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家好。我又不失業了。

好久沒更新了,有朋友問是不是失蹤了,不是的!因為這兩個月的生活實在是有點忙亂,在此期間我從上海來了北京,順便搬了家換了工作,和一些朋友暫時或長期地告別,甚至來不及向其中的一些人說再見,當然也來不及寫專欄。

生活軌跡的動蕩讓世界看起來也震蕩了一下。在我當無業游民的兩周里,所有來自於工作的安定都不復存在。儘管我可以盡情地在工作時間去看歌劇和展覽、逛公園和逗貓,不過這一切做起來都毫無閑適感。雖然許多人都說,理想生活就是再也不用工作,但當我真的成了一個社會閑散人員,在心理上還是有點受不了。

實際上,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動力是來自於焦慮,而不是那些耳熟能詳的正能量。大多數時候,人們是因為焦慮更換工作和城市、改變體態穿著、和交新的男朋友。這都是來自於一種「如果我再這樣下去……就完了」的消極預測。所以無論是出於避險的本能,還是出於理性的考慮,我們都無可避免地永遠在謀劃著某一種改變,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被生活的洪流拋棄了。

沒有工作的人焦慮失業,有工作的人焦慮將來可能會到來的失業,每個人都心事重重、疲於奔命,永動機的燃料一半是難填的慾望,一半是與生俱來的恐懼。

所以,讓我們來討論一個讓現代人焦慮的傻逼話題吧,機器人會搶走你的工作、讓你失業嗎?

大概你們中間很多人都是理性樂觀派,相信市場相信技術,相信人類會有一個美好的將來——宏觀上看確實如此,沒有哪個時代的技術革命最終造成了大規模失業,反而是那些相信人類可以一勞永逸的幺蛾子理想一直在製造各種災難。

但對於身處市場當中的人來說,新技術導致的失業卻並不是憑空捏造的,試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個馬車夫,但你生活在20世紀初的美國,你把你最好的青春全都奉獻給馬車,期望當你成為資深馬車夫的時候,會有一份待遇更優厚地位更高的工作等著你。但當你40歲時,你發現汽車已經把普通家庭的出行方式全都改變了。你當然不至於失業,因為出行方式的變化,不僅意味著你可以在汽車和機械領域找到新工作,也意味著旅遊酒店和快餐等等意想不到的領域也出現了大量的機會,不過,那種「我這麼多年都他媽幹了什麼!」的挫敗感還是會不可避免地找上每一個曾經在舊的領域討生活的人。

我們如今和當年的馬車夫也沒什麼不同,甚至比他們更慘一些,有些變化來得太快,留給你適應的節奏,或許會從當年的二三十年壓縮到五年之內,所以我們可能需要生活在更大的失業焦慮和空歡喜的挫敗感之中。熱衷於往風口擠的人或許會覺得,這樣很棒,證明了見異思遷才是指向成功的通途。但是人的青春終歸有限,一輩子能押對幾個風口呢,最終能吃到肉的又有幾個呢。誰不知道失意和平庸才是大多數,雖然最後留在聚光燈下的全都是時代的弄潮兒。而在潮水淹沒你之前,你能握住潮水的方向嗎。

美國作家約翰·斯坦貝克寫過一本著名的小說叫《人鼠之間》,講的就是一個不合時宜的美國夢如何落空的故事:一個夢想如果已經老了過時了,最終難以避免的命運就是像一條衰老的狗一樣,依依不捨卻必然被堅定地槍殺掉。

這才是兼具智慧和同情的文藝作品,不像《百鳥朝鳳》這種難看的濫文藝癌,充滿知識分子對田園生活的想像,一味哭喪為中國傳統手藝人續命,但可能自己也不知道要續的東西究竟存不存在。

嗩吶藝人不重要我們不要管他。在哀悼逝去的中華傳統之前,能不能先對出租司機深深鞠躬?聽說谷歌發布了無人駕駛汽車!蘋果給了滴滴10個億!以後再也沒有出租司機了!不會有精通國際政治局勢和高官八卦的司機和你扯淡了!哀悼,懷念,續 1s。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的公眾號,

掃一個續1s

推薦閱讀:

工作中遇到嫉妒心很強的小人應該則么辦?
岩土工程小碩糾結於出國和工作,求指導?
為什麼說大學畢業而後的頭兩年是人生的關鍵兩年?
有哪些建議給初到大連的知友?
選擇大城市奮鬥,還是留在父母身邊?

TAG: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