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機器人:達芬奇

醫療領域的天才達芬奇手術機器人 (Da Vinci Surgical System)。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最早由美國直覺外科公司 (Intuition Suigical) 於1999年成功研發,2000年由美國FDA批准上市。新加坡是第一個引進該設備並提供機器人輔助手術服務的亞洲國家。

2012年,新加坡泰和國際腫瘤醫院引進該設備,至今已為包括新加坡、中國、美國、英國、日本、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緬甸、越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布亞紐幾內亞、模里西斯等多個國家的結直腸腫瘤和泌尿系統腫瘤等患者成功進行了百餘例機器人輔助手術。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擁有著與達芬奇關於人體解剖學手稿一樣精密的外觀,它的「三頭六臂」既複雜壯實又小巧靈活,它擁有著具有神奇力量的「手」和「眼」,延伸了人類感官的極限。總之,在外科手術方面,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有著驚為天人的精湛造詣。

它的動作精準而靈活。3到4條機械手臂,7種活動模式,根據需要換上各種不同用途的「手」,極大地擴展了活動的自由度。在受訓醫生的熟練操作下,能通過控制柄的移動幅度,按照比例轉換成患者體內的精細動作,比如可以在患者腹腔內做出分離、切割、電凝、縫合等操作,在狹小的空間內自由穿梭,猶如會十八般武藝而又收放自如的江湖大俠。

它的使用大幅度節約了人力。「人性化」的設計考量,使得醫生可以在長達數小時的手術中採取坐姿而非傳統手術的站姿,從而節省了醫生的體力,提高了其在手術技能的專註度;模擬機械手臂的設計,可以將人工手的自然顫抖或無意移動減少到最小程度;內窺鏡的自由旋轉則會克服人眼在傳統手術中的視覺盲區。

它有著近乎完美的視覺呈現。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擁有雙攝像頭、雙光源獨立採集同步視頻信號來放大手術視野。具體來說,它的攝像頭具有三維視覺和高清影像的特點,通過熒光屏看到的體內組織可以放大10倍,因此醫生在切割敗壞組織的時候,更不容易傷及血管、神經和其他器官組織。

更精確、出血量更少、更少的併發症、恢復更快,就是達芬奇外科手術機器人帶給我們的禮物。目前,它可以覆蓋普外科(肝膽、胰腺、胃腸道)、泌尿外科、頭頸外科、婦科等領域。除了在醫療效果上的精彩呈現外,在醫療人力投入上,它也有著不俗的表現。由於在手術過程中,主體部分幾乎全部由機械臂完成,這會最大程度減少醫療操作人員,比如一台高難度的外科手術,1名外科醫生、1名麻醉師以及1-2名護士即可完成。

曾與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聯袂」為一名直腸癌患者手術的新加坡泰和國際腫瘤醫院外科醫生Dr.Ho這樣評價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比起人手,機器人輔助手術的最大優勢就是,它能在更狹窄的空間得心應手地操作,不會因空間而受限,也不會因疲勞而顫抖。」 而當時患者也驚訝於刀口的精巧和技術的精湛,表示自己一點都沒有感覺到疼痛。可以說,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完美地將醫生的經驗和科技的精準結合起來。
推薦閱讀:

前方爬來一條紅皮蛇!哈佛為蛇形機器人家族再添新成員
機器人怎麼玩?
兔叨叨——專為兒童設計的人工智慧機器人,陪孩子聊天、伴孩子成長
掃地機器人產品如何正確選購?
餘存江:不只讓機器人知冷熱丨「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單專欄

TAG:手術 | 機器人 | 泌尿外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