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總統會如何改變美國?

1.特朗普將入住白宮。

漫畫作者:Andrew Fyfe。

在《紐約時報》的選舉投票後民意測驗中,當問到最重要的候選人特質時,在回答「能帶來必要的改變」的選民中,有83%投給特朗普。

對於對現實世界早已不抱希望的人來說,選希拉里就是維持他們不滿與憎惡的現狀,但特朗普卻可能帶來改變。尤其美國自二次大戰以來,幾乎沒有政黨會在連任兩次之後繼續當選—除了1988年的布希。

選民確實想要改變,尤其這次是憤怒的中下階層白人選民。

這段話出自一本新書《在他們自己土地上的陌生人:美國右派的憤怒與哀愁》(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 Anger and Mourning on the American Right),作者想要探索為什麼許多此前支持民主黨的鄉鎮後來會成為支持共和黨的主要基地,因此前往路易斯安那州一個白人為主的鎮進行田野調查,他發現這群白人在1960代《民權法案》通過後,就感到自己是被犧牲的:「你看到其他人插隊!……聯邦政府推動的平權行動(afirmative action),讓少數族裔在學校、在工作、在社會福利方面都享有特殊待遇,甚至有免費的午餐……」因此他們憤憤不平。

「他們感到自己在文化上被邊緣化,他們對於墮胎、同志、性別角色、種族、槍枝等議題的態度,都被主流媒體上嘲笑是落伍的。」作者形容。

這是一種深刻的失落感。一方面,這來自經濟上的挫折:1980年代開始的去工業化(deindustrialization)加上1990年代的全球化與自由貿易,讓更多工作機會外移,更多工業城鎮破敗;而共和黨的新自由主義政策不僅打擊工會,更讓貧富不均的日益惡化。

另一方面,還有對過去榮耀與尊嚴消逝的哀愁,以及對美國社會進步的不能適應:畢竟,白人曾經是這個國家的主人,但現在他們的政治地位消退(部分因為白人人口減少)、社會地位下降(他們曾經是美國經濟的中堅力量),他們所熟悉的文化與價值觀更都劇烈改變了(如多元文化崛起、同志權利前進等)。

沒有人比特朗普更成功地面對和操縱這種白人的憤怒與焦慮,不論是他的姿態、形象或者修辭。

首先,他作為一個非傳統政客,加上直接的語言,符合了當代美國(和許多西方國家)民眾反精英的民粹主義。其次,他用最直接粗暴的語言表達保守白人對移民的憤怒、強調經濟保護主義,反對政治正確。他也在共和黨提名大會中的演講中以悲觀語調把美國描繪成黑暗的末世,他雖然對這些美國之病沒有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除了喊「讓美國再次偉大」),但這種對失落世界的描述以及對過去榮光的召喚,正打中了這些白人長久以來最深的焦慮與痛苦:沒有政客能如此恰當地用他們的語言說出他們的心聲。

於是,白人奪回了他們的美國。

只是,特朗普總統改變的美國到底會是一個怎麼樣的美國呢?
推薦閱讀:

TAG:唐納德·約翰·特朗普DonaldJTrump | 美國 | 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