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地方治理清真泛化拆除阿拉伯式建築,有的地方打著「民族」旗號建阿拉伯式清真寺
首發公眾號: 天涯何處是神州
《儒林外史》中有這麼一首詩:「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現在寧夏和新疆都在拆除阿拉伯式建築,而東部的江蘇泗陽楊集民族村則打著「民族」旗號建阿拉伯式清真寺。
圖中是昌吉回族自治州的阿拉伯式清真寺中國化改造,去除阿拉伯式宣禮塔拱頂。
寧夏銀川西夏區興涇鎮,沿街店面頂部的清真寺拱頂裝飾圖案拆除中。
早在2010年,當時江蘇省最大的清真寺在宿遷市泗陽市建成,由沙特王室成員阿齊蘭先生捐建。2017年宿遷新盛街又要建清真寺了,但新聞通稿里卻把這一句放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在被曝光後又趕緊刪除了所有新聞報道,可以說是想矇混過關偷偷修建了。
宿遷市新盛街片區改造項目據《2017年宿遷市重點PPP項目推進計劃》,投資規模20億元:
項目位置:幸福路以東、馬陵路以南、馬陵小區以西、市府東路商業街以北。
建設內容:旅遊服務中心、城市記憶館、清真寺、極樂律院、天后宮、博物館等公益性文化旅遊設施;酒店、民宿、餐飲、休閑等商業設施。
2017年4月6日至7日,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召開的清真寺建築風格研討會上強調,一是清真寺建築應該同我國國情相融合,體現中國風格,融入中華文化,不能把國外的建築風格奉為圭臬;二是秉持節儉實用理念。清真寺建築要以基本滿足當地穆斯林群眾的宗教活動需求為原則,以建築安全為基礎,弘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反對規模過大、裝飾奢華、攀比浪費。三是加強對中國風格清真寺的設計指導,要體現宗教性、地域性和時代性的結合;四是強化教育引領,伊斯蘭教要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就必須堅持中國化方向,引導伊斯蘭教界人士和穆斯林群眾在清真寺建設中自覺融入中國元素和現代元素,把清真寺建成凝聚各民族穆斯林愛國心、中華情的家園。
新疆和寧夏已經在改正當年犯下的錯誤,各地紛紛拆除帶有宗教符號和阿拉伯風格的建築,江蘇某些官員卻還在這條錯誤的道路上狂奔。在江蘇某些官員看來,少數民族就是某幾個信某教的族,而這幾個族最重要的需求就是宗教建築。打著「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旗號搞宗教擴張,是不是這個「少數民族特色」除了某教就沒別的了?為當地群眾辦點實事,修個圖書館、衛生所、籃球場,或者修個路燈,搞農電改造,不都可以嗎?
2017年8月16日上午,江蘇省泗陽縣舉行楊集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掛牌儀式。國家民委經濟發展司副司長王海青,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民委主任、省宗教局局長李國華,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馮岩,縣委書記徐勤忠,縣委副書記、縣長馬偉,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吳俊寧等領導出席儀式。
原來如此!某委以「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為名目引誘地方上為了爭取資金支持而推廣宗教。根據住建部、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住房城鄉建設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於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號)中提到:
一是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支持符合條件的特色小鎮建設項目申請專項建設基金;
二是中央財政對工作開展較好的特色小鎮給予適當獎勵。
回族的傳統建築風格、服飾風格都有濃郁的華夏元素,而非阿拉伯元素。廣西桂林潛經回民村,是白崇禧的老家,一度已經徹底融入了華夏文明,建築風貌是典型的西南鄉村建築,飛檐斗拱、紅磚綠瓦,看上去賞心悅目。比如,白崇禧就不承認自己是「回族」,但隨著本世紀初陸續出台了惠顧少數民族的若干相關政策,本來是一件幫少數民族發展經濟的好事,卻在當地昏官的執行下,這樣一個已經融入了華夏文明的回族古村落,開始走上了去中國化之路。
如果沒有政府撥款,當地群眾自發集資買地,依法依規,在不影響其他群眾世俗生活前提下,修建建築風格、思想內涵中國化的宗教活動場所以滿足信教群眾的需求,是可以理解的。但現在以政府行政力量和資金支持宗教擴張,違反了我國宗教管理部門負責人多次聲明、2018年4月3日發表的《中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實踐》白皮書強調的「國家對待各個宗教一律平等,一視同仁,國家政權不能被用來壓制某種宗教,也不能用來扶持某種宗教,任何宗教都不能超越其他宗教在法律上享有特殊地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