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長安? 情結,美感,和古意盎然

「古意」 這個詞,一經提起,就如塵封數千年的老酒。緩緩揭開,閉眼就是醉,醉的是蕩氣迴腸。大醉如大夢。像是聽得年邁說書先生潤嗓,一開腔,就是蒼茫古意,鋪天蓋地而來。再拍驚堂木,便是稍縱即逝,便是已過千年。

也是喉內生古意的長安。

余光中先生曾寫豪邁詩,

酒入豪腸 七分釀成了月光

還有三分嘯成劍氣

秀口一吐 就是半個盛唐

這半個盛唐,恐怕只有長安才能肩扛之。是底蘊,是氣魄,也是大無畏。經濟、文化上的底蘊,造就的大無畏。這也給後世造就了獨一無二的文化符號。十三朝古都積澱而成的文化龍脈,在後世讀書人心中拔地而起一座精神長安。無數意象,情愫,繁華阜盛,醉生夢死,在這裡孵化,又在這裡破滅。

初唐四公子之一的盧照鄰,一篇格局雄遠的《長安古意》,寫大長安的氣勢磅礴,寶馬香車,豪門宅邸,男痴和女愛,精細而又汪洋恣肆;寫小市井的別樣風情,筆下俠客,娼客,妓女,顯貴,在夜色和燈火迷離中隱去身份,勾心鬥角,縱情歡樂。

人間煙火氣,江湖血腥味,廟堂權謀意。累並精彩著。

而長安有情。

精神苦行僧般的吟遊詩人賈島,臨渭水,颯颯風聲切割著長衫。老賈想著,我是這長安生根的落葉,你是那渭水漂泊的行舟。於是「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來了。猝不及防卻又適逢其會。也不用去推或者敲,長安就是催化劑,一切感情到這,都行雲流水。

好基友元稹被貶,白居易也覺居長安不易,畢竟「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長安空了,心也空了。一時間詩意,酒意全無。美人勸他,說「君不見,外州客,長安道,一回來,一回老」,叫他及時行樂呢。潛台詞就是,來啊,快活啊。可老白是誰?好基友不在了心裡瘮得慌啊。一副哀怨不已的樣子看得青樓姑娘都心疼。

謫仙人太白,離開長安時,轉身望向身後巍峨長安城,也不免感嘆,「長相思,在長安」。回身一口酒,什麼帝王將相,都忘了模樣。

我最愛的李義山,枕一盞殘燈,就著一方泥濘的雨,身滯留羈旅,心剪西窗燭。淡淡一句,「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長安便成手中一杯酒,喝下,身前身後,豪氣古意盎然生。

長安自因秦始皇兄長長安君得名,到劉邦修築長安城寓意「長治久安」,至漢唐成為東方世界中心,再到後世,就漸漸抽象成一個文化符號了。

如太白《金陵》詩「晉朝南渡日,此地舊長安」中的長安指的是建康(今南京),辛棄疾老爺子《菩薩蠻》里的「西北望長安」指的是汴京(今開封)。這些都是文化意義上的長安。這樣文化意義上的借鑒還有。比如韋莊《菩薩蠻》五首、鄭愁予《錯誤》寫的是文化意義上的江南,姜夔《揚州慢》寫的是從杜牧那裡傳承的文化意義上的揚州。這些都可以說是地名的「文化」化。

文化長安,是歷代讀書人積澱而成的一種情結。渴望取仕,修齊而治平。不說是鴻儒願,也是天下讀書人的企盼。無數前人精神的屍骸,堆壘成綿延至今的底蘊。

如今,長安成西安。在某種程度上,物隨名改。很多東西隨著讀出來的感覺就不對了。彷彿承載不了這千年的古意和底蘊。

但另一方面,文化長安則更深入人心了。會有更多的人循著內心的指引,去覓長安的古路。在磅礴的滄桑感下,立於積雪小道,把酒,等一枝春色。或者,只留下一句———世人謂我戀長安,其實只戀長安某。

厚重。簡單。足夠了。

為什麼是長安?

不過情深義重,不止底蘊如山。

衝出氤氳如墨的歷史,有如雲長過五關,

是文化關,更是心關。我們每個人的心關。


推薦閱讀:

詩經《日月》是如何表達一位棄婦申訴怨憤?
人間不意遇傾城
七言?贊殘疾畫家汪玉婷
七言·聞昔日學生重返課堂為癌症老師慶祝生日有感
你認為李白《將進酒》的妙處何在?

TAG:長安 | 詩詞 | 歷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