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局勢:縱然「春秋無義戰」,也要捍衛文明本身

敘利亞亂局牽動人心,就連遠在中國的諸多網民,也對敘利亞人面臨的災難感同身受。諸多網民在美英法空襲敘利亞後發出感嘆,這是典型的弱國無外交,立即想到了備受屈辱的中國近現代歷史。

敘利亞亂局被視為大國角力的場所,但實際上其內部亂局才是戰火連綿的根源。在當前的敘利亞,有世俗而獨裁殘暴的巴紹爾政府,有宗教傾向明顯、反抗政府暴政的反對派(又分為自由軍和沙姆解放組織),有庫爾德人武裝這樣的地方分離傾向勢力,也有ISIS這樣的極端宗教勢力。由於教派立場和世俗化程度不同,各種紛爭幾乎難以理清。

對於以宗教世俗化、政治民主化(某些人還奉行國家一統化)為目標的其他國家和人民來說,既然「春秋無義戰」,那麼顯然也無法輕率支持其中一方。

在當前,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俄羅斯視敘利亞巴紹爾政權為盟友,大力支持其統治;敘利亞周邊的國家則因為地緣政治、教派傾向而各有傾向,比如土耳其,出於遏制境內的庫爾德人的考量,派遣部隊進入敘利亞打擊庫爾德人武裝;再比如中東的穆斯林國家,因為教派的緣故,有的支持巴紹爾政權,有的則支持反對派。

至於美國和歐洲國家則因為切身利益不相關,遲遲不願正面捲入,即使一再爆出巴紹爾政權動用化學武器對付反抗的平民的情況下,目前也只採取了精準空襲的措施。相比這種精準空襲,土耳其的越境行徑似乎更稱得上為侵略,只是關注的人就少得多了。

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這句話被太多的人奉為處理國際關係的圭臬。這句話也許是正確的。但我們必須要清楚,國家利益可以分為核心利益和其他利益,也可以分為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短期的國家利益容易理解,但長遠利益就需要足夠的歷史深度了,套用國內流行的辭彙,就是要有「歷史使命感」,要從歷史長河的角度審視自己的行為是否有利於國家和民族的長遠發展。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核心利益與其他利益往往並行不悖,對於隔岸觀火的歐美國家來說,敘利亞戰亂顯然不會影響其核心利益;在另一方面,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既可能一致,也可能互相對立。某些於國家和政權短期有利的,長久來看對一個國家可能是引鴆止渴。比如歐洲人口老化而引進大量穆斯林新移民,解決了一時的勞動力問題卻埋下此後人口比例的危機,隨著歐洲白人生育率萎縮而其他種族人丁興旺,若干年後「子宮征服歐洲」並非不可能的事情。

國際社會經歷了長期的弱肉強食的歷史,有些國家習慣於勢力擴張、吞併領土,隨後逐步消化,只要時間足夠,就能將一時一地得失這樣的短期利益轉換為國家民族生存空間這樣的長期利益。這種叢林時代通行做法,在強權碾壓道理的時代橫行無忌,結果引發了慘烈的兩次世界大戰。

兩次世界大戰教訓使得聯合國得以成立,並在國際社會中開始發揮作用,而隨著民族意識覺醒,大國小國都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發出自己的聲音,這也迫使國際社會越來越注重國際道義,爭取國際輿論支持。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是世界潮流、人心所向,這種局面使得當前國際上罔顧規則、惡行惡狀的侵略行徑大為減少。而維護國際道義、捍衛人類文明,也成為一個國家的長期利益所在。所謂大義所在,名正言順,憑此可以獲得國際社會的尊重和友好,提升國家形象和國際地位。

生物化學武器被國際法則社會嚴厲譴責且禁止,因為生化武器使用時難以控制擴散方向、成本又相對低廉,可對有防護裝備的職業軍隊沒有什麼作用,卻在屠殺平民方面卻有著天然的高效率,這違背了戰爭目的和國際人道主義準則。

換句話說,當一個政權動用生化武器,就構成了對現代文明成果的挑戰。這種挑戰,與極端宗教勢力對現有人類文明的威脅頗有相似之處。

對於地球上的大國來說,可以因為某個地區「春秋無義戰」而不趟其內戰的混水,也可以為了短期國家利益而扶持亂局中的一方,但從人類發展的長遠利益來看,負責任的大國都有義務捍衛現代文明。捍衛現代文明確立的諸多人道主義理念、維護國際秩序和公理,是事關人類未來文明進步、發展存續的根本問題。

對於中國而言,在敘利亞沒有直接利益,可仍涉及宗教、與俄羅斯關係、與美國關係的問題,也涉及國際上國家形象、道義所在的問題。實際上,在敘利亞這種外交領域的問題,什麼是國家和民族更值得追求的長期利益,如何處理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的關係,是不得不考量的問題。

推薦閱讀:

TAG:敘利亞內戰 | 中國網民 | 化學武器 |