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臨終關懷紀錄片︱西塞莉之後

在亞洲的許多地方,一共有幾百萬病人承受著極大的痛苦。於他們而言,善終是遙不可及的。西塞莉·桑德斯是開始安寧療護運動的英國醫生。自她去世以後,許多人繼承了她的遺志。這是五位亞洲女性協助病患和家人度過悲痛的故事。儘管她們語言不同,信仰不同,但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讓身患絕症的病人安詳地度過餘生。

曾有人告訴過我,死亡是自己一個人的事,即使有很多人在身邊,最後的路還是得自己一人走。我的任務是在這旅程中伴隨他們,和他們一起渡過痛苦、喜悅甚至是失望的時候,一直到最後,直到見證了他們的死,我一直堅信這是一種邀請。——西塞莉

安寧療護是醫療保健的靈魂,各種醫療專業都必須包含安寧療護。

——OdotuyaDavaasuren醫生(蒙古國立大學健康科學系內外全科及預防醫學教授)

我們傳統的醫學教育裡面,只教生、老、病,沒有教死,因為死亡是醫學的失敗,是醫療的失敗。所以碰到病人假設是病不能治,命不能救,他們就要用現代的十八般科學武器,然後把病人整得不成人形。他們不知道什麼叫做死亡的品質,什麼叫善終。

——趙可式(國立成功大學護理學校教授)

在安寧療護的時候,我們緩解病人疼痛,還給予社會、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不單是病人也包括病人的家屬,病人並不比家屬更為重要,應該是公平地對待兩者。我覺得我活得更好,我能夠更好地體恤別人,與別人分享。

——Thuy BuiThi Bich醫生(越南海防醫療大學傳染病學系系主任)

如果你覺得死亡在護理之家是例行的事,我們會感到很有壓力,死亡絕非例行的事。其實,死亡是如何不去想死亡,而去想如何好好活著,死亡就會成為人生旅程的一部分。我時常告訴醫護人員的一件事是:千萬不要數自己照顧的人有幾個過世了,千萬不能說自己已見過了許多,他們並不是數字。今天如果我見到有人過世了,他就是第一個。在安寧療護,你受邀進入他們的世界,並不是我們硬闖進去,我覺得他們的邀請非常重要。

——GeraldineTan修女(新加坡聖諾瑟護理之家行政人員)

當我在尋找提供安寧療護的醫療中心時,我發現了ASHIC基金會,他們取得了驚人的成果。他們並非醫生但卻非常積極,同時還不忘照顧病人的家屬,他們不會丟下任何一人

——RumanaDowla醫生(孟加拉安寧護理網路創始人)

歡迎點開查看紀錄片

紀錄片︱西塞莉之後


推薦閱讀:

死亡書單,「真正的開悟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從容地活著」
如何面對臨終?

TAG:臨終關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