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相關:互金PM的迷失與求索
04-27
寫在前面
時光回溯到幾年前的大學時光,第一件事情,看了貨幣戰爭,充滿了鬥志要投身金融領域;第二件事情,親眼見證一個小小的街道分行經理為了業績不擇手段,開始對金融嗤之以鼻。而後,做互金產品將近一年,思考、自省不斷,之前有過《互聯網能給金融帶來什麼 》《互聯網金融怪事八則》,前者是困惑、後者是不解與氣憤,本文是深於兩者更系統的思考,同時可貴的是,後面多了希望、信心。
互金PM的Personal Time
情景一
午後的咖啡館,陽光斜漏在桌上,某個PM社區面基開始前的寒暄。 「hi,你是做哪個方向的呢?」「互金」
「啥?」 「互聯網金融…」 「噢噢,聽說現在政策管的很緊哈,也曝光了不少…」 「嗯..對…不過我們是正規的平台。」「噢,聽說做互金的收入都很高…活動開始了,以後再聊哈。」
側身,一抹複雜的微笑。情景二
上班中,微信PC版閃動。 「在么?據說你在做p2p了,你們那兒靠譜吧?不會跑路吧?我想存幾萬進來。」 「暈,放心存撒…土豪啊你,張口就幾萬!」「信用卡套現的啦。怎麼存?教教我,有不妙的跡象一定要提前告訴我啊!」
一周後,一個月後,N個月後…微信PC版閃動。 「在么在么?最近有啥動態么?我那錢是繼續存著還是取出來呢?」互金PM的迷失
在上面兩種情境中,互金PM顯得猶豫、信心不足、無奈而被動。
其實,PM自己是沒有答案的。平台安全嗎?政策深層次意味著什麼?不安全來自哪裡?政策能有多大作用?互金PM自己比提問者更渴望知道;而最終,作為PM中普通而又懷揣夢想的一員,互金PM最迫切想知道,自己在做的這個產品,以被神化了的微信之父的觀點來看,能不能給用戶帶來真正的價值;相對應的,「善良」在這個行業中的重量有多大。
然而,答案好難找:- 日常工作中得不到答案。大部分互金公司里,PM負責的只是工作流程,上線新產品、跑通邏輯、日常維護等;金融業務本身由少數高管直接負責,不少時候管理層會刻意不披露業務真相,導致PM甚至連自己產品的商業模式都不清楚——或許吧,這個產品其實不是「自己的」。
- PM圈子裡疑問不斷,入門問題太多且答案淺嘗則止。翻開產品經理社區的feed,很容易找到「新人如何快速進入互金行業」「互金產品第一年多學產品知識還是金融知識」「互金商業模式由哪些」這類的小白問題。一方面行業的牆太高讓互金PM較難接觸到足夠多的金融知識,另一方面一夜之間出現的無數p2p平台中充斥著大量的產品新手,甚至不少是從其他崗位硬性轉產品;如果在p2p公司呆幾個月,你將有機會見證「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句話成為現實。
- 媒體的信息大都是負面的。且不論朋友圈、微博、新聞幾乎每日一雷的問題平台曝光,打開網貸天眼這類的專業平台,首頁首屏仍然是各種曝光、預警;再拿金評媒為例,推出的記者眼中的網貸平台系列測評,看完仍舊一頭霧水,翻譯過來都可以是「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媒體信息兩極化,要麼是負面信息,要麼是堆砌金融概念。有價值的內容太少,牆太高,願意發聲的人太少。更何況,很多互金PM並不會主動去這些垂直平台。
- 互金PM本人大都不是典型的理財用戶。雖然有數據顯示,互聯網理財用戶的年齡層集中在25-35之間,但大部分情況下互金PM想要的對用戶同理心還是很難。傳統理財的典型用戶是高門檻的,普惠金融的願景中互金PM會是理財用戶,但仍不能算是典型的理財用戶;與此相比,互金PM更可能是消費金融用戶。
- 大部分p2p都是小公司,不健全的組織、流程讓PM了解用戶變的很難。p2p平台發展早期,都在圈用戶,產品很粗,更不用提數據系統,看不到數據PM等於瞎了一隻眼睛;另外小公司的運營擅長拉新、拉投資額,但用戶運營太菜鳥,PM也沒有太多時間、精力與用戶直接接觸,等於另一隻眼睛也over,然後盲人摸象。接上一點,典型的理財用戶是什麼?
- 互金產品千篇一律。p2p平台的官網,幾乎清一色的,相同的導航、首頁banner、banner右側的註冊登錄、一個產品列表頁、一個個人賬戶頁、一個安全保障頁、一個about頁;產品業務上,註冊送體驗金、邀請送體驗金,時不時搞搞加息、搞搞抽獎,獎勵按照投資額成剃度。除了螞蟻、理財通這類超大型平台,互金產品真沒什麼特色,互金PM的成就感也是缺失的。
互金PM的求索
儘管有上述的困難,暫時的迷失,但真正合格的PM是有強大的自驅力的,會知難而進;止步不前只能說明你不夠合格,不斷求索才能有所收穫。
- 互聯網,還是金融?敬畏金融,是很多互金團隊都會傳達的思想,敬畏金融的專業性、嚴肅性。很多金融人說,不少不懂金融的互聯網人湧入互金,給行業帶來負面影響。但是,有對有錯,傳統金融並非沒有欺騙、貪婪;反而,互聯網崇尚的是平等、透明、服務的精神,只是O2O補貼等打法讓用戶變得急躁。作為PM,需要的是以互聯網的精神,以用戶為中心,以為用戶創造價值為目的。
- 監管並沒有鼓吹的那麼有用。實現了資金託管,只是增加了違規操作的門檻,實際上傳統的金融人比誰都明白該怎麼應對政策。一個平台是真正做業務、服務用戶,還是出於其他目的,仍然決定於管理層的初心。國外最大的p2p平台Lending Club創始人違規操作,股價一夜間掉了35%,可見道德自律的關鍵性。
- 大部分p2p並不能算是互聯網金融。大部分p2p只是把互聯網當作了一個融資的渠道,降低了獲取用戶的門檻,真正的互聯網金融是有數據支撐的風控系統的,而做到這一點的少之又少,單說擁有足夠數據量的也只有「三馬」了吧。所以,大部分平台仍然是傳統金融的模式,核心仍然在線下。我們知道,互聯網1.0是簡單的信息連接,2.0有了人機交互,能對不同個體提供不同服務;相對應的技術分別是搜索演算法和推薦演算法。很顯然,大部分p2p平台只是處在很初級的1.0時代。最顯而易見的,能根據風險偏好推薦理財產品的平台少到可以忽略。因而,互金PM能做的事情、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 互金產品的用戶體驗是什麼?兩種誤區:一是脫離業務,空談用戶體驗,糾結於交互細節;二是只管安全、高收益,認為其他體驗無足輕重。實際上,介於業務與細節之間,理財通做的很好,舉兩個例子:第一個,理財通資產端是貨基,貨基非工作日不能贖回,但為了保證用戶能及時提現到賬,理財通自行墊資;第二個,理財通有一個每月定時存工資的功能,當這一天剛好是非工作日時,由於非工作日不起息,所以他回提醒你避免資金空轉而推遲轉入。安全、高收益是純業務的事情,是風控、是資產端負責的事情,交互細節是錦上添花,如果都能像理財通一樣聚焦在最大限度的在有限的空間里滿足用戶的需求、為用戶著想,那整體的用戶體驗會上一個台階。
- 互聯網金融不止是p2p。眾籌、保險、慈善等等,互聯網金融能做的很多很多,遠不止理財、借貸,互金PM的眼界應該放遠一些。
善惡相關
求索的過程會看得愈加清晰,使命也更加清晰。有人說,產品經理就是要讓正確的事情在正確的時間發生。微信支付張小龍說,善良是最重要的。
互金PM的初心,善惡相關。- 互金的魏則西。互金有魏則西事件嗎?或許只是沒有生命的消逝吧;但更應該說,只是沒有曝光、沒有代表人物罷了。易租寶750億到只剩10億,千千萬萬個投資人他們現在過得怎樣?太原演講圍攻宋鴻兵的不少是社區大媽。這些弱勢群體背後的一個個慘痛經歷,人們無暇顧及,且早已麻木。百度在p2p領域的放縱、助長與醫療行業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同樣的競價排名,還有百度知道、貼吧等全方位的「服務」;互金平台專業的輿情負責人,與百度溝通刪掉一條負面評論簡直不要太容易。更嚴重的是,輿情負責人還覆蓋了知乎、網貸論壇等專業社區,還有隨處可見、防不勝防的軟文流傳在朋友圈、微博,普及著「理財知識」,循序漸進的誘導人們放鬆警惕。試試知乎發個理財相關的貼,半天內就有軟文出現;翻一番朋友圈傳的理財知識,有幾篇不是理財平台寫的?
- 校園市場的亂象。校園分期是一股浪潮,掀的很高,現在不做校園分期你都不好意思說是做校園市場的;然後從分期迅速延伸到借貸,真實身份、學籍就可以借到數額不等的資金,伴以高昂的利息(不少超過了36%的高利貸線)。沒有自制力的學生在多個平台欠下了巨款,學校無為、家長憤怒,暴力的催債手段把學生逼向了絕路;社會不法人士假借學生信息借貸,資金無法追繳、學生背負壓力。是什麼樣激進貪婪的一群人循循善誘學生?另一方面,這些資產很容易形成壞賬,對接這些資產的理財端用戶怎麼辦?平台壓力小啊,大不了宣布創業失敗,畢竟有很多分期平台都是被「全民創業」鼓動起來的。
- 同樣的亂象存在於各種類型的資產端。p2p做的是銀行不願意做的,那麼其中就有大量的劣質的資產。由於普遍缺乏有效的數據、風控,平台把借款利息要的很高,同樣不少超多了高利貸;試想一下,不惜付出少則20%、多則30%以上代價借款的,都是些什麼樣的個人喝什麼樣的企業?
- 理財用戶的誤區。理財本是投資行為,意味著對風險充分了解、並能承擔風險帶來的後果,但諸多平台宣稱的保本保息等誤導了用戶。然後導致用戶兩個誤區:一部分人把理財當成儲蓄,很多平台也以「跑贏通脹」說服用戶,但儲蓄保本、理財並不能保本,兩者是完全不同的;還有一部分人把理財當作投機,炒房炒期貨炒不了,就瞄著哪家平台有活動、可以薅羊毛,資金頻繁流動,變成了徹底的投機者。有專門的薅羊毛社區、有專門的薅羊毛群、有專門的薅羊毛公眾號,當這些病態的東西被大眾習以為常,讓人哭笑不得。
- 互金PM的初心,帶給用戶真正的理財觀。一個產品終極的成功,是帶給人們真正的價值觀。審視互金的善與惡,是基於人性的惡?放大貪,利用痴,無視嗔;還是基於人性的善?剋制貪,拒絕痴,轉化嗔。感到欣慰的是,諸如眾籌能做一些慈善的事情,諸如供應鏈金融能幫助一些中小企業,諸如理財通的夢想計劃能引導人們關注自我,可喜的是,這些已經在行動。堅守初心,希望就有。
希望:場景金融
沉重的思考、自省,艱難的求索,記賬應用、還房貸應用打開了一扇窗,理財通的夢想計劃、輕鬆投輕鬆籌的眾籌模式、水滴互助的社交元素給了釋放,共同抽象成一個希望——場景金融。
投資是一件自我掌握主動權的事情,是一件不確定又帶著對未來期望的事情;投資代表著你對一個事物的認可,然後你才願意信任他,並為之共擔風險。於是,這變成一個很注重內容的事情,不再只是單一的金錢的事情。而這個內容,表現出來的就是不同的場景。- 個人財物工具。記錄下個人的收入、支出流水,個人的數據、家庭的小數據挖掘,看看支出分布,順便把閑錢升值。記賬類應用是一個很基礎的工具,高頻、自我,但場景不足,需求弱;不過,至少這時理財不是為了投機。
- 定投定取。基金定投本就是傳統金融就存在的,代繳代扣也是傳統金融存在的;這兩者應用在互金產品中,會更加便利。每個月的工資拿出20%定時轉入理財產品,極致的服務是依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能自動幫用戶配置合適的資產;每個月要還房貸、車貸、交水電物業費,理財平台的小工具、小功能就能代勞;同時,避免了時間差,可以達到收益最大化。但是,這仍然是比較基礎的場景。
- 夢想計劃。我要在明年買車,要在明年付房子首付,要在明年為孩子攢留學的學費,要在明年籌辦婚禮,那麼從今年開始攢錢吧。抽象出來,就是零存整取,但互聯網產品能讓這一切變得更加棒:在產品中設定這樣的一個夢想,不時提醒自己、激發動力;其次,夢想計劃和定投結合,不知不覺中的成就感,讓人心動。現在理財通在這個方向已經走在了路上。
- 整存零取的場景化,慈善。很多長期的捐贈計劃都是定期轉賬,而且每次轉的金額相對較小,比如筆者參與的一個,一年只要一千,這樣的場景很適合整存零取。
- 眾籌幫助弱小的個體。眾籌的概念和應用早已產生,但沒有標準化、規範化的流程,規則眾籌平台說了算,往往缺乏後續的跟蹤和投資人權益的保障。那麼如果投資人明確是以理財的角度來幫助這些個體,例如小的創業者等,那隻不過是一個風險高一些的理財產品,然後是有始有終的,要有回報。這樣界於股權投資和捐贈之間的眾籌,更加靈活、更加易於大規模複製;輕鬆投就是優秀的代表。
- 一群人的夢想計劃。水滴互助的方式是類保險的,每個人小的投入,其中如果有人患癌,則眾人的資金幫助他治療。這個模式可以繼續抽象,有共同目標的一群人,共同來積累資金,以一定的規則約定和約束,不同時間點幫助到不同的人,設計好其中的時間差。這相當於有了社交元素,讓人豁然開朗,可擴展的空間無比大。 場景金融的總結:投資自己,夢想計劃;投資他人,眾籌;投資互相,互助社交。
尾聲
產品人,總是想把握一顆初心,從善出發,為用戶提供價值。做互金快一年,從開始的懷疑「金融性本惡是否不能改變」到不斷求索,到最近有了些許系統化的內容,場景金融讓人豁然開朗,帶來希望,但仍然很粗、很初級。然而,高興的是,善惡相關,有了結論,也就有了價值。共勉。推薦閱讀:
※談技術轉管理後銀行項目的管理體驗
※風控手札(一):從一件100萬元的騙貸案說起
※2018年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工作會議召開
※玖富融資、眾安上市,這屆「開掛」的金融科技公司
※一個骨灰級操盤手的良心講述:只買4種股票,出手就是翻紅,遍地都是黃金!
TAG:互聯網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