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錢的主人

最近買書,看到一本《窮爸爸,富爸爸》二十周年紀念版,明晃晃高居銷量榜前列。

我記得這個作者——日裔美國人清崎,好幾年前就傳出破產新聞了,居然還有那麼多信徒。

他的富爸爸系列是一整套財商入門書,據說從1997年上市以來,全球銷售超過4000萬本,是無數人發財夢的起點。

我當學生的時候,財富自由口號還沒爛大街,大家還沒那麼怕被同齡人拋棄,在學校圖書館看過三本,內容大同小異,其中一本還是美國現任皇帝跟清崎合著的。

學生時代讀書有一個毛病,因為還沒面對真實人生,紙上得來終覺淺。拿到書,要麼當小說,要麼當教條。

現在重看這本《窮爸爸,富爸爸》,倒是發掘出不少亮點和槽點。

清崎是第一代知識網紅,靠寫富爸爸的書紅得發紫,世界各地去演講,開財商教育公司,開理財顧問公司,還找了一家網路平台幫忙營銷推廣。

課程結束後,他決定不給平台付一分錢,後來法院判定平台可以從他的」富裕全球公司「里分賬,總額2300萬美元。

結果,清崎直接宣布富裕全球公司破產。

要錢,公司沒有,要名譽,他不在乎。

可以說是踐行了他寫過的理論——「你有一項技能或資產,你都可以考慮用企業形式擁有,享受更多好處和保護」——十年前沒看明白,現在才知道這句話暗藏玄機。

公司破產,禍不及個人,除了這家負責財富教育培訓的公司,他本人還控股十幾家其他企業,照樣站在富爸爸的行列。

港媒曾經形容李澤楷」財技巨人,道德侏儒「,這句話用在他這裡,也是再恰當不過了。

清崎的父親,是一位擁有高學歷的政府官員,相信」讀書,找好工作,努力升職「的傳統精英道路;而他好朋友的父親,一個中學沒畢業的生意人,鼓勵他辦企業做投資,為財富自由奮鬥。

很明顯,前者是他的窮爸爸,後者當然是富爸爸。

兩位爸爸做事都很認真,天命之年,已在各自的領域走向巔峰。

受過高等教育的爸爸,官至夏威夷州教育部長。愛創業的富爸爸,成了當地有名的富豪。

但隨著職位升高,窮爸爸變得越來越忙,需要到處演講和走訪,分身乏術,完全沒時間陪伴家人。

而富爸爸越來越自由,公司上了軌道,成了可以自動運轉的賺錢機器,加上投資產生的睡後收入,他有足夠時間教育孩子,做想做的事。

所以清崎的理念主要來自富爸爸,相信」窮人為錢工作,富人讓錢為他們工作「。

喜歡錢,是因為熱愛錢能帶來的自由生活。明白錢很重要,但不想花費一生為錢工作。

這種教育,從他9歲那年就開始了。

他和好朋友邁克,在高級私立學校里讀書,家境在水準之下,兩個熊孩子每天在一起商量怎麼賺錢。

那時候富爸爸也剛剛起步,商業王國只有雛形,兩個孩子去他的超市裡打工,換得富爸爸的提點。

「我有一百多個朋友和員工,你們兩個小孩是唯一找上門,認真跟我討論怎麼發財的。「

2

你買的房子,到底是資產還是負債?

資產是能把錢放進口袋的東西,不管你工作與否;負債是把錢從口袋裡取走的東西。你想要致富,只需要不斷買入資產就行了;如果你只想當窮人或是資產階級,那就不斷買入負債吧。「

富爸爸對資產和負債的定義,就這麼簡單,他整套致富邏輯的起點,就是這麼直白。

按照這個理論,清崎說了,你貸款買的房子,當然是負債咯。

你一生最大的一筆支出——房子,買了之後還要交房地產稅,不斷還貸,每年還得花不少錢維護,不就是讓錢不斷流出口袋么。

看起來,他就是傳說中的「空軍」了。但事實相反,他年輕時的核心資產,就是很多小房子和幾家小公司的股權。

用一刀切的辦法,來衡量房子這種複雜的存在,實在太任性了。

前兩天,我媽跟我吐槽她小姐妹買房子的操作。

那是在我們老家——三線城市郊區的一套排屋,三百多方,屋外有花園,去年花200多萬毛胚購入,今年裝修,估計300萬剎不住車。對小城市的工薪家庭,這不是一筆小錢。

「就是不肯聽我的,非要全款付,說背貸款感覺有壓力。換成我來,100萬先在老家市中心付個大平層的首付,再拿100萬到杭州付個小二手房的首付,馬上出租用來還貸,還剩100萬做點穩健的投資理財,收益再還第一套房子貸款。這樣兩套房子,在兩個城市升值,又能來錢,還靈活。「

我媽不愧是老會計,對資產和負債,也有富爸爸的見解。

按這套方案,起碼後面兩個100萬都能讓錢流進口袋,都是資產,而且換手容易,隨時盤活。

全款付的郊區排屋,看起來是資產,但那是自住房,不產生收益。平時要去超市電影院咖啡館,都得開車,無形中多花錢和時間,遠不及市區大平層方便。

小城人民可不像北上廣的有錢人,對田園生活有執念,他們享受城市化的好處也就十幾年,根本不願意接盤二手排屋,那不就等於回村住老宅么。

如果長期住下去,那300萬等於凝固在了一堆郊區的混凝土上,動彈不得,用不起來。

雖然房子統稱不動產,但每套房子的「不動性」是不一樣的。

二線城市市區小戶型學區房,比起三線城市郊區大排屋,可動性強太多了。

買房當然是可住可租可賣的最好,但如果三種屬性要排優先順序,我認為應該倒過來。

可賣最重要,隨時對沖人生風險。可租意味著有現金流,不至於綁死。

此處應有富爸爸的告誡:

富人獲得資產,而窮人和中產階級獲得負債,只不過他們以為那些負債是資產。

3

如何才能走上財富自由之路?

接近退休的時候,窮爸爸和富爸爸的情況開始分化。

窮爸爸支持的黨派,在州長選舉中失利,害得年近六旬的他丟了工作。

壯志未滿,他也開始做投資做生意,但因為前半生一心為公,從來沒有這方面積累,導致他屢戰屢敗,慢慢把存款賠光了。

清崎痛定思痛,總結出人的收入來源,可以分成左右兩個方向:

左手邊是當僱員和自由職業者,右手邊是創業和做投資。左邊必須靠勞動賺錢,越成功越忙碌,右邊早期辛苦,但有躺賺的可能。

從人生的風險控制來講,最好的技能是,既能讓你創業或入股,又可以隨時上班或單幹。

當醫生可以自己開診所,也可以留在大醫院做事;當律師可以接案子,也可以做大公司法務。

如果你的技能,離開某個平台就不能發揮的,比如政府僱員,一定要想辦法開發PLAN B,至少要學會投資。

但要想獲得財務自由,遲早得跨到右邊。

清崎建議,既然是遲早,那就越早越好,不要找工作。

這點我無法苟同。

除了那句爛大街的話,「除了個人能力,還得考慮歷史進程「——確實有道理之外,還因為現在已經不是二十年前,很多創業是需要資源和技術的。

滴滴的程維,在阿里幹了快十年才創業,還從老領導那裡得到了初始投資。

華為的任正非,四十多歲才開公司,但人家當過工程建築兵,學過自動化,在相關國企也工作了好幾年,不缺行業人脈和渠道。

褚時健也說:雖然50多歲才摘掉帽子,到城裡的煙廠當上副廠長,但我30多歲被打成右派,下放到鄉里的糖廠,那時候已經把農業小企業那一套全搞明白了。

每個人的時間表不一樣,最重要是保證所有時間都在做增值的事。

4

你說的話,是富爸爸語言,還是窮爸爸的話?

說真的,所謂方法論,多數是陽謀,無非是專註、勤奮、勇敢向前之類的。

但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開風氣之先河,在人們還不太願意把「想賺大錢想要財富自由」掛在嘴上的時候,提出了一種絕不可能出錯的」道「——你要按富人的方式說話,大大方方地表明要追求財富的態度。

語言會反向塑造心智,你說出來的話,會成為一種長期暗示,最後長成你的血肉。

哪些話是出自富爸爸之口,哪些是窮爸爸說的,一目了然。

窮爸爸說,貪財乃萬惡之源。

富爸爸說,貧窮才是萬惡之本。

窮爸爸說,努力學習吧,那樣你就能去好公司工作。

富爸爸說,努力學習吧,那樣你就能發現一家好公司並收購它。

窮爸爸說,我不富有,因為我有孩子。

富爸爸說,我得富有,因為我有孩子。

窮爸爸說,當涉及錢的時候要小心,別去冒險。

富爸爸說,要學會管理風險。

窮爸爸說,房子是最大的投資和資產。

富爸爸說,房子是負債,如果你的房子是你最大的投資,你就有麻煩了。

窮爸爸說,我對錢不感興趣,錢對我來說不重要。

富爸爸說,金錢就是力量。貧窮和破產的區別是,破產是暫時的,而貧窮是永久的。

窮爸爸說,你應該沿著公司的梯子,一步一步往上爬。

富爸爸說,為什麼不當梯子的主人?

在保守社會,說」我很喜歡錢「是可恥的,不符合主流價值觀,老師領導都來找你談話的。

但依照心理學理論,這就是在運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對某種情景形成期望和預言,會產生讓這種情境成真的效應。

這才是富爸爸真正強大的部分:我知道我要成為什麼人,然後不斷暗示自己,並堅定地走下去。

機會就擺在人們面前,但大多數人從來看不到這些機會,因為他們忙著追求金錢和安定,所以只能得到這些。如果你們能看到一個機會,就註定你們會在一生中不斷發現機會。那時,我會教你們其他的事。學會了這些,你們就能避免生活中最大的陷阱。——富爸爸


推薦閱讀:

第五節:風中的財務自由之路五步操作法
巴菲特為什麼不投資科技股?
第一節:解讀富爸爸---一隻說真話的人
本書介紹:封面、封底、版權頁、書友聚集地、有聲書
你這麼辛苦的賺錢,是為了什麼?

TAG:財務自由 | 財務自由之路書籍 | 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