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得高血壓

摘要——利用血液循環理論以及新發現的人體奧秘,從物理學及中醫(控制醫學)的角度定性分析血壓升高的原因。當人體經脈中有「瘀血」阻塞後,營氣(人體控制部分的執行機構)的作用將受到影響,組織、器官的靜脈血流量就會減少,從動脈流入這些組織、器官的營養性血液流量也就減少,使得動脈中的血容量增加,造成血壓升高。如果能保持經脈暢通,血壓就會處於正常狀態。

,根據血液循環理論,血液循環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如圖所示:

血液循環路線:

上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全身組織處的毛細血管(除了肺)

其中,從左心室開始到右心室被稱為血液體循環,從肺動脈開始到左心房被稱為血液肺循環。

人體系統正常運行時,動脈血管中的血壓處於正常狀態,從物理學的角度看,對於血液循環圖中的動脈血壓,只有兩種情況會讓其升高,一種是容積變小,另一種是血容量增加,前一種情況和繼發性高血壓相關,後一種應當和原發性高血壓相關,一切自然現象都不會與物理學的定律相違背。如果靜脈血流量減少,動脈流入全身毛細血管的血液流量就會減少,這將造成動脈血管中血液量(血容量)增加。由於動脈血管有彈性,增加的血液不多時,血壓改變不大,只有增加的血液較多時,血壓才會明顯升高。動脈血壓升高的原理就如同這種情況,在一條循環道路上的收費站,當收費站放行速度變慢時,收費站的汽車數量就會增加,造成擁擠。血液循環系統設計得很好,即使動脈中的血液量在一定範圍內波動都不會影響血壓的穩定。

由於靜脈血(這裡只包括營養各組織器官的動脈血進入毛細血管後流入靜脈的血,以下簡稱受控靜脈血)的流量是受人體系統控制的,當經脈中有瘀血阻塞後,營氣(人體控制部分的執行機構)的作用將受到影響,受控靜脈血流量將減少,動脈流入組織器官的營養血液流量也就減少,如果有較多組織器官出現這種情況,將造成血壓升高。另外如果腎臟受控靜脈血流量因腎經瘀血減少,腎臟的功能下降後,可能使得動脈流入腎臟的非營養血液流量減少,造成血壓升高;或者腎臟功能的下降,對人體有害物質的排泄會受到影響,由此引起的其它器官功能下降,也可能造成血壓升高。

,查詢中醫資料發現,血壓高主要和以下幾個穴位相關,下面分別作分析(對某個穴位分析時,除和這個穴位直接關聯的器官外,沒有考慮其它器官功能下降後對血壓的影響,另外,單個器官受控靜脈血流量降低對血壓的影響可能較小,也沒考慮):

百會穴(督脈):

這個穴位和其它很多經脈相聯,這個穴位中的瘀血將引起其它經脈中營氣的作用發揮,很多組織器官受控靜脈血流量將減少,造成血壓上升。

懸鐘穴(膽經):

這個穴位中的瘀血將造成膽功能下降,《黃帝內經》中說:「十二臟皆取決於膽」,這將使得較多器官受控靜脈血流量減少,造成血壓上升。

湧泉穴(腎經):

這個穴位中的瘀血將造成腎臟功能下降,這可能使動脈流入腎臟的非營養血液流量減少(這是我的判斷,判斷的依據是,處理能力下降的時候,在設計上就會考慮,通過某種方法使輸入減少,是否正確,以後還需找到方法來驗證),由於腎血流量大,占心輸出量的1/5~1/4,腎臟功能的下降就很容易造成血壓上升。腎經中氣壓隨農曆的變化規律是:冬季高,春秋季次之,夏季低。瘀血對營氣的影響也會隨這種規律變化,也就是同樣的瘀血,對冬季血壓造成的變化更大,如果高血壓是腎臟功能下降引起或部分引起,那麼這種高血壓病人的血壓變化趨勢就會和腎經氣壓的變化規律一致,簡單說就是冬季血壓比夏季高。

尺澤穴(肺經):

這個穴位中的瘀血將造成肺功能下降,由於營氣是通過肺傳送到器官對應的經脈,肺功能下降將影響其它經脈中營氣的作用發揮,很多器官受控靜脈血流量將減少,造成血壓上升。

少海穴(心經):

當人體右側少海穴有瘀血後,右心功能將下降,右心室輸出量減少,使得靜脈血的流量減少,造成血壓上升;當人體左側少海穴有瘀血後,左心功能將下降,左心室輸出量減少,使得血壓下降,造成低血壓,但這時肺靜脈的血壓會升高;當左右少海穴都有瘀血且對左右心室的影響差不多時,血壓反而不會變化。

從以上的分析發現,血壓升高是由於經脈中的瘀血阻塞造成的,但到底是哪個或哪幾個位置上的瘀血造成的,卻不確定,很難判斷。在造成高血壓的瘀血中,有些位置上的瘀血,在做一些常規運動時,人體產生的振動,比如跑步,就有可能使其被振散、移動,這時產生高血壓的原因沒有了,血壓就會恢復正常,但大多數瘀血,常規運動是不能使其振散、移動,血壓依然不能恢復正常。

對於老年人,由於經脈中的瘀血更多,他們的受控靜脈血流量已經變小,很多器官的功能已經降低,動脈血容量已經變大,即使動脈血管彈性沒改變,身體新出現的較小問題都易引起血壓升高。

中醫通過醫學實踐總結出的結論,和我分析血液循環圖得出的結論一致,然而由於中醫對人體控制部分的認識還有不足,還不能有效地解決經脈中瘀血的阻塞問題,因而至今中醫並沒有解決中國人的高血壓疾病,和其它國家一樣也主要是靠服用降壓藥來控制血壓。

,根據已經發現的人體自身運行規律,應選擇經脈中的氣壓比較高的時候並通過和振動相關的方法來解決這些穴位瘀血阻塞的問題。

當經脈中的氣壓比較高的時候,對經脈或穴位的外力才能被有效的傳遞,瘀血才易散開、滲出或移動。對某個穴位或某段經脈,能用工具的地方就用工具,否則就用空心拳敲,手敲不便的地方就用手按。用力方向大致垂直於經脈,振動頻率最好和呼吸相當。由於經脈的有些位置是位於附著於骨的深筋膜中,敲擊骨頭產生的振動對這些位置的瘀血滲出或移動效果更好。

對於百會穴應該在督脈氣壓較高的時候敲擊(推薦氣囊按摩大板梳)或按摩,在一天之內,當某條陽經的氣壓較高時,督脈的氣壓也較高,比如在農曆春、夏、秋及當地時間21-23點,手少陽三焦經氣壓較高,這時督脈的氣壓也較高,每天敲督脈頭部段3到5分鐘就可以了。有時百會穴及前後可能會手按痛或出現凸起的小包,這是督脈中的瘀血造成的,如果較長時間癥狀都還在,沒有移走,可能是位於頸部的督脈中有瘀血阻塞,這時可以採用從上往下刮痧的方式,先把頸部的瘀血處理了。

對於其它幾個穴位,首先選擇穴位所在經脈氣壓較高的時候,然後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就可以。

如果穴位上的瘀血一直不能滲出或移走,可能是前面或後面有瘀血阻塞造成的,需要先把前後的瘀血滲出或移走,也有可能是工具不合適或力度不夠,最好有一次力度大一點。

除了把這些穴位上的瘀血處理外還應該將穴位所在經脈中的瘀血,以及有表裡關係的經脈中的瘀血都滲出或移走,不然後面的瘀血又可能移動到穴位處,造成血壓出現反覆,比如膀胱經中的瘀血會進入腎經到達湧泉穴,另外,陰經中的瘀血至少有一部分會進入任脈,而任脈中的瘀血會進入督脈到達百會穴,要最終徹底解決問題,還需使人體所有經脈都保持暢通,這才是根本之道。

參考文獻:

[1] 羅兵.我對人體生病根源的探索[N].上海中醫藥報,2016-05-13(16).

關於穴位:中醫所說穴位是經脈通道中瘀血容易聚集的地方,就如同河道中有的地方瘀泥容易聚集一樣,穴位能治病的原因是當穴位有瘀血聚集後,將引起人體出現某種病症,瘀血滲出或移動後,產生病症的原因沒有了,病症也就消失。

------------------------------------------------------------------------------------------------------------------------------------

參考文獻:

我對人體生病根源的探索

該文發表在《上海中醫藥報》2016-05-13(16)

作者:羅兵

對於人體系統我有一個判斷,人類這個物種形成時人體系統是沒有缺陷的,也就是自然的生活,在生命期內系統就能正常的運行,沒有自身疾病的產生,比如心腦血管疾病等,在生命結束時絕大多數人是無疾而終。如果判斷是正確的,就應該能找到讓系統正常運行的方法,並且這個方法是自然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是有意為之,不是另外創造的。為何有文字記載以來人類沒有一個群體的系統能正常運行,是哪裡出了問題?據我的分析和判斷,人類這個系統的自然生活狀態應該是直立行走前的生活狀態,那麼這種狀態有什麼特點,和我們現在有什麼區別,他是如何影響系統運行的?由於我們現在都是直立行走,就通過觀察動物來做分析、判斷。

以前曾經學習過道家的一種鍛煉方法,知道了對身體的拍打就有可能將經脈中的瘀血從皮膚滲出,再通過觀察圈養的和野生的哺乳動物的生活狀態,我判斷四肢奔跑這種動作中,在前肢和後肢觸地時對人體產生的振動就有可能使人體所有經脈保持暢通,人體系統原本可能就是靠這種方法保持所有經脈暢通的,也可以說人體系統是被設計成這樣的。

為了驗證判斷是否正確,我開始模仿動物奔跑時的動作,考慮到人類現在的腳太長,且通過實踐發現四肢奔跑時上肢觸地時的振動對人體的影響更大,就通過做「俯身沖」—模仿動物奔跑時上肢觸地時的振動和在適當的時間敲打下肢的經脈(或經常打戶外羽毛球)來模擬四肢奔跑時前肢和後肢觸地時對人體產生的振動。

在最近3年半的時間,我幾乎每天都堅持做「俯身沖」,總共做了已超過50萬個,這期間人體出現了很多奇特現象,在人體經脈位置用手輕敲經常會有疼痛出現,疼痛點往往還會沿經脈移動,在疼痛區域會有瘀血自然滲出或加力敲擊後滲出,滲出的瘀血肉眼就能看到,滲出持續的時間有幾天也有一個多月或更長時間。在農曆轉季的時候,在立春(或立夏、立秋、立冬)前後24小時內,做「俯身沖」時,一定會有某條經脈的某處出現疼痛,後來隨著對氣的逐步認識才得知,出現疼痛的經脈是那些從氣量最低轉為較低的經脈,這是由於氣量增加後壓力增加,當經脈中的氣前進時,就有能力使氣量最低時在某處聚集的不能移動的瘀血發生移動,這就像在夏季,河水變大後,河道的瘀泥容易被河水帶走是一個道理。

下面是一個瘀血沿經脈移動的例子,在2015年立冬後,我發現頭的左右兩側出現疼痛,後來疼痛點移動到了左右兩側肋骨,一段時間後疼痛點又到了左右兩側胯部,用手敲擊,左側有瘀血滲出,右側瘀血滲出不明顯,再後來疼痛點到了腿部,用工具敲擊,左側有瘀血滲出,右側瘀血滲出不明顯。查看經脈圖發現,由瘀血和深筋膜摩擦或擠壓造成的疼痛點,通過一定的時間從頭部的膽經到達了肋骨的膽經,然後又到達了胯部膽經的帶脈穴,再繼續向下到了腿部膽經的環跳穴、懸鐘穴。(註:當瘀血到達環跳穴時用手就能摸到,那裡扁肌的腱中出現了一些呈膠囊狀的物質,手按會疼,而當瘀血滲出後,呈膠囊狀的物質基本沒有了,再按就不疼了;當瘀血到達懸鐘穴時用手就能摸到,那裡的圓索狀肌腱明顯變粗並且用手按會疼,而當瘀血滲出後, 此處肌腱恢復原狀,再按就不疼了。疼痛產生的原因是瘀血和深筋膜的摩擦或擠壓造成的。)

我發現,某條經脈的疼痛及瘀血滲出的時間和季節相關,未滲出且散開的瘀血沿經脈移動時,剛移動或移動到經脈比較窄處就會出現疼痛,當瘀血沿經脈移動並停留在關節處,關節運動時,就會出現響聲,比如膝關節和肩關節。

沿著氣循環的方向,瘀血會進入有表裡關係的下一條經脈,比如胃經中的瘀血會進入脾經,肺經中的瘀血會進入大腸經。我判斷瘀血也會進入沒有表裡關係的經脈,但目前還沒有很明確的證據來證明。

我還發現,隨著經脈變得比以前暢通,通過肉眼和手摸就能發現人體的一些變化,以前在皮膚上出現的紅點、老年斑、眼袋、白髮、牙病、靜脈曲張、皮下硬塊、遇冷風流淚、肉芽、扁平疣等這些人體癥狀,在經脈變得暢通後都在逐步減弱和消失。仔細觀察紅點和白髮,我還發現了它們的變化出現了反覆,當紅點附近經脈中的瘀血移走後,紅點面積會變小,但當前面瘀血沿經脈移向紅點時,又能看見紅點的面積變大;白髮情況類似,當瘀血移走,白髮減少,前面瘀血又移動到這裡後,白髮增多。

通過長期做「俯身沖」時人體出現的各種現象,以及這些現象發生的時間,經過分析、思考、歸納,再參考《黃帝內經》中對經脈及位置和走向的描述,作出了以下結論,人體原本保持經脈暢通的方式,找到了經脈在人體的具體位置,發現了人體自身的運行規律,分析了疾病產生的原因:

1

人體系統原本是靠四肢奔跑將經脈中的瘀血振散或滲出,並促使未滲出的瘀血沿經脈移動,最後被人體處理,使經脈保持暢通,確保人體系統處於正常運行狀態。經脈的路徑、氣的走向就是按照在四肢奔跑時產生的振動能將經脈中的瘀血振散並促使瘀血移動來設計的。

2

經脈位於人體深筋膜中,它在肌群處通過由深筋膜構成的肌間隔,在跨過關節處大部分是位於肌腱的深筋膜上,並且隨著經脈中氣的壓力改變,經脈的截面積也會改變,深筋膜最重要的作用是作為營氣的通道。營氣的作用就相當於現代工業控制系統中的執行機構,它通過深筋膜對靜脈血管一些位置的外壁形成壓力,氣前進時,就帶動靜脈血前進,人體系統通過改變氣量(氣壓)來控制靜脈血的流量,從而實現了對動脈流入組織、器官血液量的控制。

3

人體按照自身的規律在運行。在不同的季節,各經脈中的氣量(氣壓)隨農曆四季會發生變化,和天象的變化同步,變化的規律是:①肺經、大腸經中的氣量(氣壓):秋天最高,夏天、冬天次之,春天最低;②胃經、脾經、心經、小腸經、心包經、三焦經中的氣量(氣壓):夏天最高,春天、秋天次之,冬天最低;③膀胱經、腎經中的氣量(氣壓):冬天最高,秋天、春天次之,夏天最低;④膽經、肝經中的氣量(氣壓):春天最高,冬天、夏天次之,秋天最低。各經脈中的氣量在每一天也會隨時辰發生變化,變化的規律是,某條經脈在對應的時辰,經脈中的氣量(氣壓)是一天中最大的,比如胃經在當地時間的7點至9點氣量(氣壓)最大,其它按經脈時辰圖類推。

4

人體自身運行的規律決定了在不同的季節人體器官獲得的血液量不一樣,比如人體的「腎」(西醫指生殖系統)就在農曆冬季得到了更多的血液滋養,這導致了每年出生率最高的月份總是發生在大約陽曆11月。從發現的人體自身運行規律,就能推導出,最佳的受孕時間是在大寒至立春之間,以及當地時間的17至19點。

5

疾病產生的原因是經脈中有瘀血阻塞。經脈某處或多處有瘀血阻塞後,氣的作用受到影響,相關的人體組織、器官就不能獲得需要的血液量滋養,運行就不正常,其發揮的功能達不到人體系統對它的要求,人體系統運行也就不正常,就可能造成人體出現以下情況:①免疫功能下降,病菌病毒侵入人體產生疾病;②心腦血管出現問題;③皮下出現硬塊;④細胞出現變異等。

人類很幸運,雖然人體系統很複雜,但是產生疾病的原因卻很簡單。知道了人體運行的原理,人體系統正常運行的條件,人體運行的規律,以後就一定能使所有經脈保持暢通,確保人體系統處於正常運行狀態,使人類以後不再受疾病的折磨。


推薦閱讀:

五行——古人創建的循環怪圈——《一個中醫學子的思考》
西醫讓你糊塗地死去,中醫讓你明白地活著
2017西醫綜合生理學知識框架複習重點
潘曉川論氣(九):不論氣的中醫非真中醫
潘曉川論氣(八):氣決定形

TAG:高血壓 | 西醫 | 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