可以非常享受。中國人看重的,老外並不看重;老外看重的,中國人不看重。 二、沒什麼可玩的 游輪就是一座活動的度假村,吃喝玩樂,應有盡有。說白了,就是想法子玩,想法子樂,玩了樂了,這就是游輪生活。上游輪後,船上每天都發一期簡報,預報當天的活動,在何時何地,有何活動。大概有個二三十項,每天有所不同,側重點也不同,有對年輕人的,籃球、足球、沙狐球等體育比賽。有對老年人的,棋牌比賽、知識問答遊戲、以及各種講座;有對女性的,瑜伽教學、健美訓練;有對家庭的,家庭扭氣球比賽、尋寶遊戲和家庭足球等。從早到晚,活動不斷。有一次,我在船上散步,看到了一個講座,也就有十幾個人,主題是懷錶的鑒賞。晚上還見到在船中部有油畫的拍賣會。這些活動幾乎見不到中國人。中國人遊離在這些活動之外,他們只是偶爾去看一場電影。每天晚上劇場有演出,主要是音樂、舞蹈、雜技等,其間穿插著大量的脫口秀。中國人不懂英語,只能看個熱鬧。中國人出國以後,膽子很小,盡量和團隊在一起活動。如果團隊不組織活動,如在游輪上,他們就盡量選擇參加不需要語言交流的活動,如看電影和演出。白天上岸逛景點,晚上稀里糊塗地看一場演出,然後就洗洗睡了。這就是中國人坐游輪,說實話,入寶山而空手歸,中國人真對不起這游輪,十成的樂子一成都享受不到。
三、什麼也吃不到在游輪上,除了玩就是吃,有十幾個餐廳,十幾個酒吧,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風味。大部分餐廳不收費,酒水收費。最大的一個餐廳在12層,自助餐,中國人基本都去那裡吃。主要是因為自助餐的食品都擺在那裡,能看得見,不用動口,只須動手就可以了。有的餐廳儘管也是免費,但是比自助餐上檔次,環境幽雅,有桌布,有服務員,先是送來冰水,然後是菜單,有規矩和排場,和高檔餐廳一樣。菜單是英文的,點菜自然也是用英文,就這一項嚇退了中國人。我們團里的大部分人從始至終在12層吃自助餐,不敢去點菜的餐廳。
西方的菜單與中國的不同,中國菜單只是寫一個菜名,如「宮保雞丁」、「龍井蝦仁」,西方菜單則是把所有的主料、輔料、調味品統統寫上,有些單詞不常見,中國人往往認不下來。餐後的甜品中國人更是不大熟悉,不知是什麼味道,也不敢嘗試。其實點菜餐廳的味道很好,比自助餐強多了,我點了一道大蝦和牛肉,牛肉是一四方塊,燉的,非常入味,且很嫩。我媳婦對甜品更是讚不絕口。只可惜我們中餐時間不在船上,晚餐又不敢放量多吃。第二次點的牛排,也不錯。我們向同行的人推薦,仍不見有人去。 船上酒水很貴,算上稅,一杯啤酒要9塊多美元,相當於50多元,喝了幾次,更是不敢放量。陸上的酒水不許帶上船,只允許喝它的。 坐游輪兩大樂趣,一是玩,二是吃,中國人都沒有享受到。我以為,中國人不肯嘗試,不敢闖。一座語言大山把自己困住了,縮手縮腳。不進去一輩子在門外,不知道裡面的風景和滋味。 也許以後還會坐游輪,想學習老外,專心坐一回,充分享受游輪生活。推薦閱讀:
※【櫻桃旅行札記】馬來西亞之旅(四)——在卡帕萊欣賞世界之外的晨曦與日出
※麋鹿旅行——日本富山旅行遊記
※記愛爾蘭之行
※生死克里雅 · 為了忘卻的紀念(六)
TAG:旅行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