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大學尹航:我的碼字經 | 七條寫作實用經驗

作者簡介:

尹航,新生大學創作團隊成員。

我個人是從 2015 年 10 月開始在公眾號上碼字的。以下是我迄今為止的碼字習慣和經驗總結。結合之前發表的文章,給大家完整展示一下我的碼字過程,全都是具體操作,所以一定會對大家有不少的幫助。

一、靈感轉瞬即逝,要及時記錄並分類

我個人在生活中,屬於那種比較喜歡胡思亂想的人,經常會出現所謂的 「Aha Moment」(文藝一點的說法叫 「頓悟」)。但是這時候如果沒有及時記錄,這些碎片的靈感就會轉瞬即逝。

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些比較順手的工具,幫我記錄下這些點滴想法。目前我的記錄工具有三種:電腦,手機,筆記本(不是筆記本電腦)且優先順序依次遞減。

具體工具:

電腦:作業部落(網頁版的 markdown 筆記,我個人對 markdown 不太感冒)。

手機:鎚子便簽。

筆記本:行距要寬,外加 0.7 mm 的圓珠筆。

如果有想法,不光要馬上記下來,還要及時歸類到相應的 「話題文件夾」 中。以下是我個人的素材分類(大類,子類,具體素材)。上次發布的《英語和你還真有 「錨關係」!》就在裡面。全部都是私房貨,這次我也是挺拼的!

大家也看到了,有些句子並不通順,有些乾脆是不完整的句子。但是不重要,只要它能幫你想起當初的想法就足夠了。這種方式能夠幫你避免很多死活想不起來的窘況。

二、材料積累沒有想像中困難

一旦你準備開始碼字,並且有一些想法後,積累素材其實並沒有那麼困難。這就像你手中有了鎚子,看什麼都像是釘子。

例子和素材那麼多,我該選哪一個呢?笑來老師之前的那篇《如何判斷自己文章的好壞》給出了不錯的答案:

簡單 vs. 複雜****

已知 vs. 未知****

次要 vs. 重要****

我是否簡單明了地解釋了複雜的東西?我是否告訴了別人他們本不知道的事情?我有沒有提醒他們一些很重要的事情?等等。其實我可以給你一個更簡單的評價標準:

如果你一開口,大家都想停下來聽你說兩句,那說明這是一個好例子。

那麼問題來了,這種例子通常隱藏在哪兒呢?我會只給你熬雞湯,不給你遞勺子么?目前為止我個人覺得最好的領域有兩個:

心理學和經濟學

這兩個學科里隱藏了大量反直覺、有意思的例子。比如為什麼道路越拓寬就越堵車;我們為什麼傾向於傷害親近的人等等。如果平時有心多去積累,你會發現自己的素材庫馬上會變得非常充實,自己想要寫東西的慾望也會強烈許多。

三、更為重要的是如何擺放

其實就像上面說的,知道要到什麼地方找什麼東西後,素材積累就是個體力活兒而已,並沒有那麼困難。真正困難的其實是如何將它們擺在恰當的位置。

我個人很喜歡 「碼字」 這個詞兒。說白了,寫作就是一場文字遊戲,那些高手只不過比普通人更會擺放文字而已。

而文字的擺放就涉及到很多因素了,這其中我最看重的是文字的邏輯

我們形容好的文章叫 「行雲流水」,之所以會 「流」 得順暢,都是因為邏輯清晰,所以中間不會有突兀的感覺。

我自己碼字後,最大的感觸就是:

不要讓讀者在理解文章內容之外,消耗任何額外的腦容量。

不要讓TA想:作者想說啥?我現在讀到哪兒了?啥時候要結束?

最糟糕的就是:作者為啥寫這個?

針對此類問題,我到目前為止想到的解決方法有:

  1. 提前把框架想好:我要寫什麼?為了寫明白,我每一段大概要擺什麼?例子用哪個比較合適?先後順序怎麼調整?這段是不是能夠刪除?廢話有沒有太多?

  2. 要有 「路標」:文章如果不是 「 1 個論點 + 1~2 論據論證」 這種結構的堆砌,很容易讓人摸不著頭腦(至少我是這樣的)。說白了,要控制好文章的節奏。如果你的節奏恆定,讀者就不會累。如果不行,就加入數字或圖片,刻意加上節奏(比如這篇文章中的小標題)。

拿這篇《英語和你還真有 「錨關係」!》來說,當時的結構構想大致如下:

  • 開篇提問,引出話題。

  • 簡單定義。

  • 引導句1:錨定效應其實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 例子:iPhone(輕例子)。* 引導句2:生活中的各種 「錨」 輕則能掏空你的口袋,重則可能毀掉你的一生!

  • 例子:學不好英語的原因(重例子)。* 引導句3:這裡再展開多說兩句。

  • 例子:經濟學人征訂(更廣義的例子)。* 引導句4:根據我個人有限的人生體驗,想要完全擺脫 「錨定效應」 是不可能的。

  • 解決方法:避免不了,那就用正常(高)標準要求自己。* 最後要抒個情,抖個機靈(切記分寸很重要)。

這是大致的框架,如果有具體不滿意的地方,可以單獨修改。也就是說文章可自由拆卸重組,這樣就便於維護。如果是沒有層次的 「渾然一體」,那就只能全部重寫了。實際上,第二個英語的例子就是換上去的,原本的例子是 「錨定效應」 影響法官判決。

如果你覺得這樣開始有點難,沒關係,我有個更簡單的方法。笑來老師在《2016 年 4 月 10 日直播文字版》中提到了 Ray Dalio 的《原則》,並且展示了對應的寫作框架。

  • 這個原則既然這麼重要,那它意味著什麼?

  • 如果我堅守這個原則的話,有什麼事情是我絕對不能做的?有什麼事情是我必須做的,不得不做的?

  • 在我堅守這個原則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麼?我是如何克服那些阻力的?

  • 在我堅守這個原則的過程中,我學到了什麼?

  • 在長期堅守這個原則的過程中,我吃了哪些虧,得了哪些便宜,總體上的得失如何?

我簡單地套用了這個框架,就寫出了一篇被轉載了 40 多次,閱讀總量突破 10 萬的文章《我的原則:花錢能搞定的事,就別浪費其他資源》。所以寫作並沒有那麼困難,重要的是要掌握碼放技巧。

四、標題黨以外的注意事項

文章完成後總歸要起個好題目吧!很多人會覺得,不就是個題目么,現在有那麼多標題黨技巧,拿過來直接用不就好了么!其實這裡面有一點經常被人忽視,我給你做個類比你就知道了。

我們總會碰到一些飯店為了吸引客人,起一些特別奇葩的菜名。菜名奇葩其實無所謂,重要的是你要給它配圖。我不在乎你起什麼名字,但是你起碼要讓我知道這是一道什麼菜,不然我怎麼敢點呢?

同理,人們並非無條件地反感標題黨,重要的是你要讓讀者知道自己點進去以後會得到什麼。你在飯店起碼還可以叫來服務員問個究竟,但是一篇文章躺在那裡,是不會有人為標題做解釋的。

那有什麼正面案例么?

回去看看這篇文章的標題。

五、碼字是個動態的過程

很多時候,人們會過於沉浸在想法當中。這其實不對,前面提到的這些工作其實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也就是說,你雖然提前會有所準備,但是在碼字的過程中,還是會觸發你的很多新靈感。

比如我在寫那篇《我的原則》中的第一項(這個原則既然這麼重要,那它意味著什麼?)時,原本只想用一段帶過,但是後來發現後面的文字中需要進行大量的補充說明,於是就回過頭到第一項中把後面涉及的概念一步步解釋了一遍。這樣一來,後面的行文也流暢了許多,讀者在理解內容時,也不會消耗太多不必要的腦容量。

所以我建議大家一定得動起來。在這方面,我同意李敖的說法:

妓女不能靠性慾才接客,作家也不能靠靈感才寫作。

歸根結底,碼字是個體力活兒。

六、碼字也要有充分的熱身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自己有很強的語言模仿能力。和別人聊天時,會不自主地模仿對方的口音。

後來我發現,我的這部分「天賦」,對於文字也適用。所以當我想用誰的口吻寫文章時,我會大量閱讀對方的文字,讓自己複製對方的思維和語言風格。然後趁熱打鐵,趕快碼字。

這背後的機理其實可以寫一篇長文了。不過我個人的感受就是沒有所謂**原創的文字**,你的輸出純粹依賴於輸入。所以想寫什麼風格的文章,就要多讀那個領域比較好的文字。

我偶爾會收到讀者留言,說我的文字和笑來老師的很像,現在你們知道是怎麼回事兒了吧?無非是看他寫的東西多了,自然 copy 了很多風格而已。

七、別裝,千萬別裝

我非常贊同笑來老師在那篇《如何判斷自己文章的好壞》中提到的第一原則:

寫作即溝通。

當我碼這些字的時候,我總是假想前面有一個聽眾。文章其實無非是把自己的心裡話印在了紙上而已。我的每篇文章,準確的講都是按照演講稿的形式準備的。演講最重要的原則是什麼?

別裝,千萬別裝!

這句話有沒有很熟悉?其實這就是笑來老師之前那本關於演講的書《我也有話要說 | 普通人當中說話的技能》中的第一篇。(如果你還沒看過這本書,不要緊,我們從明天開始會以連載形式把它發布在新生大學公眾號中,供大家預覽。)

怎麼才能做到不裝?你想像一下把這篇文章讀給你最好的朋友(絕對不給你面子的那種),你覺得 TA 會點頭稱是?還是當場翻臉?如果是後者,你懂的。

以上是我半年以來的 「碼字經」,你看我曬出的圖就知道我有多誠懇,簡直令人髮指啊!目的無非是希望能讓更多的朋友重拾寫作的快樂。如果你開始碼字了,就會發現日常的瑣碎都是素材,你面對的世界也會變得不同。

以上。

?
推薦閱讀:

你忽略了一些寫作的隱形收益
如何利用朗文詞典提高英文寫作水平
still和remain/與criteria搭配的動詞/「分別」與「和」的英文表達誤區
避免重複用詞/Child-Pugh (class) C/客觀反映
2018.2.17-2.20行書練習記錄與反思(附帶英文練習)

TAG:寫作 | 英文寫作 | 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