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感想

這幾年工作比較輕鬆,時間較充裕,就買了一些書來提升自己的修養和素質。但看了一段時間後,回想已經看完的書,發現記住的內容不到1-2%,很是沮喪和疑惑。於是就在網上搜索「如何閱讀一本書」,有兩本書在「豆瓣」上的評價不錯。一本是莫提默的《如何閱讀一本書》,另一本就是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偏理論,重點講解的是如何「解剖」一本書;而本書偏實用,重點在告訴讀者如何將一本書的內容轉化成自己的智慧,並能在思想上進行「輸出」。打個比方,人腦就像電腦一樣,硬體高低不同、系統版本不同,裡面運行的軟體也不近相同,而我們所看的書就是就是作者電腦的程序,我們讀書就是一個反編譯的過程,將內容轉化為源代碼,而源代碼在不同的系統中需要重新編譯才能運行,即知識變為智慧,這就需要編譯軟體將它製作成大腦識別的程序了。用眼看書的過程就像讀取數據,《如何閱讀一本書》像一款反編譯軟體將所看之書的內容轉化為電腦的源代碼,本書像一款編譯軟體,能將所閱讀的內容編程成自己大腦所需的智慧,能有對外輸出,即程序能在電腦中運行一樣。

下面是我用《如何閱讀一本書》里講授的方法,「反編譯」完本書後,並根據本書講授的方法,將本書重新「編譯」的過程。

本書主要講解的是:「如何通過記筆記的方式,從選書、購書、讀書、記錄和活用五個方面,把一本書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智慧和創作源泉」。

在前言中,作者講到像我一樣的人讀書中遇到的困惑——「一味讀下去」等於沒有讀過。並提出了讀完一本書常問的四個問題:1.這本書講了什麼內容;2.你最喜歡輸的哪一部分;3.這本書對你有什麼影響;4它的優點又在哪裡。像我這樣不會讀書的人,以往看到這四個問題的時候,腦子裡最多想個大概,內容即沒邏輯性,又沒深度,過個幾天甚至都忘了。之後,作者給出了一個掌握吸收書中知識的技能,即有目的地選擇自己需要的書,並與之真誠的「交流」,而「交流」的方法就是記筆記。

在第一章中,作者講解了用筆記本管理自己讀書生活的好吃和方法。作者先說本書的作用,即指導你用做筆記的方式,從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五個遞進的過程上,將一本書的內容活化,轉變為實用、可持續、屬於自己的技巧。

接著作者又介紹了四中記筆記的方法:1.隨想筆記;2.購書清單;3.各種報道的剪報;4.讀書筆記。並告訴讀者,要想有效,就是堅持,形成習慣;通過心裡暗示,放大筆記的作用;創作獨特的記錄方式,例如思維導圖中講到的「將腦中所想畫成獨特的圖案」。

後來作者又告訴讀者要將讀書中「選購讀記活」五個步驟程序化,即像流水線工作般看一本書,確保效果質量;將記筆記一元化,即五個步驟中除「讀書」外,其它信息全部按時間順序記錄在同一個筆記本中,適當使用速記、略記或直接粘貼。

在第二章中,作者講了五個步驟中「選書」和「購書」,即如何選擇和獲取知識。選書首先就要列書單,而列書單就是要從開始就要培養帶著目的去讀書的意識和找到自己真的想要讀的書。其中的技巧包括用字母編寫關鍵內容。在信息化社會,在線清單也是一種選擇,方便隨時存儲調用,但很容易拉的很長。之後便是購買,去實體書店指名購買更有針對性。如何選書,作者建議這就要在生活中多收集線索,向潛艇哪裡利用「主動聲吶」系統,關注書中推薦的書,報刊雜誌談論的書。這章與筆記有關就是講書單粘貼到筆記上方便查看,遇到好的書評可以記錄下來,並寫下自己的感想。

在第三章中,作者講了五步驟中的「讀書」和「記錄」,即如何將知識轉化成智慧。作者從持之以恆地做筆記是基礎談起,重點是轉變觀念,將讀書的目的從「讀完就好」變成了「寫讀書筆記」。筆者認為這樣自然就能帶著問題去讀,大大加強了大腦與書的互動,水乳交融;而不是一味的接收,如清風拂過,不留痕迹。

接下來,作者開始談及如何做筆記,可能開始什麼也不會寫,但哪怕只有一句話也要寫。作者談及無法堅持寫筆記的原因,說是沒有形成習慣或者只是單純的應付。筆者認為還是沒有與書達成共鳴,與作者思想不在一條線上,無法交流,自然沒有記錄的慾望。

在書上做標記方面,作者介紹了自己的兩種方法,貼標籤和劃線。用三種不同顏色的標籤區別通讀、重讀和標記;用普通直線記錄標記重要客觀內容、曲線標記主觀內容,圓圈畫出專有名詞,關鍵詞和關鍵句。

最後作者介紹了兩種記讀書筆記的方式,「蔥鮪火鍋式」和簡報式。第一種方式的重點就是摘抄自己感覺重要的內容並對其評論。摘抄的好處就是促進、加深對書的記憶和理解。而摘抄的標準就是讓自己心動的語句,不是讓人感覺理所應當而是卻有道理,或強烈的不認同作者的說法。而評論的好處則是能激發自己創作的源泉,即原創思想的源泉。同時在評論高水平作者的文章時,我們自己的水平也在向其靠近,穩步提升。簡報式讀書筆記就是將重要內容複製貼上去,以備重讀,加深思考。

當然寫完筆記不是結束,我們要把它當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一段時間後要重看重評,對比一下自己思想的變化,強化與書的交流。

在第四章中,作者講述了最後一個步驟「活用」,也就是思想的輸出。想要輸出,首先腦子裡就要有東西。重讀筆記就是非常必要的了。作者建議找一個自己習慣的時間和場所進行,這樣比較有效果,並將之養成習慣。重讀筆記不僅有利於回憶書的內容和自己的當時的想法,還能產生新的認識,提示自己的思想水平。

之後作者舉了一個自己如何運用筆記寫書評的例子。三段原文,三段感想。從老鼠進食的對比和不同國家飲食的差異,引申出美味對我們的意義,整體運用邏輯思維和演繹法,完美的構建出一篇高水準有深度的評論,裡面的內容展現出作者的高深的分析能力和整體架構能力不得不令人佩服。筆者認為這本書的這段比較經典,經典的地方並不是它內容有多精彩,而是作者出的思維模式——如何將一段小事由淺入深,自然拔高,而且讓讀者接受的非常順暢。這時作者給筆者的感覺就像「老梁觀世界中的梁宏達」和「邏輯思維中的羅振宇」,這類人的特點就是「能將一個比較有高度的問題,由淺入深、引經據典,層層推進,讓一般人非常自然的理解」。

在給讀者「炫了一把技」後,作者進一步給大家明確出做好筆記是寫好文章的基礎,並又舉了一個更高等級的例子,如何研究一個主題內容,即主題相同的書,找出各自要點並評論,列出主題的論點,之後進行嵌入式組合評論。相當於一個寫討論性文章的公式,非常實用。用作者的話說,讀書筆記就是一劑寫文章的解憂葯。

緊接著,作者通過轉引創意的本質——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告訴我們,通過記錄兩本不同書的評論,就能組合出自己的原創文章。

在本章的最後,作者說了一些如何在自己筆記中快速查找內容的方法,比較好理解,這裡就不贅述。

最後一章,作者談了一些增強讀書體驗的方法,也是比較直白,具體效果,因人而異,自己體會吧。

總的來說,在作者看來,有效閱讀一本書的標準就是能依靠其內容進行自我創作。筆者從這本書得到的最大收穫就是學到了如何從書中提取知識和進行思想輸出進行創作的方法。(為了寫讀後感,筆者又重看幾遍本書的重點,寫到了最後一段,我才發現,寫先和寫後,自己對你本書理解的要差好幾個層次,作者誠不欺我啊!)


推薦閱讀:

人生是一段輪迴
心靈創傷史的文學抒寫——我為什麼推薦《房思琪的失樂園》
十分鐘讀完《Growth Hack這樣做》
頂級的善良,需要頂級的聰明去理解
哪個國家最想進步?

TAG:讀書方法 | 豆瓣讀書 | 讀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