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

最近花了五天的時間精讀了布熱津斯基的《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簡述感想,不然過時我全無印象。

首先,我得佩服美國社會中還有這樣一群政治精英,可以清楚明了地看問題,既不盲目因自大而迷失,也不會訴諸情緒化的宣洩。對於美國目前的首要地位的定義,文章整體的論述很清晰而有說服力的。某種意義上正是有這樣的政治精英,可見的是美國所進行的一個世紀取代的霸權是穩固的。美國是唯一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全球性大國,這是歷史機遇塑造的結果,它的先進與主導力自然體現在各個領域,均衡而更加強大。

前段時間我也看完了秦亞青的《霸權衝突與國際體系》。書中就中國能否真正稱霸,能否成為全球意義的世界大國的問題都有涉及。但這兩本書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總體上,作者留下的判斷是,中國崛起可以稱為東亞或者歐亞大陸上一個地區性的大國,如果這一進程走得更遠,最多是亞洲大主導性大國,這意味排除了中國的老對手日本,以及其他國家,如印度、俄羅斯、印度尼西亞等。

而中國不可能成為全球性大國。中國即便具備這樣的經濟實力也是徒然。軍事力量是一大限制,不管目前全世界如何渲染中國威脅論,以致連我們自己也暗自慶幸。就目前的發展趨勢而言,中國的軍事力量明顯不可能超越美國成為第一,更沒有恰當的歷史機遇(兩次世界大戰)去把軍事實力投射至全球範圍,即便有如同美國無人望其項背的軍事力量。

其次,中國作為成功的發展中國家,離成功的發達國家還有至少幾十年的距離(我難以估計),地區發展的不平衡以及貧富差距的擴大化態勢不可忽視其風險,有理由相信在共產黨執政紅利期之後,其國內問題會更加複雜多變,所以專註國內仍然是中國的首要任務。

再者,中國缺乏合格的社會精英,在快速現代化的過程中,目前從輿論來看,只有民族主義思想可能團結中國的唯一力量,而在其他方面,中國的社會撕裂正在加劇,網路言論的反覆與反反覆可見一斑,社會精英的利己傾向於缺乏理想主義情懷,是中國在未來缺少爭取大國地位動力的原因之一,再者,政治精英的同質化,在政治門檻上,進入中國共產黨才是政治仕途的唯一捷徑,由此單一的黨派思想在未來危機面前鞏固的自然是政黨,但這也是理想狀況。

再來分析外部環境是否允許中國在歐亞大陸的板塊上尋求霸權。北部俄羅斯的勢力在美國和西歐的聯合打壓下已經非常虛弱,俄羅斯處於自身困境,會和中國示好,但中國不會同衰弱的俄羅斯結盟。在中亞的真空地帶,中國會通過一帶一路類似的經濟聯合互惠這個國家,一方面取代能源一方面取代信任,但這也是國際社會角逐非常激烈的地方,再往西,中國可以進入該地區,在中東調解矛盾和獲取資源,但是非常有限的,這已經是美國和北約的地盤。西南端與巴基斯坦結盟以遏制印度,印度雖不滿中國的實力增加,也將自己定位同中國一樣迅猛發展的大國,這顯然是錯誤的。南部的東南亞國家,除了越南(認為中國侵略過他們)這個歷史上的敵人之外,其他國家均能和中國保持良好關係,或者在未來在大國之間徘徊,這當然不是什麼壞事。所以最棘手的部分在東北亞、日本、釣魚島、台灣和南海問題。

東北亞是否能統一關鍵取決於中美,或者中美日,朝鮮半島和日本和解,就像德國和波蘭一樣,但統一的朝鮮半島不能倒向美國才是中國可以接受。

日本雖然極力謀求全球大國的地位,但由於受制於美日安保的條約,如果可以成為正常國家,也是美國領導下的,美國不能放過這個戰略前線,但日本無力成為全球性大國,或者可以像加拿大一樣成為國際性大國,參與國際事務。釣魚島,的確不好說,但台灣問題無力解決的可能性極小,除非中美髮生衝突,但那將是世界末日,台灣問題涉及中美雙方的根本利益,中國的領土完整與美國的地緣政治原則,美國允許一個更發達和更民主的中國統一台灣,但中國自由化的可能性非常小。南海問題,目前看誰先佔著誰有理,發生武裝衝突的可能性小,即便中國與衝突國家有此意圖,美國也會中間調節。

如此複雜的態勢,中國無力解決周邊環境,更無法將實力投射至其他地區美國已經佔優的區域。霸權的成本極高也是中國所負擔不起的。美國在極力延長自己的霸權期之後,世界將是一個地緣政治上合作框架趨於成型的局勢,所以,前途還是比較美好,但太過遙遠。

(此文僅由讀書而感)

推薦閱讀:

加泰羅尼亞與庫爾德人
如何評價伊斯蘭與美國的關係?為什麼伊斯蘭世界極端反美?
【當代|第17期】從「白羅斯」更名事件一瞥後冷戰時代俄白「准聯盟」格局及其政治意義
若朝鮮半島戰爭真的爆發,對周邊國家將帶來哪些影響?
當前中美兩國關係的基本形勢如何?

TAG:國際政治 | 國際關係 | 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