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急功近利和惡俗的審美,消費者在為毫無美感的紫砂壺買單
昨天跟幾位工藝師喝茶,聊到了當下一個十分令人困惑的現象。許多紫砂壺愛好者興緻勃勃地攜帶荷包入場,卻近乎瘋魔地執著於泥料、水色、全手半手等,完全忽視了紫砂壺的另一個重要點——形。
圖片源於優酷視頻截圖
好的紫砂壺除了原材料高品質和製作工藝的優秀之外,一大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形體被賦予了製作者的審美。通過最簡單的線條關係和比例,使得一把紫砂壺擁有——精、氣、神。
顧景舟 小石瓢壺
「也不知道為什麼,現在市面上的消費者對於那種形體比例失調的茶壺情有獨鍾。」一起喝茶的工藝師說到這一點時憤懣道。
但,這怪消費者嘛?我覺得他們也挺冤枉的。錢沒少花,還要被扣上一個美盲的帽子。畢竟,作為一個愛好者,對紫砂壺只有一個簡單的了解是正常的,市場這種妖魔的導向,其實是許多經銷商和微商攜手造成的苦果。
顧景舟 朱泥小合歡
真正的做壺人是不太會做生意的,那些紫砂生意做的興旺的,多半為商人。他們或線下開店、或線上發圖,運用一切渠道推廣自己手中的產品。
這本無可厚非,大家都是謀口飯吃,但問題出在許多微商由於前期花費了巨額的簽約投入,使得後期大量使用快速成型的模具批量生產,只要是紫砂就行,不管形體,在宣傳中大量強調藝人職稱、成型工藝和泥料,使得消費者被牽著鼻子走。本來就沒有見過多少好東西他們,在缺乏審美的基礎上,最後只能成為急功近利市場下的受害者。
顧景舟 提梁盤壺
浮躁,急功近利和惡俗的審美,是當下中國手工藝飽受詬病的三大惡因,這三大惡因在丁蜀鎮其實也是大行其道。在追逐財富的大路上,紫砂人心生恨意是顯而易見的,我亦曾聽聞知名紫砂藝人的一句惆悵:錢是掙到了,就是不舒服。這聲惆悵的背景,是對資本逐利後留下一地雞毛的紫砂市場的無奈,多少心血與付出,在目睹急功近利中失去平衡。
顧景舟 「座有蘭言」仿鼓壺
前幾年「設計上海」展中,FT中文的專欄作家曾經說過:有什麼樣的觀眾,就有什麼樣的設計。的確,我們的審美決定了我們的產品究竟能走多遠,能走多久,我們當然明白「無論是民間手工技藝,還是民間手工藝術,要走向振興,都需要發揮工匠精神,不打折扣地注入心力和時間,而不能淺嘗輒止般打出民藝口號,但我們實際上仍然遵循以工業量產、效率至上的邏輯。我們在面對市場時,審美慫了。」
陳丹青說,新中國教育最大的失敗是審美教育的缺失。很顯然,紫砂市場在大環境審美匱乏之下,巧妙避開這一點,並且急功近利地去強調銷售,是造成當下消費者選擇比例失調紫砂壺的一大重要原因。
顧景舟 矮僧帽壺
昨天聊完,心中難受的工藝師已經決定回去跟自己的徒弟一起開一個公眾號,去告訴紫砂壺愛好者,什麼是好的壺。
聽完他的話我覺得,在抵制惡俗、不急功近利方面,紫砂藝人已經從意識和行動上邁出了至關重要的第一步,知道缺失,重新拾起,再向大眾傳播真正的美……
推薦閱讀:
※戩榖壺言:玩壺不懂一廠壺,事半功倍多糊塗
※戩榖壺言:關於一廠壺的斷代與標籤
※老紫砂壺怎樣清洗?
※What?供春作者你以為叫供春?Too Young!Too Naive!
※玉成窯秦權壺 | 「權力與氣度」的象徵,八零後青年陶藝家的經典之作
TAG:紫砂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