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代寒冬暖手神器手爐

來源:才府 sns.91ddcc.com

標籤: 名家古代古人王熙鳳明代

引導語:寒冷的冬天,最可惱的事情之一便是手容易凍僵。今天,人們有手套,後來又發明了暖手寶,連滑鼠墊都能做成暖手寶,為的是人們使用滑鼠的時候不再凍手。那古人在冬季該如何禦寒呢?

今天我們展示的第一件文物就是一個明代的手爐,呈四方盒狀,有花卉紋的罩子,有可以手提的手柄,它長11厘米,寬5.5厘米,高6.7厘米,材質為紅銅,為當時的制爐名家張明岐先生打造。

整個手爐小巧玲瓏,精巧美觀,做工很是精細,罩子上面有很多花卉組成的紋理,有牡丹繁花紋,有五星花瓣紋,有樹葉紋,中間是曲折道路紋。在手爐的底部,有四個篆字,「張明岐制」。

張明岐是浙江嘉興人,活躍在明代萬曆年間,是當時江浙一帶有名的打制手爐的名家之一。在古代,手藝人的社會地位極其低下,到明清時期,稍微有些改觀,我們看古董上的很多題款是明清時期的。不過,即便如此,也並非在所有的器物上都能見到作者的名字,有題款的都是一些名家。所以,這個有張明岐題款的手爐彌足珍貴。

古代寒冬暖手神器,手爐

手爐,其實是由「火爐」演化而來,火爐便是往銅製的爐子里放些炭,讓火燒得旺旺的,這樣大家圍著火爐坐下,邊取暖,邊聊天侃大山,其樂融融。

清代文學家王永彬寫過一部小品文書籍,就叫《圍爐夜話》,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也寫過「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漸漸地,古人有感於手冷,便把火爐做得更精緻,蓋上罩子,提在手上,或者捧在手裡,或者籠在袖內,便演化成「手爐」,所以,手爐也叫「捧爐」或者「袖爐」。

手爐常見於隋唐,盛行於明清,在清代末年,取暖的器具多起來,手爐便漸漸淪為歷史塵埃。

《紅樓夢》第六回,寫劉姥姥進大觀園,好不容易見到王熙鳳,見王熙鳳一身綾羅綢緞,富貴堂皇,「端端正正坐在那裡,手內拿著小銅火箸兒撥手爐內的灰」,那是怎樣的風情和優雅,可惜,現在再也見不到了。

推薦閱讀:

有哪些優美的句子讓你記憶深刻?
有哪些令人毛骨悚然的腦洞故事?
紅塵亂
四百多根竹籤
給你們講一個暖心故事

TAG: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