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骨節聲聞到止息

(錚按:此文為萬師在尚南QQ群中聊天記錄所編輯,署名無住bj,與《何能久坐》一文時隔十年。彼時萬師雖已嘗禪樂,然自兒時起受傳統修法之影響深重,積習難改,思維認知仍未脫窠臼,僅以自身體驗描述途中風景,理尚未圓,因此文中所述靜坐之次第仍為歧途遠路。)

今日,因有大因緣,在尚南之友的QQ群里報告了一點修行中的心得體會。本來這些體會想發表在重新開張的尚南網上,作為十年前發表《何能久坐》的後續報告,但由於因緣成熟,所以提前在群里以聊天的形式報告出來。既然已經講出來了,過了那個語境,再寫文的興趣就喪失了,因此,只擇部分聊天記錄稍加修改以成下文,權作一個記錄吧。

骨節聲聞和持身法起

在靜坐修行過程中,隨著色身的放鬆,身體上會有很多表現。色身的放鬆不是修行的目的,但在修行過程中會出現,而且重要的是,如果心在想著哪裡哪裡放鬆,實際那裡是放鬆不了的,當心念真正專註於修法後,色身失去了念頭的關注,自然就會自己鬆弛下來。一旦念頭去注意色身了,則又失去了放鬆。這是原理,下面說幾個表現,不一定會人人有,但是比較有代表性。

內家拳里有說法,精足時候會出現骨節聲聞百步。意思是指身稍有動,各骨節就會發出炒豆般的響動,這個聲響百步內都可以被聽到。這個骨節的響動在靜坐中有些人也會碰到,但個人認為原理卻不是因為精足。靜坐修定到持身法起之前,有人便會出現脊柱骨節的響動。 持身法起是什麼呢,是修定到欲界定的一個重要徵象,修安般的過程中,當數、隨息純熟後,心無馳盪,凝神寂靜後便入欲界定,得此定時,必要持身法起,此時身心自然正直,若有物持身,可久坐而不覺疲倦。

靜坐到持身法起前脊柱出現的這個響動在安靜的環境下是聲音很大的,雖然不會聲聞百步,但會出現一聲或者連續的幾聲咔吧的脆響,身邊若有人在一定是可以聽到這個響動的。這個響動是哪裡發出來的呢?是不同部位的脊椎關節的彈響。

為什麼說不是因為精足達到這響動呢?我們要分析一下這種彈響的發生原因 。

首先應該確定,這種關節彈響不是身體不動狀態下出現的,身體不動,骨節是不會有移動的。而且武術中的骨節聲聞百步也不是安靜的狀態出現的,一定是在運動中出現,因為靜止狀態下骨節不會產生位移,沒有位移就不會有彈響。第二呢,為什麼脊柱會彈響呢,原因很簡單,脊柱位置不正,失去了正常位置。當非正常的位置恢復到正常的位置下,就產生了彈響。

人體盤坐在那裡,骨盆和交叉的雙腿實際就是一個底座,這也是為什麼靜坐最好的姿勢是盤腿坐的原因。因為盤腿坐,在力學原理上是能形成最穩固的底座,也就是可以用相對最小的肌力,做到支撐身體不倒。

而骨盆以上是靠什麼來支撐的呢?只有一個東東,就是脊柱。所以打坐時候要求脊柱一定要豎直,要節節相拄,節節相拄後脊柱實際就成為了一根衣架,而盤著的腿和骨盆則形成了衣架的底座。說到這,大家可能就差不多明白了。為什麼靜坐到欲界定會出現持身法起呢,就是因為在進入到那個定境後,身體擺放到了最佳的位置,這個位置下,脊柱已經形成了衣架,而肉啊內臟啊什麼的都是掛在衣架上,可以達到肌力最小而保證姿勢不變。人體只要維持姿勢不變,就會有肌力,而只要有肌力存在,就說明沒有真正的放鬆,而只要沒真正放鬆,時間久了就會疲勞,這是客觀物質世界的規律決定的。所以當真正脊柱擺正了,就會自然的達到持身法起,自然就會達到久坐而不疲勞。

回過頭來再討論這個骨節彈響就明白了,實際這個彈響是因為骨節不正了,由於平時姿勢的不正確,導致了無法自主的把脊柱擺成衣架,這時候脊柱周圍的肌腱和韌帶是處於緊張狀態的,而彈響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身體的自我保護性複位,是對自己進行關節整復。而這種自我整復是最準確最安全的整復,沒有一個骨科大夫能達到這樣的準確度,因為大夫不是你自己的身體,他不知道到底能精確到什麼程度才是最適合你自己身體的位置。

再看看這個自我整復的過程吧,因為是在靜坐中,除非自己大幅度的動身體,否則都只是微動,微動的情況下就能令平時很難整復的關節產生自動的複位,原因是什麼呢?很簡單,是因為周邊肌群的放鬆,只有周邊肌群放鬆了,關節才會在很輕微的移動中達到複位的彈響。而這也是正是靜坐初步達到安靜狀態的效果之一。肌肉為什麼不能放鬆呢?是因為精神沒有 放鬆,當一個人的頭腦中有很多妄念的時候,想要達到機體的放鬆是不可能的。關注肌體的意識,正是阻礙肌體真正放鬆的原因。

所以無論哪個宗派,起手都是教人除妄念。真正妄念少了,關注身體少了,身體就自然放鬆了,也可以說,就解脫了色身對自己的障礙啊。 所以不要執著於色身的感受,這是無上秘法,舍此無法解脫身見。只有你越不在乎這個身體,這個身體才會越自然 。

當然,一個脊柱位置正確的人不會出現這個彈響的,因為本來就是好的衣架嘛,放在那就可以了。彈響是對不正確的調節。

骨節聲聞經歷過後,基本上就差不多能到持身法起了,因為那個時候,心已經準備好嘍。心準備不好,沒有這個彈響,也就不會有持身法起了。

認清反映為哪般

在繼續話題說之前,答覆一下集成電路師兄關於「滯有為法」的批評。首先要肯定,集成電路師兄的批評是非常正確的。這些生理的感受絕對不是修行的人所要追求的東西,如果越執著色身的感受,就越不會達到那種感受,原因剛才也說過了。而且這個問題會引發出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修定的竅門和關鍵了。因為太重要了,所以放在後面說。

繼續話題,色身的感受是修法得力後的自然表現,但如果去著意追求色身的感受,就會適得其反了,反而會離的越來越遠。當靜坐的時候,你的心念安靜到什麼程度,色身上就會相應的出現什麼反映。我們認清這些反映的目的不是執著於這些反映,恰恰相反,目的是要離開這種反映,去除對色身的執著才是我們的目的之一。

這也是南老師為什麼要寫《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的真正原因,那書里寫的是怎麼練色身么?不是!通篇都是在講怎麼樣去除對色身的執著啊。

仍有對色身的執著,修行就會被色身所困,停留在欲界定的境界無法進步。

利根之人的一念忘身

平常的人會被色身的感受障礙,被障礙住的人就是執著於色身感受了,就無法進步。對這種人,一步一步的通過修持,逐漸去掉色身障礙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還有一種修行人,根器利,有大定力,這種人可以完全不在乎色身的障礙,直接跨越色身的感受進入到定境中。也就是說色身完全不能對他形成障礙。這時,他在靜坐中不需要調整色身了。因為他幾個念頭中甚至是在一剎那就進入到甚深的禪定,直接把身體忘掉了。只要保持在忘身以上的境界中,他的色身是怎樣的,對他根本產生不了影響。

這種利根器的人不論採取什麼姿勢都無所謂,他都能進入到忘身的境界,而色身的障礙,對這種人是沒有的,真的就是臭皮囊。色身病痛,根本影響不到他的,他一念之間就可以離開色身病痛的感受,而進入禪境享受禪樂。

河之南師兄提出來沒見過這樣的人。但我說,有。懂得方法後很簡單,這個要以後討論。這個涉及到修定的最重要的問題,要留在後面討論。我還是先繼續話題。

剛才說到利根之人,瞬間就可放下,進入到甚深禪境。這就會引發出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可以解釋為什麼有大德修持很高,卻一身病痛。原因只有一個哦,就是這樣的人根本不在乎他的色身。在修行中逐步解脫色身障礙的人,因為身體的障礙解除,實際上就是個自我治療,自我修復的過程,所以身體會非常健康,就象南老師一樣。

而那些可以去除色身障礙,直接進入到忘身以上禪境的人呢,首先他們是活在世間的,物質世界他們不能脫離,脫離的只是心。他們在進入在禪定中,會維持那個境界很長時間,因為要進入到更深的境界嘛,足夠長的時間是必要的。在這個長時間的禪境中,他們的色身因為失去了逐步進入境界的有利調節,可能會處於一種不正確的位置中。 比如說這個脊柱,在脊柱真正豎直了,差不多可以進入持身法起了吧,但是有定力的人,他可以越過這個等級,直接跳到更高的境界中。他會一下忘記了身體還處於不良的姿態中。也就是說如果他的脊柱是不正常的,而他又用定力越過了這個不正常的障礙,那麼好了。他在定境中呆的時間越長,是不是對色身的損傷越大呢?

答案一定是肯定的。錯誤的姿勢一定會導致血液流通的不暢,錯誤的姿勢堅持的時間越久,那個淤積就會越嚴重。日積月累,就是禪病了。因坐禪導致的生理性疾病。

當然了,真能有一念進入甚深禪定的利根之人,如果他想浪費時間修複色身,完全可以依靠禪定力將色身逐漸修復成健康的狀態。一定是會有心解脫身即解脫的,這個和我所說不干擾哦。實際我一直是強調了這點啊,心的解脫是因,身的解脫是附帶的產品啊。

當然,心靈若真得到了解脫,他是不會執著於那個色身疾病的,原因還是因為色身不能成為他的障礙了嘛。到了那種程度,再說一念放下,差不多了,他真的可以一念間超越色身。但我想,沒有哪個身體健康的人,願意明知道錯誤的姿勢會導致疾病,而依然堅持那個錯誤吧。因為色身健康和修行根本不干擾的,修心的同時完全可以不費力的把身體搞好哦。

有師兄提出,疾病的導致原因有業力的原因也有大成就者施教育法故意示現病相。在這裡呢我只是報告一下修證過程中的體會,業力的問題討論涉及更重要的問題,不是這樣能討論清楚的。而且我也不反對那個觀點哦,我說的只是現在的物質上的東西,這個是包含在業力之中的,承認這個物質影響,並不代表否認那個業力影響啊。還請各位師兄要明白 。不執著的意思包括了即不執著於此,也不執著於彼哦。

調整動在有無間

上身基本上就是調脊柱了,改變脊柱不正確的生理位置,把他放在正確的位置,也就是說發揮脊柱的最大支撐力,將身體其他的零件支撐住,令別的零件放鬆,達到不費力自然的掛在脊柱上。這個會涉及到整個脊柱,哪一節脊椎位置不正確,就要調整那個位置。

腰椎,胸椎,頸椎,都會被不自主的調節到。當調整到頸椎,尤其是調整到寰椎也就是第一頸椎時候,腦子裡會反生喀吧的響聲,當然,並不是腦子裡所有的響聲都是頸椎調整導致發生的。

關於骨節聲聞,南老師的著作里也有提到的。南老師說他閉關的時候,腿開始放不下來,後來咔嗒一聲,放下來了,平平的。其實這個咔嗒一聲,就是髖關節的彈響啊,是在髖關節周圍的肌腱韌帶放鬆的前提下,進行了自我複位,醫學手法叫關節整復。

剛才有師兄問,如何能達到,我報告一下自己的心得。

首先就是要放鬆,這裡最重要的一步是在上座時一定要調整好身體,也就是調身,各種書里視頻里都有方法,我就不說了。調整一定是微微的晃動他,大動是找不到正確的姿勢的。

其次,姿勢擺好了後,這個擺好是你自己認為的好哦,可不一定是真好了,擺好後就要專註於修法上,不要再管色身了。 剛才說過,越關注色身,他就會越緊張,只有不理他,他才能真正放鬆,也就是有的師兄講的一念放下就成了。

有的師兄可以一念放下,但是大部分人還是需要逐漸的放下的,會有過程。而且真一念放下了,又會出現上面我說的問題,就是一下超越了調身的境界,就無法調身了。

再次,會出現問題,就是這個骨節聲聞了,因為沒有在短時間內跨越欲界定,所以色身在堅持了一會不正確姿勢後會因為位置不正確發生肌體的不適,甚至會疼痛,大多數人會感覺那裡滯澀住了,或者上身疲勞。

這個時候關鍵就來了,這時要微動,而這種微動最好不要自己主動。原因很簡單,自己一想動再動,那個想已經令原來放鬆的肌肉和韌帶重新被觀注緊張了。

這此時的微動,是在動與不動之間的,在恍惚中的動,接近於無意識的動,關注力越是低,關節彈響的成功率越大。如果有意去動,則造成肌群緊張,心動身則動,前面所做的就都白費了,也不能令身體自然的修復,也不能在修復完後迅速的進入到持身法起。這個微動,是不動中的動,無意的有意,在有無之間。更詳細的語言我形容不出來了,需要各位自己體會把握。而且這種介乎於有無之間的微動,可以放在任何疾病的調節上,用好了,完全可以調整好自己身體的任何部位的病痛。

有師兄問上身的疲勞是指什麼,指的是感覺自己身體不能支持了,輕一點是支持起來比較難受了,用南老師的形容就是憋住了一樣。微動,肯定不是整個身體動,但是既然動了卻又是整體都動了,這個要在恍惚中掌握,似動非動,恍惚一下,瞬間可成。如果落於有意,又是執著了,有執著就會緊張,那樣動還不如不動,動就錯了,還得從頭來過。

體內熱湯注和腹中雷鳴起

當脊柱調整好了,一定會出現下一個現象,就是體內如熱湯流注。這個根據有記錄的文獻上講,是說內功修鍊有些成效的人會出現的現象。說是因為氣機發動了。實際和氣機也有關係。當脊柱調整到最佳的最放鬆的最健康的位置後,這個體內熱湯流注的現象就會自然呈現。 在出現這個現象前還會出現腹中雷鳴起的現象。

原因大家也應該明白了,所有內臟都是掛在脊柱上的,由於平時不正確姿勢的積累,很多微小的血管,血液流通是不舒暢的。當脊柱的位置擺正了,內臟也會各歸其位,這個各歸其位的過程,實際就是微動,腹內的雷鳴聲實際就是臟器蠕動發出的響聲,而通過微動到達不動,不動了就是健康的位置,健康的位置血管就不再受壓迫了,這時候血流量就會比平時加大。大家都知道,感受冷暖的是神經是腦,那個被腦感受到的熱是氣么,說是氣也沒錯,因為中醫講氣為血帥,血為氣母嘛,氣血是同源的。大腦感受到的這個熱湯流注,實際上就是因為姿勢正確了,內臟各安本位,血液通暢的流動啊。

如果有人執著在這個熱湯流注中,覺得是氣機發動了,好哦,要用意去引領他,那完了,落入後天。什麼叫落入後天呢,自然出現的是生理需要的是健康的是先天的,後天意識加進去了,就失去自然了,失去自然當然就不是先天了,而是落入後天。而且意識這個東西,很厲害的,加個意識在裡面,那個加進意識的位置就會緊張哦。緊張了,所以就落入後天。

所以南老師要寫《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這本書,他所針對的就是那些流行的不正確的靜坐概念和方法。

剛才驀然師兄問靜坐是有為法還是無為法。我是這樣理解的,只要你在修行,只要你還沒有達到不修而修的境界,所有的修法,當然也包括打坐在內,都是有為法啊。推而廣論,不但是修行,就是不修行的人所做一切,哪件又是無為的呢。但是如果我們能以求無為的心去行有為的法,我們會逐漸的不斷的接近那個無為。

體內如熱湯流注這種色身上的感受,不象骨節彈響一樣,骨節彈響是複位了以後就不會再出現,除非位置又錯了。這種感受會保持在身體上很長一段時間,即使是下座了,也會感受得到,這時候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有了功夫,得了真氣了,身體內部的血液流動通暢了肯定是對色身健康有益的,但是執著於此,便又落於蹄筌,不能更近一步解脫色身障礙了 。此時的感受接近於道家所說的三十六宮皆是春了,無論外界多寒冷,風吹在身上,都有如和煦春風拂過。

雙腿松後樂融融

下面再繼續就是討論很多師兄關注的雙腿的感受了。這個很難很難,涉及到的問題絕不是單純腿的放鬆了。 但今天就不談別的,只談腿的感受。

大家看南老師的書里說,功夫到了靜坐時腿會舒服的不想放開,這點我報告給大家,是確有其事的。真正的修到了腿不通不麻,是一定有的,而且一旦腿過了關,這個腿就無法再障礙長時間打坐了,這時候修定,會更加可以專註於所依之法。

腿會舒服到什麼樣呢,溫暖柔軟,兩腿糾纏在一起彷彿兩性交合一樣,其樂融融,但是比那個樂要舒服的多也要細微的多。相比之下,那個由欲產生的樂就太粗糙了。

當然了,和前面一樣,如果執著在這個樂上,就又錯了,只要心念離開了所依之法,就是錯的。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當你發現這個腿樂了,其實心念已經不是專註在正念上了,但是沒有辦法哦,當你真正解脫了這個障礙,你就真正不會再貪著這個了。

我是在報告去除身見的過程,這個過程有大定力的人不需要經過,一念專註,就都過了。這個逐漸的過程對大多數漸修的過程人來說卻是一定會出現的,而且個人認為出現了這個過程比較好,對身體比較好。雖然身體和修道無關,但是好一些總是好的。

如何達到腿的輕鬆呢?還是剛才的原理,放鬆。你越是注意那個疼,就越不能離開那個疼,也就越緊張。當你真的放下了,將心集中於所持正法上,腿就會自己放鬆了。這個很難了,大家都會不自主的跟著腿的感受跑,而失去了正念。 但如果你真的專註於正念了,不要說腿的感受消失了,所有色身的感受都將不是你的障礙,這個原理早些時候也說了,那些有定力的人一念之間便可超越。

先睡醒的腳

為什腿放鬆了會有如此樂感呢?因為我們從生下來,開始學習站立起,腿和腳就每天負荷承擔著全身的重量,所以腿腳是身體上第二緊張和不容易放鬆的。第一是哪個,後面再說。

大家看南老師的書里提過一個問題,睡覺醒來,最先醒的是哪裡?是腳。為什麼呢,因為腿和腳最不容易放鬆,只要一天開始,腿和腳的肌群就負載這全部身體,就開始緊張。而到了睡夢中,他們可以暫時放鬆了,但是睡眠中,哪個人還去關注腿腳是否放鬆,是否因為放鬆升起了快樂呢。如果有人去看腿和腳在睡眠中的放鬆,那他就進入不了睡眠了。人一睡醒,因為慣性嘛,平時最緊張的部位一定是最先恢復緊張狀態,為什麼先醒腳呢,因為睡醒的心最先覺知到最先發生肌群緊張的腳。

緊張的部位也最容易衰老哦,勞損最嚴重嘛,所以人老先老腳。先睡醒的是他。

息到腹還是息到踵

當腿真的放鬆了,真人的踵息就來了。哪有人能呼吸到腳啊,但是真的能,無論是不是呼吸的氣過去了,感受上肯定會有。腿真放鬆下來後,這時候打坐時再呼吸,就可以到腳了,因為腳以上都放鬆了嘛。上身真放鬆了以後心對上身的覺知就停止了。心不再覺知上身,只覺知到腳,那個呼吸自然是到了腳上哦。

當小腹沒有放鬆的時候,可能會感覺到腹部的呼吸。正是因為腹部沒有放鬆啊,意識還在關注到小腹,所以感覺是一息到了小腹,只能到小腹,說明小腹還沒放鬆,小腹的身見還是不能除的。功夫到了呼吸到腳,就放鬆的差不多了,這時候距離解脫色身障礙,就是一步之遙了。

踵息,一定會出現,如果有足夠的定力,能夠察覺到細微的變化,每一步實際都是有。只是有的人定力太強了,一念之間就超越過去,所以認為沒有。如果觀察仔細了,是會發現有的。

腿放鬆已經很難了,但是如果腿真的松下來,疼痛得到了解脫,下面就會非常快。這個色身表現的過程,實際上是一步一步練心的過程啊 ,所以南老師一直在強調,真正見地到了身體一定會跟著到,因為身體不到,心就有可能被障礙啊 。

當腿真能徹底放鬆了,那個樂不會有了,為什麼呢,因為真放鬆了,你的心就不在關注他了嘛,並不是樂沒了,也不是腿沒了,而是你的心離開你的腿的覺受。心不再覺知腿,自然感覺不到腿的存在。有樂在與有苦在都是有,只有沒有了感受才是真的放鬆哦。

最難放鬆原是頭

說完了腿,還有一個最難放鬆的東東是哪裡呢?是頭。頭是身體最難忘記的東西。

為什麼呢,剛才說腿從幾乎一生下來就承載著體重,緊張成習慣了。頭呢,頭就更緊張了,一思考就緊張啊。所有的反射,都經過頭,所以頭是人體最不容易放鬆的地方 。

這時候的感覺是除了還有頭外,身體別的地方都沒有了。這時候的呼吸已經非常非常輕了,也很淺,會感受到那氣息的根在腦子裡,腦子隨著呼吸一開一闔 。

放鬆頭的方法和別的地方是一樣的哦,你覺察到他了,說明你在緊張中,你需要做的不是感受頭的感受,而是要一心依於正念。

這個階段會出現什麼狀態呢,就是平時也會有的,任何時間,只要你想,就能感受到那個緊張,而全身的緊張,都是因為腦子的緊張帶來的哦。所以就出現了一個秘密,當你身體疲勞難受的時候,是哪裡疲勞哪裡難受呢,絕對不是身體,而是腦 。

說到這裡,可以勉強的講一念放下了,有了這個辨別力,可以做到在任何時候一念放下緊張,專註於正法。沒有這個實際也可以做到一念專註哦,你一下專註了就是專註了嘛,不要第二下了嘛,有了第二下就離開那一念了。有了第二下第三下,也不要緊哦,再回到第一下的專註就好了嘛。所以到這個時候談禪,大概是有點眉目了。

這個頭實際還沒放鬆哦,剛才即興說了下放鬆的竅門,也是修行的竅門。

所以說最初的也是最後的,本來大家一念就可以到達的東西,要這麼麻煩才修到哦,呵呵,可是還是要修的哦 。

當你逐漸放鬆頭的感受後,會來一個感受,那是什麼呢,道家講的天門大開 。頭頂一但放鬆下來,一定會有天門洞開的覺受,這時候會感覺到上下貫通了,會有光明了。其實光明一直都有的,只是不要去關注那個光明。再進一步,我認為知息遍身的境界,差不多就要到了。

知息遍身原無身

當頭的感受真正因放鬆而消失,身體的感受此時便都已停止了。這個時候覺知只依於正念之上,也就是只有呼吸存在。那個呼吸非常輕非常淺,會如遊絲一般若有若無。而且呼吸一點也不費力氣,完全就是自然的擺在哪裡。此時色身感覺完全消失,而只有呼吸的存在會令你感覺到好像一呼一吸間遍及全身,因為沒有了身,所以才會出現知息遍身。

如果在這個階段不能繼續的放鬆下去,有人會出現憋氣、氣悶的狀態,這種狀態的出現,完全是因為心裡的緊張導致的。這時候如果繼續放鬆,真正的休息就要現前了。

真正休息是止息

呼吸,生來即有,斷的時候少之又少,這個最難去掉。但真正功夫圓融了,這個呼吸越來越趨於無,最終,你的那個知覺越來越無力觀照到他,因為呼吸近似於無,因為放鬆了關照。那時候會突然有一刻,所有妄念一剎那間完全消失,包括對呼吸的觀照。

從開始修你就是觀照那個呼吸,這時候,呼吸在你的不斷觀照下,也消失了。

安般的修法,就是以楔出楔,那個覺知呼吸的覺知就是去除別的妄念的楔啊。

那時真是可以理解到什麼叫妄念頓歇。不用費任何力氣,一個妄念都不會升起。不再有什麼放下,談放下已經是第二念了太費力了,那個東西本來就擺在那嘛。此時,是真休息了。

真停止了一切妄念,還有東西么?我見到有,如果沒有就錯了,有什麼呢。有光明,內外一如的光明,無限的光明,圓融清凈的光明,世間任何光明都無法比擬。

呼吸會一直斷么?不會,念頭終究會動的,念頭一動,你就會發現,原來自己剛才是斷了呼吸的,因為呼吸隨著念頭又升起來了啊。同樣的,當你離開了定境,身體也會出現,當你還感覺到身體時,你的覺知沒有離開身體,但當你發現無身的時候,實際已經從無身的狀態中退出來了。

定力強的人可以隨意進出境界,並隨意住在境界中,所以那個動的妄念是可以自主的控制的哦 。但這個涉及到更深的觀察,不在此報告了。按南老師的書上講,若真能隨意進出住此境界中,達到想怎樣即怎樣的程度,持盈保泰,則可以說初步完成了道家所說的練精化氣的基礎功夫。再向下便是形而上的練神階段了。


推薦閱讀:

初禪引導詞(與阿庫婭合作)
《了凡四訓》中被忽略的禪定功夫

TAG:打坐 | 禪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