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初入行研研究感悟:厚積薄發,成一家之言

最近Wayen在進行教育行業的梳理和研究,在初步形成產業框架的思考過程中,發現了一些有趣的內容。本著共享思想、共同進步的原則,Wayen將其整理成文,與各位探討交流,以期碰撞出新的火花。大前提,以下內容僅作為初步研究產業框架,形成初步商業邏輯和嗅覺過程中的認知內容,不涉及具體專題研究以及細分領域的探討。

01

行業研究的起步:找出最本質的商業邏輯

對行業的梳理,除了行業脈絡有清楚的把握外,很重要的一點,需要培養自身對行業的商業嗅覺。

以教育行業為例,其實教育行業本身屬於一個比較傳統的行業,但是為何最近一年來頻頻出現在券商的報告中?很重要的一點,教育行業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階段。供給端受制於政策限制,機構性質(不允許營利)、收益(只允許取得合理回報)、募集資金(不允許公開募資)等方面的約束,使得社會資本進入教育行業的積極性大大下降。在需求端,隨著人口的自然增長、二胎政策的放開以及消費升級,原本就難以滿足的需求逐步膨脹,供需存在很大缺口。隨著2013年以來的政策放開,包括《民促法》的修訂預期,為供給端打開了新的空間,教育產業政策的放開,將為社會資本進入教育產業掃清障礙。而社會資本的湧入,將促進資本市場教育行業的大爆發。

再以VR產業為例,VR以及AR的誕生,並不僅僅是提供一個新的感官體驗方式。更深層次的要點在於其再創了一個新的敘事基礎,在新的「世界」里,包括內容生產、內容分發、場景塑造將會產生新的商業需求,而這個產業鏈又將無限的延伸,市場規模充滿想像空間。

所以,在進入一個新的領域研究時,刨除各種雜訊因素,去尋找行業最本質的商業邏輯,能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行業的發展方向和資本性質

02

互聯網工具論VS互聯網顛覆論

當前的創業者無一不談互聯網,但是互聯網很多時候只是工具,作用被過度放大似乎顯得本末倒置。互聯網對傳統企業的改造,多數是建立在信息傳播和匹配成本較高的情況下的融合升級。而諸如K12教育類行業,大多數受眾(學生)集中在體制內學校,這種線下面對面的效率極高,以互聯網改造內容生產,鼓吹互聯網顛覆論,這種盈利模式和前景值得懷疑。

但Wayen並不否認互聯網強大的改造功能,互聯網對傳統企業的改造升級由來已久,然而迫於政策限制、優質資源稀缺等原因導致互聯網與傳統教育結合動力不足。隨著市場驅動模式的開啟,與其他傳統行業一樣,供給的增加將導致產業更加註重用戶的需求匹配。未來政策解禁、資源彙集將加速互聯網與教育產業的結合,是為互聯網工具論。

03

理清邏輯,描述趨勢

對行業的梳理和概括後,需要研究員對行業做一個基本趨勢判斷和把握。這種判斷需要建立在行業產業鏈的全盤梳理以及對行業商業邏輯判斷基礎之上

以教育行業為例,Wayen的基本判斷在於,教育產業目前正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未來依靠技術創新成就教育3.0時代,並構築基本的邏輯圖來表述。

總之,行業研究前期並不僅僅是對行業的公開資料進行簡單歸納總結,更多的要建立在自身的商業思考和把握上。一方面要大量廣泛閱讀相關資料,加深對行業的把握;另一方面也要停下來進行思考,在積累中進行提煉和升華,提出對市場的增量信息。

當然,Wayen作為行研小兵,在這裡妄論,有些班門弄斧的嫌疑,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和各位前輩進行探討交流。


推薦閱讀:

關於銀行業行業分析報告
(轉載)行業研究基本方法探討
某大型券商環保行業分析師親述 行研菜鳥要查的數據都在這
衛生巾、紙巾和紙尿褲賣了180億美元,帶你領略「溫柔的力量」。

TAG:行業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